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召开,专家认为——节能降碳需创新先行

  6月18日至20日,2024(第十二届)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在东营举办。与会专家表示,要实现我国炼油和化工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现实路径是节能,未来关键在创新。

  重点在加大原始创新

  在能源管理与节能降碳主题分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指出,从国际性组织的反馈来看,碳排放量、温控目标以及对《巴黎协定》的履行等都不乐观。他认为,我国炼油和化工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关键在创新。据最新统计,2022年我国每万美元GDP的能耗为3.02吨标煤,是美国的2.36倍、日本的2.1倍。石化产业的创新重点在于加大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不断提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加大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曹建军介绍,中国石化主动承担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等科技攻关项目。绿色供能体系建设方面,中国石化已建成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鄂尔多斯风光制氢和煤化工耦合一体化项目建设也已启动。负碳工程方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百万吨示范工程及百公里长输管道、二氧化碳制备材料的技术和项目都在有序推进。同时,中国石化还发展生物质能、资源循环利用等,实现源头低碳布局。

  科莱恩催化剂全球研发副总裁马艾德介绍,在节能减碳方面,该公司致力于发展全新催化技术,帮助炼油和化工企业进行节能降碳。他们发布了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催化剂及工艺,可推动企业实现电力驱动反应过程,相对于传统蒸汽裂解路线,二氧化碳排放更少。

  SAF生产技术还需突破

  除节能降碳外,可再生航空燃油(SAF)也是目前行业关注的热点。中国民航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主任夏祖西介绍,航空燃料占我国民航业总排放的97%以上。未来,航空业仍将是炼油业稳定的下游市场,而SAF是航空业唯一的减排希望。

  SAF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挑战也不小。夏祖西表示,SAF最大的挑战仍是成本问题,成本又来自于原料和生产技术。原料收集困难,生产技术又不成熟,只有酯和脂肪酸加氢(HEFA)技术可商用。

  部分外企人士还分享了最新解决方案。埃克森美孚技术销售经理米切尔·洛谢介绍,埃克森美孚的BIDW催化剂可以在SAF炼制过程中,使裂解产物保持长链,大幅改善浊点,减少裂解造成的目标产品损失。

  托普索中国区高级业务经理曹鹏表示,该公司利用捕获的二氧化碳生产电子燃料,并使用绿色电力从二氧化碳和氢气中生产SAF,以此绕开依赖生物质资源的SAF生产流程。目前,托普索和沙索已合作HydroFlex技术,相关项目今年4月已落户广西南宁。

  掺氢运输是较佳方案

  储运是氢能供应的瓶颈。在氢产业链分论坛中,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道石研究院副院长王洪建表示,氢气的应用必须解决长距离输氢难题,天然气掺氢将是重要方向。

  王洪建介绍,目前,国内主流输氢方式是气氢储运,终端售氢价格在每千克35至60元。而管道输送是点对点规模输送下成本最低的输运方式,可以极大提高经济性。从全球范围看,截至2023年,全球已有50多个示范工程,每年有超过3000吨氢气掺入天然气管网,多数国家目前的最高掺氢比例为20%,据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条有竞争力的氢能技术方案。

  王洪建表示,“氢进万家”是氢能终端应用的重要方向。天然气掺氢可以使氢运输与天然气管道衔接,无需重新建设管线。总体来说,天然气管道经过微小的改造,掺氢比例10%安全可行。目前,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长度达到12万千米,城燃管道长度达到100万千米,天然气掺氢10%后,年可利用300万吨氢气,输送成本为每千克百千米0.3至0.8元。

  


相关推荐

《生态产业科学与磷氟工程》首发刊正式出版发行

近日,接国家新闻出版署(国新出审[2024]609号)通知,由郑州大学主管,郑州大学、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主办,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磷肥与复肥》期刊被批准更名为《生态产业科学与磷氟工程》(Eco-in...

2024-06-28     中化新网

金正大助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成果显著

中化新网讯6月25日,由金正大集团主办的“粮安天下大道同行”助力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活动在曲阜召开。与会专家、代表共同探讨、推广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产品与技术,共同探索中国肥料产业发展新模式...

2024-06-28     中化新网

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与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6月26日上午,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以下简称山西研究院)与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泰公司)开展工作会谈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山西研究院院长孙予罕,山西安泰控股集团总裁李猛出席签约仪式。山西...

2024-06-28     山西能源和化工

中国五环控温甲烷化技术中试成功

  近日,中国化学所属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250标准立方米/小时控温甲烷化中试装置圆满完成1000小时性能考核测试,各项工艺指标运行稳定。

2024-06-28     中国化工报

渤海油田钻井技术迈入超深井行列

  6月25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渤海油田首口超深井渤中19-6-D1井顺利完成全部钻井作业。该井井深6088米,创造了渤海油田最深井纪录,标志着渤海油田深井钻井技术正式迈入超深井行列。

2024-06-2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