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后疫情时代之产业变局——“中国能源·化工30人论坛”专家观点集萃

微信图片_20200804181242.jpg

  编者按 在7月31日由中国化工报社发起创立的“中国能源·化工30人论坛”上,来自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近30位高端智囊和企业家代表,围绕“后疫情时代中国能源和化工产业的变局与应变”这一主题,展开了立体深入的研讨,呈现了一场富有营养的思想盛宴。本版特在今日推出特别报道,荟萃与会嘉宾的前瞻之言与智慧之策,供广大读者参考。

downLoad-20200804101703.jpg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论坛创立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文化同样也是先进生产力。科学技术决定着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思想文化则决定着发展的方向和底蕴。

  智库建设已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形势下,在中国能源和化工产业由大到强、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成立高端产业智库及创立“中国能源·化工30人论坛”恰逢其时,聚智合力、集思广益,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也表明在事关国计民生的能源化工这个基础产业,有了思想的源泉、智慧的宝库、指路的明灯,为行业发展献计献策。希望论坛早日成为在社会上有影响、在行业内有美誉,能够真正影响产业发展进程、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核心产业智库平台。

downLoad-20200804101709.jpg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抓好减碳减排和本质安全两件大事

  严格控制温室气体CO₂排放、防止气候变暖是全世界的共识和行动。减碳减排的源头在改善能源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煤电、煤化工伴生大量CO₂排放,要防止煤化工、煤制氢盲目发展,加快CO₂捕集、封存、利用(CCUS)技术攻关并实现工业化,建立完善相关法规标准。

  同时,化工作为高危行业,近两年来事故仍然多发。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一批化工企业停产、半停产,但事故仍不少,可见实现“本质安全”任重路艰。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整治和隐患治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实现规模化、园区化、专业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建设智能化工厂和智能化园区,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downLoad-20200804101715.jpg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李寿生:探索行业“破局”之道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际,深刻认识全球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变局”,全面剖析行业自身发展积累的结构性“困局”,加快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走出一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石油和化学工业强国为目标的“破局”之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智库是经济社会跨入现代化高级形态后的必然产物。作为全行业权威的产经媒体,中国化工报社顺应形势变化,近年来加大调整转型力度,探索行业高端智库建设,抢占思想舆论主战场、制高点。“中国能源·化工30人论坛”开坛设论,这既是报社高端产业智库建设新的里程碑,也是能源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新征程中的一大盛事。

downLoad-20200804101722.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开辟煤基能源化工新路径

  未来,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很长时期内,化石能源将始终是基础化工和重要材料碳资源的主要来源。根据我国能源禀赋,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将会成为我国化学品和基础材料制备的重要途径。将煤的高效清洁利用确定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在应对世界能源不确定性中具有重要性和战略意义。

  煤高效转化应该属于战略性技术,现阶段要注重加强基础研究和科研攻关,力争在提高能源转化效率、碳减排以及降低水耗和能耗等方面实现本质性突破。在煤基合成气经甲醇制烯烃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团队长期以来研发具有自有知识产权的煤经合成气一步转化为液体燃料和高值化学品技术(OXZEO)。与现有技术相比,OXZEO摒弃了反应过程中的水循环,实现了煤气化合成气不需水煤气变换,一步高选择性合成目标化学品,原理上可减少水耗和能耗。目前,采用OXZEO技术制低碳烯烃工业试验在延长石油集团支持下正在榆林进行,取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同时,采用该技术将合成气一步转化为高品质汽油、芳烃和含氧化合物的研究工作在实验室也取得了成果,有望发展为合成气直接转化的煤化工新过程,创立具有我国自有知识产权,适合我国实际的高效节水新型煤基能源化工新平台。

downLoad-20200804101728.jpg

  国务院原参事、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徐锭明:树立智业时代能源安全观

  面对能源未来发展趋势,加快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积极构建智慧能源系统。统筹能源与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适应分布式能源发展、用户多元化需求。能源开发利用要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因需制宜,各得其所;因能制宜,各尽其用;因时制宜,梯级利用。一要全面推动能源革命,二要主动摆脱煤炭依赖,三要自觉跨越油气时代,四要拥抱零碳未来,五要深度实现两化融合。

