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数字技术更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核。以数据开发利用为引擎,促使生产要素实现创新性配置,进而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浙江化工企业正在努力走出一条生产要素高效协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增长路径。
走进位于衢州市的巨化集团联州公司,只见制冷剂产品正在全自动生产线上自动灌装包装,随后自动叉车机器人(AGV)将包装好的产品短驳运输到指定位置等待发货……偌大的生产厂房内,只有零星的几名技术维保人员,每年却能够生产各类制冷剂非重复性钢瓶包装产品700万至900万瓶。
在巨化集团,这种贯穿生产经营全链条的数智化变革——“零手动、零备机、零距离”工程,在各个分子公司随处可见:巨化集团148套生产装置全部完成“零手动”改造,138套装置完成“零备机”改造,通过数据中台建设完成多领域“零距离”价值场景应用。
除生产端的提升外,培育新质生产力还需要新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为让新质生产力更好地迸发和绽放,紧紧围绕“以用户为中心”企业宗旨,通过打破“部门墙”,实现端到端的拉通,将流程连接成高效“路网”的管理变革也正在巨化集团悄然进行着。
正在发生整体变革的还有桐昆集团。在桐昆集团聚酯纤维“未来工厂”,一个个丝饼整齐、有序地从生产线上自动落到推车上,沿着轨道被送至包装车间,经过智能打包、张贴标签等工序后,产品随着传输车自动进入立体仓库。
他们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实现了数据两化融合(IT+OT)、数据共享、数据共生、数据协同;以“数据分析”为抓手,持续挖掘数据背后的价值,形成闭环;以数据驱动供应链、产业链协同,打造了“桐昆大脑”。数据驱动的“链”上桐昆,已经让产品不良率下降了47%,生产运行成本降低了63%,研发周期缩短了53%,单位产品能耗降低了13%,人均年产值提高了28%。
和桐昆集团一样入选浙江省“未来工厂”名单的还有镇海炼化、中策橡胶等化工企业。
在镇海炼化,五大业务域24个场景实现了5G应用,覆盖面积超10平方千米,有效满足了现场“人、事、物”安全管控要求;在这里,通过应用石化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计划调度、作业生产、质量管控和设备运维等场景中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了生产全过程平稳受控。
在中策橡胶,高性能子午胎未来工厂内,上万个传感器实时采集各环节的上百种关键数据,并自动分派任务,物流机器人来回搬运材料和产品,平均每7秒就有一个轮胎下线。原来一天生产1.3万个轮胎需要将近450人才能完成,现在只需要140人。
利用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还有华峰集团、新安集团等。
建成浙江省首批5G连接工厂的新安集团,围绕协同研发设计、柔性生产制造、远程设备操控、生产现场检测、厂区智能物流、运营管理等各领域环节实施5G融合应用,核心生产设备联网率达95%,构建起全场景、高精度、宽纵深的全球运营一体化体系,为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了“数智引擎”的澎湃动能;围绕“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管理”场景,每年持续投入上亿元用于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充分运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成功实践化工行业首个“元工厂”案例,持续推进体验提升、效率提升、模式创新,业务流程时效缩短36.6%,生产效率提升21%,运营成本降低19.5%,产品升级周期缩短30%,一个集产品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效、智能的生产运营模式在新安集团已经形成。
拥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华峰集团,已完成自主数据中台1.0的搭建,并在稳步推进以工业领域为重点的数字化应用建设和以数据驱动为方式的集成运营试点。在华峰氨纶,生产设备数字化率100%、装备联网率同步100%的“2个100”,让他们每20秒生产的氨纶丝就可绕地球一圈;在华峰重庆,己二酸工厂正在实施5G全链接工厂建设,预计将以两位数以上的效果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品率和碳排放;在瑞安滨海园区,华峰热塑性聚氨酯“未来工厂”已颇显效益……
在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突破之年,浙江化工产业正在全力抢占未来制高点,乘“数”而上。
乘“数”而上
数字经济是浙江的一张“金名片”。在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推动下,浙江化工企业的数据生产要素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正在被充分激发。
在浙江,去化工企业调研采访,他们大多聊着聊着自然不自然就会和你说起公司数字化转型,谈起业务数字化赋能,问起同行在大模型应用等新领域有什么新尝试。
在浙江,产业大脑早已不是新鲜事。作为浙江省第一个上线运行的产业大脑,化工产业大脑可重点解决产业上下游协同程度低、资源配置效率低等问题,提升产业上下游资源利用效率的效果已经显著显现。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理念和行动,其实早已融入浙江企业的骨血。
敢于先行先试的浙江,从2003年提出“数字浙江”建设开始,就进入了数字化建设的“新赛道”。20多年来,从数字浙江,到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信息经济,再到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在浙江,数字经济是创新最活跃、增长速度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发展领域。
最新数据显示,浙江数字经济规模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超过50%,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79.4%,已培育省级“未来工厂”7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794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35个。
从2020年浙江省率先提出未来工厂的概念后,每次发布的名单上都不乏化工企业。他们中有引领型的“头雁工厂”,有冠军型的“链主工厂”,有平台型的“协同工厂”,更有技术型的“硬核工厂”。他们深入探索企业形态重塑、制造方式创新、要素资源重组,在数字化转型中进行多层次、全链路、全方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重构。
在浙江省“未来工厂”和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带动下,浙江化工企业不断在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绿色化生产、安全化管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场景中进行应用探索。
在这些探索中,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和案例已经形成,“能力外溢”成为部分先行企业的选择。比如,华峰集团成立赛孚唯公司,推出自主研发的智慧安环一体化管控平台。
在报社组织的“寻标杆 争一流——化工安全管理游学活动”交流学习活动中,30位安全人走进华峰,近距离了解赛孚唯的方案,有人甚至吐露出了“看到了信息化与安全管理融合的实例,又有了信心”“改变了我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提高了我对安全管理的理解”的心声。
在浙江,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丰富、数字企业集聚、数字经济活跃的优势,聚力“数字变革”,正在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最具创新性和活力的因子。
1月13日下午,张家港市化工行业协会三届三次会员大会暨2024年年会在沙洲宾馆召开。大会全面总结了协会2024年工作,研讨剖析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化工产业形势,对2025年具体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张家港市...
鲁北化工1月15日公告,为缓解运输成本压力,减少运输硫酸带来的公共危险,完善鲁北循环经济产业链,公司拟新建60万吨/年硫磺制酸及余热发电装置。项目总投资约3.3亿元,建设期2年,主要建设目年产60万...
1月12日,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中微肥及新特肥分会2025工作会议在山西交城七星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会议回顾了过去一年分会工作,重点对2025年分会将要开展的活动与举办的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交城县人民政...
走进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正通过智慧园区“确定性网络+AI化工智能体”操控电脑按键,即可实时监测园区内企业生产负荷、能耗运行数据、安全装置状态等关键信息,实现全方面精准的监控和管理。
1月13日从钛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悉,2024年我国钛白粉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76.6万吨,比上年增加60.6万吨,增幅14.57%。
1月12日,由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碳中和系统工程北京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5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对外发布《2025年中国能源经济指数研究及展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