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期,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化工园区已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建设模式,并且建成了一批具有世界级规模的大型综合性石油化工园区。
在当前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通过系统产业调研总结前一阶段化工园区的发展经验与成果,梳理教训和不足,顺应建设世界石油和化工强国的百年新征程,思考探索打造世界一流石化基地新命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及《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举旗聚力,发挥行业媒体平台作用,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下,从2022年开始广泛联合相关专家力量,发起组织了石油和化工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活动。
调研组深入走访了我国各个经济带上重点石油和化工产业基地,围绕产业链规划建设、结构调整、节能降碳、智慧化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和考察,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各个经济带上石化基地、化工园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地化工产业如何转入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思考,并采访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相关专家。这些都被收录进《石油和化工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报告》,供大家分享。
石化基地及化工园区总体情况分析
此次调研从2022年8月至今年上半年,历时近两年,行程遍及山东、辽宁、浙江、江苏、重庆、四川、上海、新疆、内蒙古、宁夏、陕西、河北、福建等10多个省份,走访了30多家园区和产业基地,70余家企业。调研组通过现场考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闭门研讨等形式,对各基地和园区的发展现状、建设成就、典型与经验等进行了盘点与挖掘,同时广泛收集各基地和企业的意见建议反馈等。总体上看,我国石化基地建设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石化基地和石化园区在产业集聚、产业链协同、资源节约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七大石化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为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化工第一大国,石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石化企业集约化、一体化发展已成方向。必须大幅度提高我国石化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布局,增强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推动石化产业由大到强,从根本上推进产业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2014年6月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石化产业科学布局和集约发展,特别指出未来国家石化产业布局必须严格按照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执行。随即,国家发改委授权印发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将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
此后,七大基地建设不断提速,大连长兴岛、广东惠州、浙江宁波等石化基地建设率先突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早期收获。其中,恒力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在大连长兴岛建成投产,不仅是中国炼油行业对民营企业开放的第一个大型炼化项目,也是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中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大型炼化项目;连云港基地总投资逾千亿元的盛虹集团年产16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22年全面建成投产;中国海油惠炼二期年产1000万吨炼油项目和中海壳牌化工二期项目——第二套乙烯裂解装置及其衍生品装置在2018年投产,同时有包括投资100亿美元的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等多个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广东惠州。
根据早先的规划,到2025年,七大石化基地炼油、乙烯、芳烃产能将分别占全国总产能的40%、50%和60%,从而大幅度提高我国石化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化、基地化布局,增强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市场抗风险能力,推动石化产业由大到强,从根本上推进产业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但七大石化基地中也有部分建设明显滞后,各基地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明显。而与此同时,在国家七大石化基地之外,沿海以浙江舟山、天津南港、山东东营、北部湾区(湛江、茂名、北海、钦州)、辽宁盘锦、广东揭阳、海南杨浦等为代表的新兴石化基地近年来也在强势崛起,成为石化黄金海岸线的新锐力量。这些新兴石化基地正在试图蓄积能量、后发赶超,成为吸纳国内外高端石化产业资本和项目的新洼地、新引擎。比如,舟山基地内的浙江石化年产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已经顺利投产,形成加工年产4000万吨炼油、年产1180万吨芳烃、年产420万吨乙烯处理能力的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基地。
化工园区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
与此同时,东北、西北、西南、华中等传统油气、煤炭基地,长期以来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油气煤资源本地消化和加工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已提出,统筹区域资源供给、环境容量、产业基础等因素,结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按照生态优先、有序开发、规范发展、总量控制的要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采取产业园区化、装置大型化、产品多元化的方式,以石油化工产品能力补充为重点,规划布局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如今,我国东部沿海已形成以国家布局的“七大石化基地”和炼化一体化产业链为主的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西北煤炭资源富集区域已形成国家布局的“四大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其他沿江、沿海和内陆地区还分布着一批经各省区市规范认定的专业石化基地和园区,其规模集中度、产业链协同以及整体管理水平都明显提升。目前,国内众多石化基地和化工园区正在探索一条“产业集群化、管理智慧化、发展绿色化、产品高端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石化基地及化工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地化、园区化和炼化一体化与产业集群化是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可借鉴的做法与经验。依托现有园区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目前,国内各石化基地和园区都在加大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和绿色园区建设力度,深入推进新兴工业化产业示范和循环化改造示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化工基地在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与瓶颈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政策法规不完善,缺少统一的标准体系