  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互联网给能源发展带来新机遇,给能源调整带来新课题,给能源安全带来新挑战。世界因互联网更多彩,能源因互联网更智慧。重构能源结构、能源业态、能源市场、能源安全、世界能源版图及世界能源话语权。

downLoad-20200804101735.jpg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纪委书记、新闻发言人张宏: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迈上新台阶

  煤炭是我国的优势能源资源,发挥着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兜底保障的作用,这个使命短期难以改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逐渐由传统的末端治理向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协同治理转变,但必须平衡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关系,深入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构建安全稳定、清洁高效、绿色低碳的能源产业链体系。

  一是转变煤炭单一能源品种为多能源品种聚合体的理念,推动煤炭分质分级利用,让传统的大气污染物转变为清洁能源,弥补油气资源不足。二是创新生产与消费方式,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由传统的消费端治理向全生命周期治理转变,推动煤炭生产、加工、利用各个环节的清洁高效。三是加强煤炭原料属性与利用研究,推动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拓展煤基化工产业链。四是强化煤基能源产业链关键技术、能源效率、排放控制全方位对标研究,构建清洁高效、绿色低碳的煤基能源产业体系。五是坚持顶层设计,超前做好黄河流域、国家生态功能区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downLoad-20200804101405.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发展中国能源体系下现代煤化工

  科学发展中国能源体系下的现代煤化工,一是要在现代能源体系框架下进行能源转型和结构优化,首要任务和立足点是实现传统能源尤其是煤炭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防范不切实际的能源转型对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构成的伤害。二是实现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和燃煤发电是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利用的典型代表。三是煤制油、煤制气等现代煤化工技术可以减缓我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四是减少能源进口依赖并确保能源获取以改善能源安全、改善环境质量、减缓气候变化是包括中国在内的G20国家能源转型多样化的表现,而能源效率是全球能源经济有效和安全转型的关键。五是能源技术革命的实质是能源转换革命,其目标是对能源的有效驾驭和高效转换,只有颠覆性技术才能促进能源的低碳转型,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是中国低碳化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六是中国的能源结构与供需关系决定发展现代煤化工势在必行,现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七是石油替代和醇醚、芳烃、烯烃等下游含氧化合物是现代煤化工产品的合理选择,在原料和路线选择上要高度重视低阶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八是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以现代化、大型化、分质联产化、多原料化、标准化和智能化的理念,能源发展替代互补与化工产品高效高值的思路,高效利用、偶合替代、多能互补、规模应用的路线,大力发展中国能源体系下的现代煤化工。

downLoad-20200804101742.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金涌:行业发展应坚持科技创新

  中国现代煤化工发展迅速,一批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但缺点是项目投资、CO₂排放、水耗均高于石化路线同类产品。煤的分质利用应鼓励发展,但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煤基燃料应重新正确判断,代替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切实际的;煤制烯烃出路在于精细化、高端化、深加工,因此现代煤化工定位为战略储备而不是战略产业。

  石器时代的终结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而是有了新的技术代替石器。同样,石油的终结不是因为石油没有了。那么今后代替石油的是煤炭还是可再生能源?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讨。未来10~20年,全球石油消费或将持平或下滑,需求将触顶,油气大量进口也无须恐慌。预计电动车、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发展趋势。目前中国储能规模占全球总量的17.6%。2019年电动车保有量占世界的47%,锂电池能量密度上升2倍,成本下降80%。预计到2030年电动车可达2.45亿辆。即使1亿辆,就需要50亿千瓦时的电,占现在全部工业用电量的1/3。

  后疫情时代行业发展应坚持科技创新,方向是补短板、强弱项,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比如在可再生能源、锂电池、光合作用微藻产油、可再生制氢、电子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downLoad-20200804101413.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实现清洁能源多能互补

