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0月25—26日,由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主办,潜江方圆钛白粉有限公司主协办的2024全国钛白粉行业年会在湖北潜江市召开。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主任毕胜作主旨报告时指出,大型企业要引领行业自律自强,高质量是我国钛白粉行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品质品牌才是真正的强国之路
毕胜介绍说,中国的钛白粉产业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但高速发展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也就是三套产能各为1.5万吨/年的硫酸法装置(中核404总厂钛白分厂、重庆渝钛白粉公司和济南裕兴化工总厂)建成投产以后,对行业的发展起到明显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毕胜指出,中国的钛白粉产能自2009年起已高居全球第一,未来也不可能被超越,但世界第一并不等于世界最强。现在,行业的状况是体量庞大,但质量不强。
首先是市场上缺少响当当的产品品牌和知名度。20世纪90年代末期,通过不同途径引进的四套钛白粉装置(包括氯化法1套),虽然与当时国际高水平相比还不算先进,但建成以后,仍然诞生了风靡国内市场的名牌产品牌号,即:404的R-215;渝钛白的R-244;济南裕兴的R-818;锦州铁合金的CR-501。
但是这些年来,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扩产,在品牌建设方面没有做出了多少有成效的文章。虽然通过这些年不断的技术进步,产品的应用领域已实现全覆盖,品质和应用性能也在不断改善,但是品牌效应并未起到根本性的变化。与国际大公司相比,无论是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或在品质上都还存在差距。这是国内每年必须进口数量不菲的国际大公司高端产品的根本原因。
其次是在国内市场上,大型企业的产品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那只是相对于以往或中、小、微企业而言,而且其大都也只能应用于中端至中高端领域。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出口的钛白粉产品对终端用户来说,也基本如此。
毕胜说,生产强国不仅是指规模和体量,质量才是真正的内涵。在如今开放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年代,高质量才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毕胜强调,这主要是指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单靠价格战打市场的内卷式的传统理念走不了多远。
需要大型企业引领行业自律自强
在今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到,在经济发展中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毕胜指出,近20年来,世界上钛白粉工业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生产商越来越少,单个生产商的规模越来越大,产能集中度越来越高;二是生产商的细分牌号越来越少,新一代多功能型产品取而代之;三是生产工艺向氯化法转移。
目前,除中国以外,世界上的钛白粉厂商只有10余个,工厂数15—16座,综合产能330万-340万吨/年。科慕(美国,Chemours)、特诺(美国,Tronox)、泛能拓(美国,Venator)、康诺斯(德国,Kronos)和石原产业 (日本,ISK)是其中的前5名,综合产能占比达到90%。
与国际上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到2024年,中国具有正常生产条件的全流程型钛白粉企业共有40余家,工厂总数60余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相当明显。
现今的经济环境虽然不甚理想,外围形势也不是太友好,面临多方面的反倾销出口税率压力,钛白粉生产商的日子已不比前些年好过,但当前至少还能够生存。
毕胜指出,这种情况下,行业如何自律?如何防止“内卷式”竞争?是摆在钛白粉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前中国钛白粉的产业结构,多达数十家大、中、小、微企业共同打天下的局面无助于行业长远健康发展;规模和体量并非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主要目标应该是产品品质和品牌建设,提高发展质量;尽早推出能与国际大公司的新一代多功能型产品:如:R-706(科慕)、CR-828(特诺)、R-980(ISK)类性能相接近、继而能全面抗衡的市场名牌等等才是根本。
毕胜指出,而这些目标对中、小、微企业而言很难实现,可能都需要大型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在行业结构性改革、行业自律、做大更要做强方面起到引领、担当和推动作用。
必须关注经营环境产业政策
谈及市场环境,毕胜指出,近年来,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支柱产业如钢铁、水泥、建筑、房地产等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钛白粉是一种多用途的原材料,同样受到了波及。由于产能持续增加,开工率逐年下降,全行业已经从2017年的最高峰90%一路下行到2023年的80%。今年钛白粉市场形势总体上还不如去年,供过于求的趋势越发明显。
今年1-8月的进出口数字虽然都在增长,但更要关注高端产品进口额的大幅增加,1-8月,钛白粉累计进口量为6.3万吨,同比增长27.8%;而累计出口量为129万吨,同比只增16.5%。这就表明,以汽车、高铁、航空为代表的交通等领域,仍然在快速发展,这些领域所用的钛白粉恰是高端产品,国产品还替代不了。由于多国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政策,未来出口形势颇为严峻。
虽然市场容量在增长,但产能和产量的增速超过市场的需求,库存必然增加,此时厂商一般可能通过限产、非例行的停产或检修等方式压低产量。实际上这不是一件好事,而是被迫的无奈之举,其结果是企业的成本增加,利润缩减。估计今年后期及未来1-2年行业形势的走向仍然不容乐观。
产业政策方面,毕胜介绍说,新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已于今年2月1日颁布实施,其中对钛白粉行业有实际重要影响的就是将氯化法钛白粉从鼓励类中剔除,这对行业是一个明显的警示。自2005年起,国家制定产业政策中一直将氯化法列为鼓励类,但20年后,反而取消了此政策。分析其原因,至少有两个:氯化法是钛白粉生产工艺的一种,而钛白粉产能和产量总体供过于求;现今氯化法的技术水平不高。
中国氯化法钛白粉产业几乎与硫酸法同期起步,但是后来未能同步发展,过程甚至有天壤之别。直到2021年,氯化法的产量占钛白粉总产量之比还不到10%;2022年才达到12.7%;2023年的产量达到69.2万吨,占比达到16.6%。2024年,氯化法的总产能首次突破100万吨/年,达到105万吨/年,产量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
毕胜认为,当前对氯化法的关注点并非单纯是规模扩张,主要还是要看技术的先进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其次是原料。国内现今5家氯化法企业的产品品质大同小异,并无本质区别,都与进口产品有差异。所以生产技术和产品性能,主要是分散性、光泽、遮盖力、耐候性等应用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拉近或接近于国际先进水平,则是共同的目标,但这是要通过时间才能验证的。
毕胜强调,未来中国氯化法钛白粉行业发展的关键,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和原料渠道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以现阶段技术水平继续扩张产能,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这也可能理解为产业政策变化的一个因素。
近日,新乡化纤与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青旅城市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在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菌草种植项目、生物质纤维产业化项目签约仪式。
“聚焦绿色生物液体燃料、低阶煤分级分质清洁高效利用、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等创新技术,让能源化工企业在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上获得更多更优化的解决方案,从而使企业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在近日于西安召开的...
近日,由中国化学所属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的新疆中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资源化综合利用制甲醇升级示范项目顺利完成气化/空分装置的中交仪式,标志着项目正式由建设阶段进入试生产准备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