近年来,我国石化基地和园区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生态环境部以及石化联合会等均出台了各种标准、导则、规范等,并对各种园区评定提出了要求。但有不少园区负责人反映,各部委对产业基地和园区的评价标准不一,有些甚至有冲突,让基地和园区在发展中感到无所适从。不少园区的负责人呼吁,产业基地和园区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亟待完善,急须加强顶层设计。
二是布局要进一步优化,管理要因地制宜。
全国化工园区的布局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园区与园区之间的差异化还需要优化,协同区域经济布局培育现代石化产业集群的力度还需加大,东部与西部园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规模、尤其是管理水平的差距还十分明显。在具体实践中,对园区管理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切一刀。应该因地制宜,对园区要分地区、分时期进行有差别的差异化管理。地方工业经济发展要有长远布局的规划思路,要把提升产业能级、优化空间布局进行综合考虑。
三是运营模式有待完善,安全环保绿色发展需要支持。
园区内产品链的补链强链以及产业链协同还需要强化,化工园区在产业链协同、能源互供、“三废”集中处置以及应急管理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园区运营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绿色发展需要很多配套工作,比如碳中和碳交换、碳交易等的配套服务,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等,需要多方配合支持。
四是高端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创新需要更多鼓励。
原始创新、规模集中度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从创新的角度看,一些新技术产品因不在目录难以入园,同时存在园区中试基地建设运营、新项目难以审批等问题,园区内企业的创新需要更多鼓励支持。另外,石化企业的入园率虽然高于50%,但还有大量企业在园外,石化企业入园标准不统一。尤其是2023年企业效益普遍不佳,更需要园区的支持、配合。
石化基地及化工园区布局情况
化工园区进入提质升级、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石化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化工园区是现代化学产业为适应原料或资源转换,顺应集约化、大型化、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和经营国际化发展趋势的产物。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在《化工园区“十四五”规划指南及2035中长期发展展望》中提出,要重点打造环渤海湾石化产业集群、杭州湾石化产业集群、泛大湾区石化产业集群、海西石化产业集群,能源金三角现煤化工产业集群等五大石化产业集群。这五大产业集群将集中我国未来石油化工的大型项目,同时也涵盖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在五大产业集群之下,还提出了打造18家重点沿海石化基地、18家重点内陆石化基地和30家重点发展的专业化工园区以及4家全国重点发展的煤化工基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鄂尔多斯能源化工基地、准东能源化工基地)。
近年来,我国化工园区建设在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目前已进入了提质升级、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对整个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向高端化、差异化、绿色化发展,起到了强劲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完成“十四五”总体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基地的发展紧密相连,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演进阶段:
1992年,产业园区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宁波大榭开发区、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等大批以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应运而生。其中,1996年设立的上海化工园区标志着产业集聚、安全环保一体化、配套工程的专业化工园区的诞生。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化工产业需求急速增长,各地利用优势条件,引入了大量新建化工项目,设立了众多化工园区。在我国化工产业的巨大需求和政府进区入园的政策推动下,此阶段化工园区的建设数量和发展速度空前跃升,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突出、市场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化工园区,实现了从产业开发向产业集聚迈进,但同时也暴露出规划布局不合理、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各地园区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东南沿海地区的化工园区用地逐渐趋于饱和、中西部地区的化工园区却招商引资困难等问题出现。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77号),要求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进入园区,现有生产企业也要有计划地迁入化工集中区域和化工园区。截至2021年底,我国化工企业入园率已超过50%。鉴于化工园区数量急剧增加,部分园区发展水平良莠不齐,时有生产事故发生,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8·12”爆炸事故发生后,政府对化工园区的安全监管达到空前力度。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要求明确化工园区的认定条件、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有序推进化工园区的产业整顿、转型发展和安全管理,化工园区发展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六部委印发《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进一步推进了各地化工园区认定、评价和风险分级管控等工作。
按产值统计,目前石化产业的入园率高于50%,化工园区在产业链协同、能源互供、“三废”集中处置以及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效果显著,预计到2025年,化工园区产值将占行业总产值70%以上。同时,经编写组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认定公布的化工园区已经超过700家。
已认定化工园区数量超700家
截至2024年4月,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除去未纳入统计的地区(上海、广东、西藏、台湾、香港、澳门),全国现有公布认定化工园区和拟认定正在公示期的化工园区共计681家。
