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由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氢能分会联合30余家氢能产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共同编写的《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研究报告2024》(下称《报告》)日前在京发布。《报告》预计,我国氢能在交通、化工、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将在2030年前后步入成熟期,届时我国绿氢需求总量将达500万吨左右。
《报告》显示,在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我国氢能全产业链技术不断突破,大量国产化产品和装备加速涌现。总体来看,我国氢能产业各领域技术已进入从工程化向商业化过渡的关键阶段。
在制取环节,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我国氢气供应的主要增量。《报告》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能源体系向绿色化、低碳化加速转型,预计我国化石能源制氢产量将于2030年前后达峰,并进入下降通道。2030年前,工业副产氢作为副产气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成为保障终端市场氢气需求的关键过渡手段。随着一大批绿氢项目陆续投产,预计2035年前后我国工业副产氢与水电解制氢的供应比例将迎拐点。
在储运环节,《报告》显示,产业将呈现技术路线从单一气态向气液固多相拓展、国产化能力从系统层面向材料与零部件延伸、储运规模从近程批次供应向长途稳定供应过渡的发展态势。预计到2030年,高压气态氢储运技术仍占主导地位;低温液氢储运技术将在部分长距离运输场景实现商业化运营。
在加注环节,未来我国加氢站将呈现气液并行发展态势,加注方式将从高压气氢加注向液氢汽化加注和液氢加注拓展。在稳定的氢气供给网络成形前,制加氢一体站将是保障终端用氢需求的重要方式。通过数智技术实现加氢站智能化和无人化运营,成为加氢站建设的重点方向。
在应用环节,我国氢能应用技术将呈现从单一交通领域向能源、冶金等领域加速拓展的态势,化工领域用氢需求将逐步从灰氢向绿氢过渡。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表示,我国氢能技术水平近年快速提升,成本大幅下降,示范项目顺利推进,自主可控的氢能供应链基本形成。随后,我国氢能发展将进入瓶颈突破、市场导入时期,有望在配套政策、标准体系、示范项目、技术迭代、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速。
看到舞台幕布上一个个化学元素如俄罗斯方块般按序排列,钕磁铁将演员悬起至半空,柠檬酸和小苏打混合后犹如火山爆发,28个实验在演员与观众的频繁互动中轮番上演,《化学秀》出品人/制作人张嵩悬着的心放下了。
清明假期期间,全国应急管理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各项工作,确保假期安全形势稳定。截至4月6日20时,全国安全形势平稳,未发生重...
地沟油炼出航空燃油、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生物制造让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变成现实。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基因检测成本快速下降以及基因编辑技术快速发展,可实现低成本优化或重塑生物生产过程,使先进生...
3月28日是第五个中华鲟保护日。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宜昌分公司携手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伍家岗银河幼儿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态科普之旅。“哇,中华鲟好大呀!”走进中华鲟展馆,孩子们瞬间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