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胜利油田东部油区,油气集输总厂管理着9座油气站库和孤罗东线、孤永东线、东辛胜利线三条输油管道。输油管道横跨两市七县区,总长234千米,肩负着原油外输的重任。然而,管道口径大、跨越水体多、周边环境复杂等难题,给管道巡护和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油气集输总厂管道巡护管理中心积极探索创新,以科技赋能,构建起“安全管控+智慧管理”的管道智慧化安全管控新模式。
科技助力,创新巡护模式
以前,输油管道巡线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效率低、强度大,且存在诸多盲区。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巡、车巡、视频监控等“高科技”智能手段纷纷应用到巡线工作中,极大地改变了这一局面。
走进管道巡护管理中心监控室,LED大屏上各个巡线队员的实时定位、巡线情况、巡护线路一目了然。三维巡检平台的使用,真正实现了所有数据的“一体管控”。每个巡线员配备专门的智能巡线手机,将巡线时的现场图片、文字说明等上传到平台,这些海量的日常巡护数据不仅为平台的迭代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还能精准指导生产,确保了输油管道安全高效运行。
自2022年正式投入使用的智能三维巡检平台不断优化升级,如今已具备管道巡检、管道探测、院落排查、施工监护等13个强大功能。通过对管道周边院落的在线建档,系统能自动捕捉不同时期的细微变化,及时锁定可疑院落。工作人员还能随时一键提取所需信息,大大提升了管道管理效率。
自主研发,攻克核心技术
在管道管理过程中,视频监控分析识别率低、微小流量泄漏检测率低等“卡脖子”技术难题一度制约着工作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管道巡护管理中心自主研发了视频智能识别技术、小流量泄漏定位技术、智能管道紧急关断系统等三大核心技术。
研发人员累计存储1000多小时视频样本、20余万次样本对比,研发出6种智能算法,自动识别目标物体、判断行为、异常检测,视频监控自动报警识别准确率达到95%,远高于国内同行业80%的水平,在东辛胜利线率先实现了“少人巡护、智能管理”。
自主研发的小流量泄漏定位技术,解决了4m3/h到6m3/h无法定位的难题,报警准确率提高至95%,定位准确度提高30%。高效智能管道紧急关断系统,能在45秒内自动关停外输泵、加热炉,切断沿线阀室,防止管线大范围泄漏引发的灾难性事故。
成果显著,守护能源动脉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举措,油气集输总厂管道巡护管理中心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油气集输总厂管道巡护管理中心所辖东辛胜利线为例,巡护人员数量由原来的47人减少至20人,工作效率大幅跃升2.5倍,应急处置时间大幅缩短4/5,整体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截至目前,孤罗东管道已连续1056天零发案,孤永东管道连续422天零发案,东辛胜利线连续554天零发案,安全运营纪录屡创新高。
油气集输总厂管道巡护管理中心表示,在数智化时代的浪潮下,他们将继续深化管道智能化管理,持续探索“三维实景”平台的优化升级路径,强化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为保障能源安全、助力油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让输油管道这条“大动脉”在智能守护下,更加安全高效运行。
“我是某企业电力保供部门的负责人,目前正在对电力线路进行检修,请问如何兼顾治理鸟害、防范外力破坏等因素,提升电网检修效率?”3月初,河南突降大雪,河南油田电网检修暂停,水电厂供电运维站站长陆裕鑫和De...
近年来,兰州石化公司机电仪运维中心机修四部全面推行“标准化+预知性”设备保运模式,通过多项举措推动设备管理从“管后”向“管前”转变。
为加快先进节水工艺、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工业用水效率,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知,征集2025年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
3月20日,在吉林石化公司丙烯腈厂硫酸车间,一组看似普通的耐高温玻璃大视野视镜正式“上岗”。这项由工厂自主研发的小设备改造,不仅破解了清灰难题,更实现了生产效能与安全系数的双重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