  我国能源安全面临较大挑战,石油自给率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周边也并不安全,煤化工还面临碳排放及环境约束。因此,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战略势在必行,中科院的总体思路是,化石能源耦合高效利用,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协调发展;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化应用;以储能为平台,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结合发展。这3条路线深度融合,实现清洁化、多能互补,目前已启动重大战略专项,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和条件不同,不可能按照统一模式推行能源革命。陕西榆林可作为能源“金三角”的突破口。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集油煤气盐等矿产资源于一体,并且拥有丰富的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资源。2019年1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创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加快推进制定榆林能源革命实施方案。

downLoad-20200804101656.jpg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首席技术官张方: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

  我代表宁高宁董事长出席会议并发言。企业战略规划需要科技先行,落实不了技术,战略只是空谈。从宏观经济看,后疫情时代的科技创新压力倍增,从化工行业看,技术差距较大,高端领域化工新材料对外依存度较大,创新责任重大。但创新最大特点就是具有不确定性,将科技创新活动中个体的、短期的不确定性通过体系化的管理转化为整体的、长期的确定性,将企业打造成为高通量的创新机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中化集团践行“科学至上”的发展理念,完善考核机制,营造创新文化;加快资源整合,打造创新主体;强化产业导向,优化创新方式。近3年来,一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填补国内空白或居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化工的科技创新基础雄厚,在国内继承了原化工部的大部分科研院所,在国外通过并购获得了先正达等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企业。中国化工也坚决树立并落实“科学至上”的理念,一方面支持先正达等海外并购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另一方面结合资本市场运作,加快国内科研院所的产业化创新。

downLoad-20200804101648.jpg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继明:煤制油化工产品独具特性

  新形势下,全球油气供应整体呈宽松状态,低油价将是常态。近几年我国沿海大型石油化工项目密集建设投产,石化产业将进入产能过剩时代。煤制油化工产业在西部煤炭资源地具有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成本和特色将是能源化工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关键。

  原料和技术路线的迥然不同,决定了煤制油化工产品独具特性。要抓住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差异化发展,从根本上增强煤制油化工的核心竞争力。煤制油能生产石油化工难以生产的油品,煤化工比石油化工更适合生产含氧化合物。

  未来发展方向,一是在煤制聚乙醇酸技术基础上,形成性能互补的煤基可降解材料产品体系。二是生产系列煤基新型燃料,将煤基沥青深加工生产特色碳素材料,充分体现煤制油化工产品的差异性。三是重点做好α-烯烃分离项目新技术开发及中试放大试验,重点做好高碳醇、聚α-烯烃产品市场推广和应用工作。四是依托资源地丰富煤炭资源,推进煤化一体基地化建设,打造煤炭—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差异化发展煤基新型燃料和煤基新材料,由大宗油化品向高端新燃料和合成材料转型。

downLoad-20200804101639.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蹇锡高:加快化工新材料创新攻关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蹇锡高在所作《加快化工新材料创新攻关和国产化替代》报告中强调,材料是一切科技的载体,没有材料什么也做不成。我国高分子材料产量和用量都居全球第一,中低端基本都实现了国产化,已成为高分子材料大国;但还不是高分子材料强国,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高分子材料2035发展战略研究建议要重点发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功能化,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可回收循环利用的高分子材料等领域。

  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要实现高速、轻量化、远航程、节能的目标,对耐高温高性能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提出来更高要求。结构决定性能,要从原始创新开始,通过化工合成新方法和新过程研究开发新单体和新聚合物。我们团队从分子设计出发,研发成功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系列新型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历经三十多年坚持不懈努力,从实验室走向工厂、从工厂走向市场,其应用已涵盖航空航天、车辆船舶、石油、化工、能源、电子、医用等诸多领域。

  含二氮杂萘酮结构高分子材料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新型杂环聚合物和有机无机杂化聚合物,将可在未来更多领域替代金属材料,助推进一步减重等。

downLoad-20200804101433.jpg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技术路径研发要百花齐放

  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做了《甲醇经济与氢能》的报告,他认为:能源需要多元化,各种技术路径研发要百花齐放,但最终让市场去选择技术。目前,因为石油不够及污染等问题,人们寄望于用电动车取代燃油车,但事实上电动车与燃油车之争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前一百年电动车未能战胜燃油车的原因一是电池能量密度低,二是液体燃料储运成本低,三是内燃机量产后成本大降,四是电动车量产到一定程度后成本不降反升。

