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节选)

编者按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态安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党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能源化工产业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支柱产业,探索一条符合黄河流域实际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对于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2022年以来,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下,《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相关专家组成的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组,深入黄河流域上、中、下游7个重点省份百余个政府管理部门、化工园区、能源化工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政策建议,挖掘高质量发展典型,初步形成了共计8章、15万字的《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现将报告主要内容精简发布,以供参考。

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分布情况与发展现状

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工业走廊,能源化工产业分布广泛。近年来,黄河流域各省区积极推动化工产业的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各省区都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构建起各具特色的化工产业,并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化工产业集群,一批重点化工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黄河流域的能源化工产业也正在由传统化工向现代化工转变。

黄河中上流域是我国煤炭资源富集区,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的75%、产量占70%,并有丰富的钾盐、锂矿资源。煤基能源化工产业是区域内的支柱产业。部分园区定位于承接东部化工产业入驻,发展迅速。

其中,上游地区主要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这些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因此煤化工产业成为其主要化工产业之一,主要集中生产煤气化、煤焦化、现代煤化工等产品。

中游地区主要包括山西、陕西等地。这些地区也是煤炭资源的重要产区,煤化工产业同样发达。此外,这些地区还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

黄河下游主要包括河南、山东等地。这些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口众多,市场需求旺盛。这些地区的化工产业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为主,分布有多个炼化与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正在延伸补强产业链,打造优势突出的特色产品,推进沿河化工产业向精深加工、高端化、绿色化、差异化发展。

近年来,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如陕西省积极推动煤化工产业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强了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同时,陕西省还注重发展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河南省积极推动化工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注重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等产业,提高了化工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山东省则积极推动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

随着国家对环保和碳排放要求越来越高,黄河流域的能源化工产业也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化工产业逐渐被淘汰或转型升级。黄河流域的化工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监管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

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要求

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流域内能源化工产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以山西、鄂尔多斯盆地为主的能源富集区,加快能源现代化发展。

2022年6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印发,立足黄河流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动绿色产业升级、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不断提升现代环境治理能力四大任务。

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在法治层面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法明确了禁止在黄河干支流岸线管控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等一系列要求,严格限制在黄河流域布局高耗水、高污染或者高耗能项目。同时,推进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促进能源、化工、建材等高耗水产业节水,对焦化、化工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沿黄省份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也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防洪减灾、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内容。通过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实施,沿黄省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对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要求与影响

打造陕甘宁等能源基地

构建“一轴两区五级”发展动力格局,根据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合理确定能源行业生产规模。有序有效开发山西、鄂尔多斯盆地综合能源基地资源,推动宁夏宁东、甘肃陇东、陕北、青海海西等重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加强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推动能源化工产业向精深加工、高端化发展。加大石油、天然气勘探力度,稳步推动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采利用。支持开展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等建设。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以沿黄中下游产业基础较强地区为重点,搭建产业供需有效对接、产业上中下游协同配合、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紧密衔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平台,推动产业体系升级和基础能力再造,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支持兰州新区、西咸新区等国家级新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

充分发挥甘肃兰白经济区、宁夏银川—石嘴山、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用,提高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能力。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经验政策,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着力推动中下游地区产业低碳发展,切实落实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要求。

生态优先量水而行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深挖工业节水潜力,加快节水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推进能源、化工、建材等高耗水产业节水增效,严格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引导陕西、宁夏、内蒙古毗邻地区统筹能源化工发展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和水污染共治。推动沿黄一定范围内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迁入合规园区,开展煤炭、焦化、化工等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强化工业炉窑和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实行生态敏感脆弱区工业行业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严禁在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临岸一定范围内新建“两高一资”项目及相关产业园区。

开展黄河干支流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加快构建覆盖所有排污口的在线监测系统,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核。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沿黄所有固定排污源要依法按证排污。沿黄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稳定达标排放,严控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或未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严厉打击向河湖、沙漠、湿地等偷排、直排行为。加强工业废弃物风险管控和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区域治理,以危险废物为重点开展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行动。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健全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制度。

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黄河流域产业分布与主体功能区布局不契合。黄河流域中上游生态环境脆弱,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目前依托煤炭、天然气重点发展煤化工、氯碱化工等产业,部分企业能耗和排放水平较高,小散乱企业较多,部分老工业城市污染较严重。黄河流域下游能源化工产业以原材料、基础产品为主,新旧动能转换有待优化提升。

二是同质化竞争严重。在黄河流域,由于资源禀赋相近、资源结构类似,各地都将能源化工作为转型发展重点方向,存在产业相似性甚至同质化竞争现象。传统产业在黄河流域的能源化工产业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煤化工企业占全国80%以上,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同质化较为严重。

三是传统产业链条短、能耗大。黄河流域传统产业“倚重倚能”突出,能源化工产业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结构整体偏重,黄河上游的能源“金三角”地区资源量约占全国的1/4,与东部沿海产业园区相比,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缺少产业链龙头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能力较弱,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水平。总体而言,黄河流域呈现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

四是环保问题较为突出。黄河流域传统能源化工产业以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产业为主,资源能源消耗大。而且部分企业采用较为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导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消耗量大。黄河流域现代煤化工产业碳排放量占全国同行业70%以上。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水资源短缺且产业生态环境脆弱。

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水平差、匹配度低。黄河流域的产业发展长期以能源、重工业等传统产业为主导,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较弱,新旧动能转换缓慢,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黄河流域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有一定的布局,但整体来看规模相对较小,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效应和影响力,带动作用不明显。此外,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较差,领军企业的科技创新资源整合效率低,在各产业集群中未形成完整的新兴产业链条。

