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有机羧酸类化合物新方法 操作安全成本低

   中化新网讯 日前,南京工业大学毛建友教授研究团队通过镍催化的高烯醇化物及其类似物与未活化的烷基溴化物的还原偶联反应,首创了一种合成有机羧酸类化合物的新策略。该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操作安全简便,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羧酸类药物合成的发展。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有机羧酸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农药等之中,据统计,有超过450种上市药品中都含有羧酸官能团。例如丙磺舒可用于抗痛风药物、脱氢胆酸为利胆药物、11-烯酸可用于尼龙合成。除此之外,羧酸官能团常常应用于药物制造以及化学合成中,因此,有机羧酸类化合物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据毛建友教授介绍,传统合成有机羧酸的方法主要包括有机醇类化合物或有机醛类化合物的氧化、腈类化合物的水解,有机试剂与CO₂的反应也有较多的应用,如科尔贝-施密特反应和格利雅反应。但是这些反应在合成有机羧酸的时候会对反应底物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出更经济、高效的新方法来合成一系列有机羧酸类化合物。

  该课题组使用镍催化的高烯醇化物及其类似物与未活化的烷基溴化物的还原偶联反应的策略,实现了酸酐(酸酐就是两分子的酸脱水,而高烯醇化物是酸酐与金属反应的中间体)与未活化的烷基溴化物的还原偶联反应。此反应既避免了有机金属试剂的使用,同时,对酸酐β位以及γ位的不同位置的转换,可以合成出多种含有羧酸官能团的化合物,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有机羧酸类化合物研究的发展,为进一步工业化提供了潜在可能。“有机金属试剂怕水、怕氧,操作条件苛刻,而未活化的烷基溴化物不怕水、不怕氧,操作简便;我们采取的还原偶联反应的策略也比传统方法合成路线更简单,”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林庭志说。

  据毛建友教授介绍,很多工业化反应是在高于120℃、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而他们团队设计的反应只须在常压、80℃的条件下即可进行,“与传统的合成有机羧酸类化合物的方法相比,我们的新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安全简便,而且原料简单易得、合成路线简单,为之后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了可能的发展路径。”

  烷基溴化物是卤代物的一种,简单易得的卤代物(烯基卤代物、芳基卤代物等)是有机合成领域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下一步研究团队将继续研究镍催化的高烯醇化物及其类似物与其他种类卤代物的还原偶联反应,并应用于更多有价值药物的合成之中。(周伟)


关键字:合成
相关推荐

潞安煤基公司强化承包商管理

  今年以来,潞安化工煤基合成油公司多措并举,不断强化对承包商的安全管控。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打造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新引擎——探访未来科学城“能源谷”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

  作为21世纪颠覆性前沿技术,合成生物制造已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是各国必争的新型战略领域。中国政府抢抓机遇,多次提出应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

2025-04-15     中国化工报

耐低温丁戊橡胶研究项目通过评审

  日前,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耐苛刻使役环境的合成橡胶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下设课题四“耐低温丁戊橡胶制备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在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合成橡胶试验基地多功能溶液...

2025-04-15     中国化工报

乙酸微生物高效合成淀粉获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人工淀粉研发团队发展了一条以乙酸为原料的低碳酵母细胞淀粉合成路线,实现了淀粉的低碳微生物高效合成,相关成果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

2025-04-14     中国化工报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完成换届

  4月9日,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第七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025-04-14     中国化工报

微通道连续流技术:完善标准 持续创新 加强规范

  微通道连续流作为一种新兴的化工生产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降低能耗和废物排放,在精细化学品合成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技术优势。但当前国内微通道连续流工艺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行业规...

2025-04-1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