他说,电动车、燃料电池车尽管都存在着各种挑战,但二者都将会是未来能源技术的发展方向,并且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电动车未来的突破点可能在应用端,氢燃料电池车面临的痛点是氢气的储存和运输。

他特别强调,要大力推动“甲醇经济”,甲醇在线制氢与燃料电池集成是未来氢能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甲醇转化制氢,将是解决氢能储运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甲醇作为能源载体来源广泛(页岩气革命红利、中国内陆煤炭资源、用再生能源发电驱动CO₂和H₂O转化制得)。南科大团队已开发煤炭微矿分离技术可以用略质煤气化制氢和甲醇,降低成本;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及关键材料技术突破,成本降低后可以用甲醇作为储氢运氢的载体推动氢能的发展。在燃料电池技术完善,成本下降之前,甲醇也完全可以作为清洁燃料,在内燃机、涡轮等动力设备及锅炉中实现甲醇的高效清洁利用。

downLoad-20200804101440.jpg

  石油和化工规划院党委书记、原院长顾宗勤:处理好行业“进”和“退”的关系

  做好石化化工行业“进”和“退”两篇大文章。鉴于当前的国内外形势,结合我国石化化工行业的实际,“十四五”主要发展思路是“保安全”“稳民生”“谋长远”,这就是行业的“进”。

  “保安全”即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防止被“卡脖子”。我国石化化工行业产业链、供应链总体上是安全的,是可以抵御国外封锁的,但也存在一些短板。“谋长远”主要是搞好行业谋篇布局,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主要目的是实现从“够不够”到“好不好”的转变。一是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二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行业新旧动能转换。三是加强化工园区规划建设,搞好老厂搬迁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四是以创新驱动为抓手,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五是坚持绿色、循环发展理念,搞好行业节能减排。六是搞好产业和信息化融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石化和化工行业的“退”,就是根据有关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对化工园区进行全面整顿。

downLoad-20200804101528.jpg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人才、学科与化工行业协同发展

  化工要发展,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目前化工行业面临的种种困境关键在于行业整体魅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足。这体现在化工类专业生源不足,第一志愿报考率低;化工人才成长偏离方向,工科教师理科化,重视学术论文,轻工程实践。

  人才培养、学科发展,要回归本源,把根留住。应当顺学科延展之势,促化工升级转型,提倡“化工+”的学科建设和发展理念,让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率成为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的评价标准。

  当前应当以新工科建设为统领,积极推动专业改革创新。一方面以创新工程人才培养为导向,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将行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标准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化工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化工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是建立成果产出机制,构建全过程完整创新链,推进科技创新机制体制改革,形成一体化的“智慧化工”创新模式,使传统化工提档升级为节能、环保、安全的现代绿色化工产业。

downLoad-20200804101606.jpg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董秀成:国际石油市场逆全球化趋势形成

  国际石油具有战略、经济和金融三大属性,决定了国际石油价格具有复杂性。国际油价波动是常态,与无形之手(市场力)和有形之手(行政力)、重大地缘政治和经济事件、全球经济周期和金融市场密切相关。目前,OPEC+与美国形成国际石油市场“三国演义”格局,国际石油市场逆全球化趋势形成,人民币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逐步上升。

  对国际石油价格趋势的预判,疫情控制是前提,经济复苏是关键,地缘政治是重点。预计OPEC+减产协议将灵活调整,确保国际油价不要过低。无论疫情如何,主要经济体都将逐步开放经济,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开放之间艰难平衡。由于资本性投资减少,增储上产压力加大,产能增长乏力将逐渐显现。全球地缘政治持续动荡,但大规模、颠覆性、致命性事件发生概率不大。国际油价在40~50美元/桶波动是大概率事件,当然也有可能突破50美元/桶,在50~60美元/桶维持震荡状态。如果暴发重大地缘政治事件,油价有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暴涨,但持续时间将随着事件缓解而结束。

downLoad-20200804101446.jpg

  延长石油集团党委委员陈杭:煤油气贯通联动保障能源安全

  我代表延长石油集团董事长杨悦出席并发言。一是保证油气产量,必须在自主技术工艺创新创造上做文章,在重点区域地质认识、技术开发上求突破。延长石油集团原油产量连续13年保持千万吨以上规模稳产,天然气年产能目前已形成55亿立方米,“十四五”将达到100亿立方米。

