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衢州智造新城工业主要指标总量占据全市“半壁江山”,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市54.3%、制造业投资占全市57%、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市63.5%,为全市工业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保二争一”贡献了力量。这是衢州智造新城在工业主战场以“1448”体系建设推进“双创新”的结晶。
“三年规划”纲举目张
打造成为四个“地”
“双创新”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首先需要顶层设计。智造新城是衢州市科技体制机制“双创新”重要试点,这里集中了全市主要企业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科创孵化平台、功能服务平台四大类平台。园区企业现有各类研发平台417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5家、省级研发平台160家。
在对四类平台基本情况、存在短板进行系统梳理后,今年5月,智造新城制定下发《“双创新”改革暨科创平台“1448”体系三年建设实施方案》。“1448”体系,即到2026年通过实施企业创新平台“涌泉计划”、产业创新平台“聚变计划”、创新孵化平台“破茧计划”、功能服务平台“暖心计划”四个计划,全力推进八项重点项目建设达成一个总目标,将智造新城打造成为四个“地”,即衢州科技和体制“双创新”的先行地和示范地、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和人才创新创业标杆地。
突出人才与科技融合
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为纵深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深度融合,围绕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智造新城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新设立人才科技部、金融服务中心,着重突出人才与科技融合、弥补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短板。智造新城这一改革将人才、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
顶层设计还需要“点”上的支撑。今年以来,智造新城系统构建“1+3+N”人才服务物理空间,建立“1”个综合型人才政策咨询与服务受理窗口,建设“3”个以高新企业服务社区、慧谷科创园、柯城小微园为载体的人才服务示范点,链接“N”个园区高端人才集聚的企业主体,从企业需求侧出发,提供综合政策、孵化空间、金融赋能、特色人才、诉求流转等服务,系统解决人才团队开展技术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碰到的各类难题,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
由海归人才王果领衔创立的拓烯科技,在公司产品开发前期,园区提供免费场地,支持建立研究院开展试验,并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王果2023年获评省级人才,企业于2023年获批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国内首套生产COC的连续溶液聚合装置,实现国产化替代。
引进产业研究院
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金“活水”。智造新城引导更多的创业投资基金、私募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加大对种子期和初创期企业的支持力度。目前,园区已设立产业基金规模达448亿元,2024年已投资科创类项目13个,共投项目40.3亿元。
既要招商引资,更要招才引智。智造新城大力引进产业研究院,聚焦园区“5+X”主导产业,绘制重点科研院所招商库,差异化引进,在重大项目招引过程中同步引进集团区域研发总部,支持企业在衢设立研究院。园区已引进落地衢州动力电池和储能研究院、衢州高端电子化学品创新研究院等产业研究院4家,引进鹏辉储能及钠离子电池研究院、永力科技先进固态电池研究院等企业研究院5家。重点推进衢州动力电池和储能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创建工作,目前实验场地已完成装修并投入使用。
下一步,衢州智造新城将与重点企业开展协同创新,赋能园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研究院团队开发的硬碳材料、锂离子电池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2项产品的产业化项目转化落地园区,各研究院共注册9家成果转化公司。
推动平台和企业交流
全力争创国家级孵化器
作为衢州市工业主战场,最终考量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创新创业,这背后的关键是平台和人才。2023年,智造新城企业入选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支、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项目7项,争取省级财政资金补助4900万元,入选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5项,占全市70%,入选省级重大科技成果1项,全市唯一。
“在学习借鉴杭州等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优秀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我们正部署省级科技孵化器创建工作,全力为争创国家级孵化器做准备。”衢州智造新城管委会人才科技部负责人朱玲娟介绍。
近年来,智造新城加速构建“技术攻关—中试验证—产业孵化—产业培育”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2023年,园区企业合计签订技术合同78项,技术交易额达10.5亿元,近三年平均增幅50%。
智造新城氟硅钴、空气动力两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积极赋能产业创新。2023年,两个综合体分别建设期满、年度考核优秀,其中建设期满考核优秀全省仅2家。同时加快推进浙大衢州研究院中试基地二期项目建设,推动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近两年累计承接中试项目40项,项目结题20项,晶洲科技、浙为锂电、海纳新材料等12家企业落地。
近日,未来岛(金山)半导体产业园项目建设完成,首家签约单位已经入驻,后续产业园将为半导体产业及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有效载体和公共技术平台。
2024年,兰州新区持续发挥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建设孵化平台,激发集群创新活力,推进成果转化,有效促进政策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蓄力成势,全年科技创新...
千帆竞,满目新。2024年,在新能源领域,阿拉善高新区一个个重点项目由“蓝图”变为“施工图”再变为“实景图”,构筑起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为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评估重点工业园区和企业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实施效果,近日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效果评估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