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碱法相较化学制碱法,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的显著优势。但天然碱工业大规模发展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要有丰富的天然碱资源保障,二是要有成熟的开发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已具备这两大要素,这也预示着大规模开发天然碱绿色产能、淘汰落后的氨碱法产能条件已经具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来看一下美国纯碱工业的发展历程。自氨碱法工艺问世以来,美国在其沿海地区建设了大量的制碱工厂,曾长期稳居世界最大的纯碱生产和出口国。随着其国内大型天然碱矿的相继发现,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又掌握了天然碱的生产加工技术,此后其氨碱产能便快速退出,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生产的纯碱全部为天然碱。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的天然碱纯碱产量年均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出口占比持续超过55%,是世界最大的纯碱出口国,其天然碱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力。综合来看,美国化学制碱工艺全部退出,主要原因包括环保压力、市场竞争、需求下降和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是现实和趋势的双重使然。
而这些因素,同样适用于当下的中国。从资源禀赋来看,目前全球已探明的天然碱矿只分布于美国、土耳其、中国和部分非洲国家,其中美国天然碱矿探明储量超过230亿吨,居全球之首。但中国厚积薄发,近年来天然碱资源也接连获得重大发现,正在改写美国天然碱资源一枝独秀的格局。
河南桐柏是中国大规模开发天然碱的重要区域。早在1972年,桐柏吴城就发现了资源量3000多万吨的碱矿,1984年在安棚又发现了4800万吨的碱矿,最终确定该区域天然碱储量达到2亿多吨。这些发现为桐柏县成为重要的纯碱产地奠定了基础。1998年,内蒙古博源集团与河南石油勘探局、桐柏县国资公司合资成立了安棚碱矿公司,并上马了一期20万吨/年纯碱项目,开发桐柏碱矿资源,两年后建成投产。随后,二期、三期两个40万吨/年纯碱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百万吨的纯碱规模。桐柏也因其为中国第一个天然碱重要产地,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
内蒙古阿拉善大碱矿的发现与开发,是中国纯碱工业世纪剧变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促成其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阿拉善地区的天然碱勘探同样始于上世纪70年代,目前已探明天然碱资源量超10亿吨,为世界级规模的大碱矿。2020年,博源集团阿拉善塔木素天然碱开发利用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约211亿元,分两期建设780万吨/年纯碱和80万吨/年小苏打装置。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完成,二期工程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博源集团不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纯碱企业,也将成为天然碱领域的世界“单项冠军”,以其千万吨级纯碱的总产能,极大地改写中国纯碱工业格局,推动中国纯碱工业加快从化学法制碱向天然碱的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更令人振奋的是,继内蒙古阿拉善之后,我国又相继在内蒙古通辽、新疆塔里木盆地和青海盐湖等地发现了天然碱矿。内蒙古通辽地区的天然碱资源量初步查明超20亿吨,能够为建设年产能千万吨级的大型天然碱纯碱项目提供可靠的原料保障,目前已进入大规模开发的前期准备阶段。而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碱资源禀赋更为惊人,初步探明的资源量逾千亿吨,远景储量更大,为世界之最。而且新疆天然碱的品质很好,可与油气资源协同开发,商业价值和开发潜力巨大。
强大的资源保障,世界领先的技术支撑,加上我国在天然碱资源勘探开发50多年的深厚积累,千万吨级大型天然碱项目建设及运营经验,中国纯碱工业全面进入天然碱时代底气十足。
1978年始,内蒙古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就组建了伊盟天然碱科研组,在偏远荒凉的内蒙古合同察汗淖率先开展“碱田日晒工艺”项目研究,并取得工艺突破与产业应用。此后,依托日臻成熟的成套专利和专有技术,中国天然碱加工纯碱领域又相继开发建设了苏尼特碱业30万吨/年纯碱、桐柏150万吨/年纯碱和阿拉善780万吨/年纯碱项目。至此,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天然碱产业强势崛起。
纵观美国和中国纯碱工业发展历程,不难预判一个趋势——中国天然碱的崛起恰逢其时。既有资源保障,又有技术支撑,也有中国产业升级对高品质天然碱纯碱广阔的市场需求,这些为天然碱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如今,资源、技术、市场需求齐聚,我国天然碱开发步入快车道,必将引领纯碱工业迈入天然碱主导的新纪元,成为推动新经济腾飞的强劲催化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上午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蔡达峰指出,修订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法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月17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
新年伊始,跨国化工企业在华项目投资投产消息频传。多家外资企业开年以来在中国深化业务布局,一批重要投资项目陆续落地,彰显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和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
江苏是传统化工大省、强省,以产业门类齐全、精细化率高、产业耦合性强著称,经过“十三五”的优化调整和“十四五”全面提升发展,二次起航重攀高峰。但全省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十五五”应在定...
据“工信微报”微信公众号消息,2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2025年化肥生产保供工作座谈会,总结2024年工作,研判2025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供需形势,部署推进下一步工作。会议指出,化肥是农业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