  二是紧抓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战略机遇期,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延长石油集团将在陕西、内蒙古、新疆等资源优势区域,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发挥技术优势促进资源转化利用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三是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继续大胆创新。依托陕北油气煤资源富集一地的能源优势,在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攻关及产业示范带动下,延长石油集团探索出一条煤油气资源深度转化、综合利用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还拥有煤基乙醇、油煤共炼、煤气共气化、粉煤热解—气化一体化等多个技术储备及产业示范,将在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方面大有作为。

  煤基化工、煤制油技术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质技术储备,前期投入大,效益收获期长,企业经济压力大,建议国家对在这些方面有基础的企业,从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

downLoad-20200804101552.jpg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余亮茹:化工产业发展要把握好“三对”关系

  透过本次疫情,防疫物资保障、经济复苏对原材料刚需、国际国内双循环分别凸显出化工行业的重要性、基础性、关键性和连接性。

  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很可能出现颠覆性调整,我国化工产业发展要把握好“三对”关系,即正确看待疫情带来的“危机”与“生机”,统筹做好发展的“增量”与“存量”,准确把握行业的“极化”与“细化”。

  “十四五”期间化工区的发展,一是要在承接整个化工产业提档升级和规模集聚上发挥作用,推进产品链项目配套集中,加速实现纵向一体化。二是围绕扩大内需与双循环的构建,积极引入中下游精细化工项目,扩大多元化、轻质化的前端产品生产规模,不断丰富下游产业的原料供应。三是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突破“卡脖子”环节,布点“小锅菜”“高精尖”项目,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四是从拉动就业和修复环境的角度出发,在周边区域布点“静脉”再生产业和劳动相对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项目。五是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完善园区治理体系,为产业发展打造更加现代化的投资平台。

downLoad-20200804101505.jpg

  中国化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崔学军:打造行业最具影响力高端智库论坛

  举旗聚智,“中国能源·化工30人论坛”不仅要“坐而论道”,更要“经世致用”。论坛结束后将汇总共识及论坛成果,向社会和行业亮明我们的关切、思想和主张,发表论坛公报;将对与会嘉宾的意见建议进行筛选,对重大紧迫的意见建议予以专门立项,形成专门内参材料,报送有关管理部门和组织,通过资政和建议,助推产业发展与改革进程;将就部分领导专家的意见建议开展专题性调研,调研成果及时分享和交流,以进一步延伸和放大论坛的成果,让论坛得以生生不息延绵长久。

  自2015年以来,中国化工报社着眼于主战场、制高点,在能源和化工行业开展了诸多细分领域的产业调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依托30人论坛这个全行业的高端智库论坛,报社的产业调研工作将通联集聚国内外战略咨询、科技研发、行业研究、产业金融等方面的知名专家和专业力量,打造能源化工产业高端智库支撑团队,也为开展产业调研提供高端指导团队,更好地为能源和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国能源·化工30人论坛”破茧而生,我们有信心,在管理部门、指导单位的精心呵护下,在全行业关心行业发展和前途命运的广大专家和企业家的鼎力支持下,30人论坛一定会不断朝着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高端产业智库论坛的目标奋力前进。

downLoad-20200804101522.jpg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副主任张亚军: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尽快走向成熟

  宁东基地目前排名中国工业园区30强第6位,在全国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区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我主张一是突出煤制油战略地位,培育和推动以煤制油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尽快走向成熟,做好大规模的资源储备和技术储备,坚定坚决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二是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三是持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夯实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支撑。四是优化要素配置,推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增加产业供应链弹性,提高产业链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和质量提升。

