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创 优化营商 主动服务
开年不久,阿拉善高新区就喜讯频传。高新区组织申报的7个项目入选内蒙古2025年第一批重点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高新区推荐申报的中盐吉兰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脱除聚氯乙烯糊树脂聚合胶乳中残留氯乙烯单体工艺技术开发等3个科技奖项目通过自治区科技厅审查并公示。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高新区过去一年优化营商、发力科创、主动服务,以项目建设之“进”促经济发展之“稳”,提升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全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强化科创 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开年一复工,内蒙古三友化学特种有机硅研究开发中心的研发人员就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该研发中心是阿拉善盟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认定名单中的一员,其研发的聚二甲基硅烷相关产业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实现了替代进口。企业从2022年到2023年共申请专利12项,授权专利10项。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园区的支持下,未来两年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围绕有机硅新材料,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拓展系列产品产业链,力争打造国内最大特种有机硅生产基地。
据了解,阿拉善高新区扎实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全力实施科技“突围”工程。围绕全盟“人才科技突围工程”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打造更多国字号、区字号创新平台,全面推进“飞地研发中心”建设,推动科技型企业质与量的“双提升”。同时,大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持续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推动更多总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高新区。截至目前,阿拉善高新区建成36大类172家科技研发平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3家,盟级企业研发中心总数达到21家。
优化营商 构筑发展硬支撑
走进内蒙古灵圣蛋氨酸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蛋氨酸项目现场,施工建设如火如荼,目前项目已完成整体进度的80%,丙烯醛车间已具备试生产条件。公司办公室主任高贯文表示,项目建设以来得到了高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园区主要负责人不定时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进和了解,未雨绸缪地帮助项目协调解决问题。
据了解,阿拉善高新区牢固树立“店小二”服务理念,针对企业落户、审批、进厂、试产等不同阶段的需求,均有不同政策供给。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最终该项目从落户到施工材料审批,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到试生产仅用时9个月。
如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阿拉善高新区有一套自己的“良方”。对项目实行“保姆式”服务,纾困解难促建设;对企业降本增效优服务,助力其健康发展;对群众化繁为简提效能,事项办结更便捷更高效。
阿拉善高新区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区域承载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一号工程”,切实转变职能、提升效能,构建企业和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加速形成“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的营商环境品牌。
在“高”“新”两篇文章的引领下,园区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24年高新区共实施盟级重点工业项目31项,总投资780.72亿元。
主动服务 助推企业加速跑
为提升服务能力,化被动为主动,阿拉善高新区各部门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敲门,想企业之所想,入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实现服务“反向跑”,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效能,助力企业稳步发展。
了解到内蒙古瑞达泰丰化工有限公司有申报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意向,阿拉善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详细解读相关政策,为企业答疑支招、查漏补缺,帮助企业争取各类惠企资金370万元,用于重点项目建设、科技研发等工作。
阿拉善高新区城乡建设局成立助企纾困服务小组,详细了解企业在项目审批、建设施工、联合验收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5个。该服务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部门跑起来”的高效服务,帮助企业攻坚克难。
3月28日,上海金山区2025年一季度重点产业项目开工活动在上海碳谷绿湾产业园举行,14个产业项目破土动工,总投资14.4亿元,涵盖了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多个产业领域,为金山区实现“开门红”注...
近日,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珠海经开区化工园区通过生态环境部“一园一策一图”试点园区验收,分别成为京津冀地区、东北三省、广东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化工园区。
近日,投资23亿元的炎龙肇庆高新区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和投资10亿元的大喆电化学储能生产基地项目成功落地肇庆高新区,为园区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营商环境促进标准化试点工作会上,河南省平顶山高新区作为全国40家试点单位中唯一受邀作经验分享的典型代表,向全国推介优化营商环境的“高新方案”。
春风催战鼓,奋进正当时。普湾经济区围绕项目建设核心工作,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多点开花,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