上海、广东均是化工重点集聚区。上海市经信委牵头起草了《上海市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版)》,并于2024年1月公示。尽管上海还未公布认定化工园区名单,但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绿色化工园区、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成为全国重点化工园区。同理,广东也还未公布认定园区名单。综上所计,我国化工园区数量已经超过700家。
目前,各省的认定和新建化工园区工作也并未停止。比如,内蒙古2024年4月公布了拟认定的第四批化工园区,贵州则在2024年3月认定新建化工园区水城化工园区。
随着化企入园、新建危化项目入园区等工作的推进,化工园区产业承载地位的提升,各地以化工园区为抓手,更加重视化工园区规划、布局工作,园区对战略定位、产业布局的引领能力显著提升。一方面是化工园区更加重视自身的产业规划、总体布局的研究编制工作,不少园区选择知名“国家队”,根据自身资源、市场禀赋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另一方面,各省、市、区在制订本地的产业发展规划时,更多地考虑了化工园区的承载能力,引导各园区差异化发展,引导优势资源向更配套、更完善的园区倾斜,从而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从化工园区的产业规模来看,全国已形成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值超过千亿元的超大型园区21家;产值在500亿~1000亿元的大型园区43家,化工园区作为行业发展主战场的规模化效应正在进一步提升。
山东等8个地区化工园区数量超30家
从统计的各省情况来看,传统化工大省山东、浙江、湖北的园区数量稳居前三,尤其是山东,以85家化工园区的数量远远高于其他省市,这也和山东省规划一致。《山东省化工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旗帜鲜明地提出,到2025年,全省化工产业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基本建成化工强省,在国内率先形成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建设世界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从分布来看,化工园区高于30家的有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湖北、浙江、山东8个地区,其中河北、辽宁、浙江、山东属沿海地区,内蒙古、湖北、河南则属资源丰富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地区化工园区数量尽管不占优势,但在近5年的化工园区30强评选中,前10强园区江苏可占到三成席位。30强园区代表了国内化工园区发展的先进水平。
据了解,近年来,各省越来越重视规范化工园区的建设与管理,认识到化工园区是石化化工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延伸发展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从近5年我国化工园区30强销售收入增加情况也可看出,化工园区30强销售收入增加了55%。仅前30强园区的营收就超过行业总营收的五分之一。
各省化工园区数量
推进石化基地及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标准,加大支持力度。国家宏观决策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标准,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各地要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地方政府,特别是行业组织的作用;勇于担责,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推进绿色金融、绿色信贷,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要夯实管理基础,强化主体责任,服务地方经济。各产业基地和园区要不断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基地和化工园区规范化运行;各产业基地和园区在发展过程中,要建立好产业承接环境评价体系,从自然资源、地理区位、环境容量、经济基础、经济结构、市场容量、环境风险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助力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尤其是各大石化基地和园区都要积极应对“碳达峰碳中和”,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主动研究并帮助企业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坚持先立后破,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
三要加强合作,鼓励区域协同发展。各地应认真研究,结合产业基地自身的实际,特别是区域内的企业情况、产业链协同和产品结构、管理现状,研究制定建设方案,实现因地制宜、区域互补,高起点、高标准推动石化基地建设发展。更合理有效利用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其中,要结合石化基地的产业特点,统筹考虑石化基地内企业生产运行所需的水、电、汽、风、能源、储运等,合理布局公用工程、辅助设施和物流系统,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充分体现石化基地的集聚优势。
四要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基地和园区竞争实力。加快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和产业技术联盟,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五要建设好公共创新平台、中试基地等研发设施。充分发挥园区内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
六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特点。让智慧化工园区不仅成为改造提升传统石化产业的重要支点,而且成为助推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石油和化工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报告》由《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出品,本文内容由陈葳、刘雅文、杨晓宇撰写。)
近年来,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深入贯彻落实“南北转型”战略要求,紧扣“聚焦发展、聚力转型”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园区调整转型,经济发展韧性显现。近日,在谈到明年工作规划时,碳谷绿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
“这个甲醇储罐出料口管道未设置介质流向标识”“动力车间氮气储罐安全阀手阀未铅封”“仓库内一袋轻质碳酸钠包装破损,物料散落至地面未清理……”日前,泰兴经济开发区涂料企业迎来一次特殊的安全检查。
“碳氢制冷剂项目、有机硅胶项目、醋酸纤维素项目……”12月10日,位于灌南县的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与6家客商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102亿元,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将持续提升园区...
近日,湖北省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公告,宜昌市远安化工园区被认定为较低安全风险等级(D级),标志着宜昌市6个化工园区全部完成D级园区创建,在全省率先完成辖区内所有化工园区“创D”任务,较应急管理部要求提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