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24日,第四届煤气化灰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研讨会在陕西榆林举行,政府部门、科研院校负责人及企业代表围绕“气化渣规模化利用技术推动煤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主题,交流气化渣综合利用技术进展及产业政策,探讨企业气化渣资源化利用路径,助力推动煤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2023年工业固废产生量超6800万吨,产量巨大。”榆林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主任王云康在致辞时,介绍了榆林市固体废物基本情况,并围绕固废综合利用的政策、技术和市场3个关键词分析了榆林固废资源化利用环保产业发展趋势。目前,榆林按照“减增量、去存量”思路,建立完善“五个一”固废环境管理工作机制,今年将固废综合利用纳入全市“五大攻坚战”,细化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主体“三方”责任合力推进,到2025年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将达到60%以上。
王云康表示,当前固废综合利用以传统建材为主,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清洁化生产水平,发展绿色建材。气化渣分级全组分利用、镁渣高效转化利用仍存在较大的技术难题,煤矸石、粉煤灰的高值化、规模化应用路线还未完全打通,需要在技术方面不断攻关,拓展固废综合利用产品市场。
据了解,随着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快速发展,陕西、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等地区形成了煤化工产业区域性、集聚化发展特点。但与此同时,煤化工企业产生的大量煤气化渣也快速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煤气化渣年排放超过7000万吨。气化渣因其过燃碳高、芳烃物质杂质多、含水率高等导致综合利用率较低,堆存和填埋仍然是煤气化渣的主要处置方式。因此,煤气化渣资源化利用成为煤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会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张建波分享了新兴煤气化灰渣资源特性与分质利用案例;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磊介绍了固废负碳资源化利用技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分享了气化渣流化熔融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陕西省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榆林市固废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榆林学院教授李强介绍了气化渣降碳增值协同复合燃料——土壤改良再生利用技术。
固废被称为放错时间和空间的资源,固废综合利用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点领域。针对煤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多元化技术协同助力县域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落地模式实践探索,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资源综合利用分会秘书长、工业固废网创始人杜根杰提出了思路。他表示,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等煤炭主产区产生了大量的气化渣、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煤基大宗固废,历史堆存量大,成分复杂,综合利用技术路线较多,产品市场需求不一。
近年来,中国工业固废网(北京固废通固废资源化利用有限公司)通过产业研究、区域专项规划、产废企业规划、投资项目跟踪、项目技术选型方案咨询、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产品市场调研等形式,认为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要对重点产品市场进行统筹,以多种创新性技术串联叠加,找到全量化利用底层技术思路,解决固废利用“大规模、低成本、吃干榨净”三大难题。地方政府、产废企业、项目投资方、技术方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固废综合利用既循环、又经济的目标。
本次研讨会由工业固废网、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榆林学院、神木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主办,来自业内企业代表200余人参会。期间,主办方还组织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榆林学院陕北矿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多源固废协同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基地、榆林市横山区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保静脉产业园。
近日,由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年美国国际设计卓越大奖(InternationalDesignExcellentAward,简称IDEA)公布获奖名单,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腾...
10月28日,广东石化公司化8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装置首次使用HPR-1018HA牌号种子料成功转产5天,已生产该牌号茂金属聚乙烯产品5000吨,目前装置生产稳定,产品质量较好。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将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有机太阳能电池结合,开发出新型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化效率可达26.4%(经第三方认证为25.7%),刷新了钙钛矿...
近日,由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研发的化学驱缆控智能注采联动技术在辽河油田“锦16区块”锦2-丙7-A218井组完成“一注一采”现场试验,并顺利实施投注、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