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9月11~12日,2021年南京工业大学碳中和创新大会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碳捕集与转化、新材料新能源与工业流程再造、低碳水泥与建筑节能等展开研讨,为碳中和提供技术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化工领域专家欧阳平凯教授认为:“不用石油,也不用煤炭,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是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低碳发展的引擎,绿色生物制造可以用生物质为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细胞工厂的设计、合成和组装,创新路线设计,低碳、绿色制备能源、材料、化学品等原料。”
碳分离捕集和利用技术可在减排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南工大副校长邢卫红团队开发了高性能CHA型分子筛膜,其碳捕集性能高出所有现有报道的膜材料。“我国碳排放约100亿吨,若分子筛膜捕集20%的二氧化碳,可减排15.6亿吨二氧化碳,采用膜反应器将这些二氧化碳与2.1亿吨氢气反应,便可转化成15亿吨液态燃料甲醇,以此替代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该校化工学院院长顾学红教授介绍道。
在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开发上,钙钛矿光伏材料因轻薄、低廉、环保、可柔性等成为研究热点。南工大先进材料研究院副院长陈永华教授提出以一种多功能的离子液体作为溶剂来替代传统有毒有机溶剂制备钙钛矿光伏材料,解决了传统钙钛矿光伏材料制备过程中的世界性难题,实现了光伏领域的重大突破。
南京工业大学碳中和协同创新研究院同期揭牌。该研究院致力于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需求,重点在碳分离捕集与催化转化、生物质碳资源开发与循环、新能源与新材料、工业流程再造、低碳水泥与建筑节能等方面形成共性支撑技术,在碳中和、碳达峰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近日,河北碳排放权服务中心向中国石油河北销售四座加油站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标志着中国石油在河北省推动“碳中和”目标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获证的四座加油站分别是张家口第十站、第...
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废弃物回收成为全行业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曾直言不讳地指出,按照温控目标1.5℃和2℃的情景来看,到2050年,全球仅光伏废弃物就可...
11月11日,由山西省化工学会、山西省化工学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山西安泰碳中和研究院主办,山西绿源碳索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以“绿色赋能、碳索未来”为主题的山西双碳会客厅首届学术沙龙在太原举办。
11月6日,默克与远景科技集团签署绿电采购协议。该采购协议为期三年,所购绿电总量达30千兆瓦时。由此,默克在华生产运营所用绿电使用比例预计将提升至80%,加速实现默克2040年碳中和和减少资源消耗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