1852年,英国物理学家斯托克斯首次从理论上阐述了荧光现象,奠定了荧光增白新方法的理论基础。1921年,A.V.Lagario发现了增白原理。1934年,英国ICI公司初次人工合成了用作荧光增白剂的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简称DSD酸),标志着荧光增白剂的诞生。1940年,布鲁诺温特等人发现一种化合物能在碱性介质中用作纤维的增白增艳。1941年,德国拜耳公司把一种名为Blankophor B的化合物和其他两种荧光增白剂推向市场,实现了荧光增白剂的商品化和实用化。
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精细化工产品,荧光增白剂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荧光增白剂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生产工艺,满足绿色节能高效的要求;研发多性能多用途配套体系产品,如耐强酸强碱或两性产品;研发混合复配增效产品,两组分或多组分的荧光增白剂对光的吸收和辐射不扰,产生了比单组分更强的效果;运用膜技术处理荧光增白剂,可以提高纯度与收率,降低单位成本和能耗,减少污染,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其工业可行性已验证,应用前景广阔;开发绿色、高效、环保型荧光增白剂;积极开辟荧光增白剂应用新领域。
我国荧光增白剂的发展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研发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目前,国内生产荧光增白剂的企业有浙江传化集团、南通丽思有机化工公司、广州坚红化工厂、沈阳新世纪化学公司、大连化工设计院、北京奥得赛化工公司、横店集团染料化工公司、广州时代化工厂、山东招远化工总厂、上虞市助剂厂、山西青山化工有限公司等。
1984年12月3日,位于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据国际聚氨酯协会异氰酸酯分会提供的数据,事故共造成6495人死亡、12.5万人中毒、5万人终身受害、20多万人永久残疾...
釜式设备,是化工企业最普遍使用的设备。虽然用途不一,但所有釜式设备都存在入釜作业的可能,尤其是清釜、入釜检维修作业,在精细化工企业最为普遍。
随着全球化工产业链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深入变革,全球化工产业已形成发达国家技术引领、新兴经济体国家加速发展的格局。这意味着化工过程安全面临的挑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从业者携手合作应对挑战。
数十年前,预测蛋白质三维结构,以及设计全新蛋白质为人类所用,被认为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30年前,如果能用实验设备解析一种蛋白质结构就完全可以发表一篇博士论文,因为那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