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6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指南》(简称《指南》),旨在减少塑料垃圾的环境泄漏,提升塑料垃圾末端安全处置水平,推动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和处置全过程的管理。《指南》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指南》适用于塑料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管理和应用,规定了塑料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过程中的来源、回收、质量要求、材料标准和产品规范等相关技术内容,以及消费前和消费后来源产生的塑料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多种方式。其中,材料回收方式包括机械再利用、物理再利用、化学再利用和生物再利用;能量回收方式是以塑料废弃物或衍生燃料代替初始矿物燃料能源,生成热能、蒸汽或电能。此外,《指南》建立了在回收过程中所有步骤中需要考虑的一般质量要求,并为材料标准、测试标准和产品规范提供通用建议。
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统计,我国每年回收废塑料超过1800万吨,回收利用率位于全球前列。目前,在废塑料回收和利用过程中,存在前端回收分散、不规范等问题,这为废塑料的高值化再生和应用带来挑战。
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废塑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等文件,对加强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提升塑料垃圾无害化处置水平等作出详细部署。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指南》的修订和实施将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开展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研究评价,加强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治理、监测、防治技术和政策研究等,有助于提高塑料回收利用率,优化资源效率和环境效应,推动塑料价值链综合治理。未来,随着回收方式不断创新、处理技术不断提升、回收网络日趋完善、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国内废塑料回收行业将向现代化、集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形成更加完善的塑料循环经济系统。
有业内专家建议,企业开展废塑料回收和再利用时,要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加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机制创新,积极构建基于全链条的绿色供应链体系,提升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价值。相关单位可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灵活采取平台竞价、公开招标、进场交易、在线拍卖等方式,充分挖掘闲废物资市场价值。通过发挥废旧物资处置平台的作用,贯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循环和绿色发展。
截至3月27日,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试运行累计注汽313天,累计注汽3.3万吨,替代天然气215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4639吨,电热熔盐储热注汽装置热效率值达到92.28%,这是世...
进去的是棕褐色的地沟油,出来的是清澈透亮的生物质基液,在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油田化学研究所实验室内,所长单海霞正带领科研人员进行这场“点污成金”的“魔法”实验。
3月29日,上港集团能源公司(下称“上港能源”)旗下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在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为韩国“HMMGreen”轮加注约2900吨国产绿色甲醇。这标志着上海港实现国产绿色甲醇的首次批量加...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储能大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4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以下简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电化学储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日前,以“契合电力脉搏,激发储能动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储能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会上,专家指出,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创造”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月31日,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世界绿色设计论坛上,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标准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华林通报了绿色设计国际标准工作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