  下一步,我建议一是顺应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多元化、数字化转型趋势,建立煤炭及化工产品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高效整合资源,优化供需结构,实现煤炭长期、稳定,平价供应;二是构建产能充足、结构合理、质量稳定的基础原料供应体系,在大宗产品上保持成本竞争力;三是推动煤化工下游不断延伸产业链,引进更多关键合成中间体项目,提升高端聚烯烃、特种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打通煤化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四是加快氢能的开发和利用,让氢能成为宁东“第二燃料”“第二原料”。

downLoad-20200804101621.jpg

  榆神工业区管委会主任孙守洋:主动融入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布局

  榆神工业区初步构建起以国能、陕煤、延长、恒力、榆能投资项目为代表的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格局,发展呈现出势头猛、规模大、技术新、链条长、效益好、零排放和资源节约等特征,希望国家把现代煤化工作为战略储备产业预以支持,鼓励一些重大项目先行先试。

  未来,榆神工业区要重点发展以下5个方面。一是融入发展。主动融入国家新能源安全发展战略布局,在煤化工前沿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创新实践,形成一体化发展命运共同体,为构建我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先行示范。二是融合发展。立足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从工艺耦合、多能融合等方面增强产业竞争力和企业市场盈利能力,最终实现产业链终端化、价值链高端化,力争“十四五”末完成项目投资3000亿元,实现工业产值3000亿元,GDP1000亿元以上。三是融智发展。建设智慧园区、工厂、供应服务保障体系,“借智”和“造智”统筹推进,将开发区建成陕西乃至全国的化工和新材料人才集聚“智谷”。四是融先发展。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使园区成为安全、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工园区和化工园区安全环保管理典范。五是融基发展。借鉴世界级化工基地经验,全面推行“五个一体化”开发管理模式,提升园区的吸附力和承载力。

downLoad-20200804101629.jpg

  科林未来能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单育兵:推进低阶煤分质高效转化利用

  目前,我国已探明煤炭储量的55%以上是煤化程度低的低阶煤。受我国煤炭资源禀赋的限制,低阶粉煤分质清洁高效转化利用应作为我国能源革命重大措施加以重点支持推进。

  为此,我建议一是各级部门通过对低阶粉煤分质利用技术进行全面科学论证与评估,选取部分各单项技术先进并已建设有大型工程示范项目的低阶粉煤分质利用技术,开展千万吨级低阶粉煤分质利用工业化示范。通过规模生产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最终实现低阶粉煤资源的高效转化。二是国家通过对煤炭能源政策的引导,在攻克众多共性关键难题的情况下,以低阶粉煤分质利用技术为载体,推广洁净煤油气化一体化项目,通过各项技术相互耦合、优势互补实现低阶粉煤梯级分质利用的最佳方式,即可实现高阶煤(无烟煤)的替代,又降低了对原油的依赖。三是在推广低阶粉煤分质清洁高效转化利用重大工业化技术的同时,立足于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以及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装置,进一步从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以及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向上,将低阶粉煤分质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技术持续推进。

  (文字由刘全昌、李军、闫俊荣整理,图片由记者张育摄。)

相关推荐

危险化学品安全领域立法进程加快

  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化工产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在其生产、储存、运输、废弃处置等环节存在较高....

2024-11-25     中化新网

广汇硫化工二甲基亚砜项目开车

  11月18日,据广汇能源控股子公司新疆广汇陆友硫化工有限公司消息,公司新建3000吨/年二甲基亚砜工业化示范项目开车并产出合格产品。

2024-11-25     中国化工报

延长气田天然气产量“十六连增”

  截至11月12日,延长石油气田公司今年累计生产天然气88.22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连续16年保持增产,持续刷新延长气田天然气年产新纪录,为完成年度百亿立方米产量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2024-11-25     中国化工报

南京化纤拟购南京工艺股份

  11月16日,南京化纤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资产置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南京工艺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工艺”)100%股份。

2024-11-25     中国化工报

新疆明新拍得21亿吨煤资源探矿权

  11月19日,新天然气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疆明新油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以35.23亿元竞得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三塘湖矿区七号勘查区普查煤炭资源探矿权,资源探矿权面积109.28平方千米,煤...

2024-11-25     中国化工报

康达新材整合胶黏剂板块资源

  近日,康达新材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康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拟与黄让南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以220.48万元的价格,收购黄让南持有的福建康达鑫宇新材料有限公司3%的股权;以1053.33万...

2024-11-25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