六是可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由于未来产业具有战略性和引领性,须在资源要素有限的条件下选择发展方向,人才成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基础。但是沿黄九省区的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高校等资源均较为短缺,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6个省份各仅有1所“双一流”高校,人才资源严重不足

黄河流域内尚未构建有效的跨区域、跨部门、多层次的未来产业整体统筹协商机制,没有形成协同互补的发展态势,科技合作效果较差,重复布局较多。例如,黄河流域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和兰州—西宁城市群均将氢能作为抢抓未来产业先机的重要着力点,产业同质性较强。

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黄河流域的能源化工产业在推动绿色转型和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一,黄河流域传统工业基地,如陕西、山西等地,积极推进煤炭、化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绿色能源和环保产业。同时,各地还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清洁化改造、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化工产业的环保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第二,沿黄各省区依托其丰富的煤炭资源,积极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例如,陕西省在推动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积极推进了陕煤年产1500万吨煤炭分质利用、国能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等千亿级项目。山西省也积极推动煤化工产业的发展,通过认定煤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推广绿色开采技术等方式,促进煤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黄河流域的化工产业通过优化升级,实现了从传统化工向现代化工的转变。各省区积极推进化工产业的结构调整,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化工产业集群。例如,河南省聚焦培育壮大“7+28+N”产业链群,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其中就包括化工产业链。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力推动了黄河流域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四,沿黄各省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积极推进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例如,山东省在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批高性能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等化工新材料项目相继建成投产。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黄河流域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例如,青海、甘肃等地加速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新能源装机在总装机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这些新能源项目不仅有助于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和保护环境。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近年来在黄河流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例如,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就落地了国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形成了“制—储—运—用”全产业链布局。这有助于缓解能源长途运输的高成本问题,并推动氢能产业的商业化应用。这些清洁能源项目不仅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使用,还通过生态修复措施,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推进黄河流域能源化工高质量发展建议

系统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明确主体功能区定位,加强流域各省份产业合作。黄河流域应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战略区位等综合比较优势,明确各区域主体功能区定位,因地施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黄河流域可以推广“共建园区”和“飞地经济”模式,鼓励不同省份跨区域合作,形成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产业布局。

第二,因地制宜明确产业分工,优化产业一体化布局。上游省份,如青海、甘肃可重点发展绿色能源等未来能源产业,吸引新能源上下游企业入驻,打造清洁能源走廊。中游陕西、山西可依托煤炭资源,发展绿色低碳的现代煤化工及化工新材料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下游河南、山东可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第三,坚持生态优先,以数智化、绿色化转型赋能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技术等赋能传统能源化工产业,引进先进和生态友好型技术推进能源化工产业发展。

第四,完善传统产业链条,提高传统产业产品附加值。建议黄河流域推动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推动传统产业延链和补链。

第五,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建议黄河流域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和循环经济产业链。

创新驱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创新驱动催生新产业。黄河流域各省份应加强基础研究,引导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锻造长板,提升产业链韧性;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流域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黄河流域应利用科研教育资源,建立区域创新体系,鼓励产学研用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第二,支持沿黄流域各省份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集群内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上游省份如青海、甘肃等应建立特色鲜明的清洁能源研究中心;兰州、西安、郑州、榆林等地应设立能源化工创新中心,推动各产业园区培育和发展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第三,创建一流领军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黄河流域各省份应选定具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石化、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加大“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培育力度,使其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标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集聚与升级。例如,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培育高端化工产业集群,在河南打造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在陕西、宁夏发展现代煤化工及下游衍生产业,在青海、甘肃等上游省份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鼓励领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攻克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以全局视野统筹规划未来产业发展领域

第一,加强统筹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差异化布局。黄河流域各省份可共同搭建未来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构建开放创新生态,鼓励其主动参与全球未来产业分工和合作,融入全球领先创新合作网络,并通过引入外部优质资源,加速未来产业项目的孵化和落地,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第二,形成产业集群化和上下游联动发展格局及开放合作长效机制,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未来产业先导区,打造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比如,上游地区应发挥其在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的优势,布局未来能源产业,推动绿色氢能、储能技术等未来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山东应把握海洋经济与现代制造业的双重机遇,打造蓝色经济带,发展海洋化工等未来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河南应重点打造现代生物制造产业体系。
    (《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本版内容由徐岩执笔撰写。)

相关推荐

河南业界探讨电子化学品发展方向

​1月9日-10日,在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的河南省2025电子化学品专委会秘书长会议暨电子化学品检测验证技术交流会上,来自行业协会、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及厂商代表分析探讨电子化学品产业做大做强的...

2025-01-13     中化新网

2025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工作座谈会召开

1月9日,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在德州召开2025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工作座谈会,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各分会秘书长、企业代表及协会全体人员等近60人参加了会议。王孝峰强调,要以本次座谈会为契...

2025-01-13     中化新网

河南28条举措确保一季度开门红

  1月6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谋划推出了28条政策措施,采取超常规、快节奏、具体化举措,加快形成全省上下“开足马力拼经济”的良好氛围。

2025-01-13     中国化工报

“洁达速度”助力尼龙产业链快速延伸   

  1月9日,上海洁达尼龙一体化项目一期竣工暨二期开工及三期启动庆典活动在上海化工区举办。

2025-01-11     中化新网

中国行业报协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1月9日下午,中国行业报协会年度工作会议在京举行。

2025-01-11     中化新网

2025年江苏省化工重大项目名单公布

1月8日,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公布了2025年江苏省重大项目名单、2025年江苏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名单。2025年江苏省级共安排实施项目500个、储备项目100个,数量规模同比增加,更加突出科技创新....

2025-01-10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