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医疗合作等领域,近年来浙江对非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9月4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举办吹风会,介绍浙江省对非合作情况。
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近年来,浙江与非洲国家的人员往来日益频繁、经贸合作成果丰硕。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陈江风介绍,浙江已与非洲国家建立了31对友城关系,实现省市县三级友城全覆盖。2023年,浙江对非贸易额达539亿美元,浙江对非投资备案额达46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双方实现贸易额278.8亿美元,同比增长3%。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是浙江省对非投资合作的主力军。”浙江省商务厅总经济师朱军说,在中非经贸合作方面,浙江发挥民营企业优势,2023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对非出口额2772.5亿元,增长21.0%,占比接近90%。
朱军表示,浙江省突出平台载体建设,在非洲布局贝宁中国经济贸易发展中心、中坦工业园等平台,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强化在非营销网络布局,支持海外仓企业扎根非洲,为外贸企业提供头程运输、尾程配送等服务,目前已在非洲布局36个海外仓。
此外,为进一步深化中非数字经济合作,朱军介绍,浙江省将在今年9月底举办的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期间,首次推出“数贸非洲日”活动,深入实践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推动数字贸易发展,助力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
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人文交流合作是浙江省对非合作的特色和亮点。”陈江风说,浙江20多所高校与非洲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先后在喀麦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国家建立了8所孔子学院,累计为非洲培养各类汉语人才12万人。
同时,陈江风表示,浙江省积极吸引非洲学生来浙学习,目前在浙高校学习的非洲学生达6500多人;组织开展援非职业培训,为160多家非洲企业培训2800多人。
今年11月,2024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将在浙江金华开幕。浙江省金华市委书记朱重烈介绍,此论坛是由连续举办多年的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周(月)活动演进而来,活动已累计签约近百个对非合作项目,形成了较丰富的实践、制度与理论成果。
朱重烈表示,本次论坛以“民心相通、文化互鉴、合作共赢”为主题,期待借此全面加强与非洲国家在贸易、投资、产能、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同时,拟举办中非文化和旅游合作大会,邀请非洲国家进行旅游推介,并在摩洛哥、塞内加尔等地设立金华文旅非洲推广中心。
助力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
“浙江省自1968年起向非洲派遣医疗队,已累计派出队员1276人次,为当地患者提供服务约1272万人次。”朱军介绍,长期以来,浙江通过派遣医疗队、构建对口医院合作机制、深化中医领域合作等方式,为推动构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396人次获得由受援国政府颁发的国家级荣誉勋章;12名专家于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赴非执行抗疫任务;10人专家组2019年赴中非共和国开展“光明行”医疗巡诊;10人专家组2023年赴纳米比亚开展孤儿健康义诊活动……一组数据显示,浙江省援外医疗队成为传递中非情谊的“白衣天使”和友好使者。
此外,浙江省还积极构建对口医院合作机制,致力于为非洲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浙江省3家合作医院已累计接收非方24名专业人员来浙进修,派遣10名专家赴非开展技术指导,向非方捐赠价值约335.2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和药械物资。
朱军表示,在浙江省医疗援非事业中,有的父子两代人接续医疗援非,有的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代接一代、一批又一批的浙江医务人员,为非洲人民的健康、为中国和非洲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3月28日,河南省民营企业新春发展大会在郑州盛大召开。本次大会汇聚了众多领导、嘉宾、会员、企业家以及媒体代表,共同探讨民营经济的发展新机遇。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我国将继续支持城市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组织示范项目,“点”上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示范、“线”上开展产业链供应....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轻工业发展。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在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