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引发的大模型时代变革正在加速演进。近日,腾讯研究院发布《工业大模型应用报告》(简称《报告》)指出,工业正处于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的阶段,大模型凭借其卓越的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泛化能力,有望成为推动工业智能化的关键力量。
挖掘人工智能应用新场景
《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整体来看,其应用的普及率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据统计,欧洲顶级的制造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率仅超过30%,而日本和美国制造企业的AI应用率分别为30%和28%。相较于这些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普及率尚不足11%。这显示出该领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空间。
“相较于以往的小模型,大模型有望挖掘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新场景,提升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率。”《报告》认为,在研发设计领域,大模型能够深度挖掘和分析海量数据,为产品设计提供更为精准和创新的思路。在经营管理领域,大模型能够实现对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智能优化,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真正“相融”还需跨过“三道坎”
“大模型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泛化能力,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和任务中进行迁移学习,而无需重新训练。但大模型无法充分捕捉到某个行业或领域的特征和规律,也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报告》强调,大模型在真正融入行业的过程中,需要适配不同的工业场景。其核心就是要解决不懂行业、不熟企业、存在幻觉这三大问题。
《报告》认为,大模型在处理特定行业任务时,往往表现出对行业知识、术语、规则等的不理解,导致生成的解决方案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这主要是由于大模型对行业知识匮乏,在应对工艺流程优化、设备故障预测等专业问题时有所缺陷,难以提供精确、可靠的解决方案,无法满足工业现场的个性化要求。“不熟企业”的问题,往往使大模型接入企业系统时,难以全面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数据结构和运营模式,导致生成的解决方案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大模型会产生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错误输出,即“幻觉”现象。这对工业领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论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设备维护,还是供应链管理、市场预测等环节,错误的输出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
积极有效应对三大挑战
《报告》指出了工业大模型应用面临的三大挑战:数据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成本。
一方面,当前,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交织,数据结构多样、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并且工业数据通常包含企业的核心机密和商业秘密,安全要求高,给工业大模型的训练和应用带来挑战。因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重视数据保护是关注重点。另一方面,工业生产环境往往涉及复杂的工艺流程、高精度的操作控制以及严苛的安全标准。因此,在某些领域,工业大模型应用必须具备极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确保在各种复杂和动态变化的工业场景中都能提供可靠的支持。再者,工业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成本高昂,企业应用工业大模型的同时也会考虑长期运营成本。由于当前工业大模型仍处于初级阶段,投入产出比并不明确,企业对此存在一定困惑和担忧。
《报告》最后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业大模型应用进行了预测。第一,工业大模型的应用模式将是“基础大模型+工业APP”。这种模式能够促使工业大模型广泛且快速地应对工业领域的挑战,推动各类工业场景的智能化升级。第二,随着大模型各类新的技术和应用模型不断涌现,比如长文本能力的提升、Sora等视频生成能力的增强,将进一步扩展大模型在工业应用的场景。第三,随着大模型的不断发展和参数规模的增加,所需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也随之增加。业界也在探索各类模型压缩技术,在降低硬件成本的同时,还能提升大模型在移动设备、边缘计算等资源受限环境下的性能,加快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渗透速度。
近日,河南省发布《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将算力作为支撑数字河南建设的重要底座和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把全省打造成为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的算力调度...
“近年来,数智化技术在化工园区的应用已逐渐趋于成熟并迈上新台阶,在园区管理能力和效率效益提升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智慧化工园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10月29—31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