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7月20日2023石油和化工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组走进石家庄时,一条略显另类的城市宣传片《杀不死的石家庄》正在网络热播,并在这引发街头巷尾的热议。
调研组走进石家庄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
这里是曾经的共和国的工业中心,在沉寂多年之后,如今正在汇聚越来越多的外界目光。奋进、活力、希望,是这座新时代“摇滚之城”发出的最强音,也是调研组来到河北石家庄高新区循环化工园区的真切感受。
创新发展“再上层楼”
走进循环化工园区,处处都是忙碌的景象。作为园区化工产业链的龙头企业,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绿色转型升级的重点项目用地现场车水马龙、热火朝天,正在进行土地整理。
“石家庄炼化分公司绿色转型发展项目落地后,每年可新增产值150亿元,将带动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相关产业链延长增值,为石家庄打造国内先进的化工新材料制造高地奠定基础。”高新区党工委委员、循环化工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丁楠介绍说。
循环化工园区是河北省政府确认的首批省级工业聚集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近年来,园区紧抓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机遇,园区经济底盘不断壮大,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安环水平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过10年发展,园区形成了以石油化工为主,石油化工和煤化工有机结合,氯碱化工为补充的“三化合一”产业体系,打造了以石炼化800万吨/年炼油和40万吨/年己内酰胺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目前核心产业区拥有大中型化工生产企业26家。
2022年12月,石家庄高新区与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正式合并,实现了产业协同倍增、扩区增容的良好发展态势。循环化工园区也在当年实现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4.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跃上了20亿元台阶,达到20.08亿元。
拥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如何在新发展阶段先人一步,再上层楼?这是调研组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循环化工园区决策者深思的课题。
“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石家庄和石家庄高新区做出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以《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河北省加快推进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要求等为指引,在土地、资源和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科学谋划化园区化工新材料和医药化学品升级发展方向与路径。”丁楠说。
谋划强链“一条龙”
2022年,石家庄是在疫情中最先解放、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会城市。循环化工园区则是石家庄经济复苏的中坚力量。园区在加强推动稳产保供的同时,针对现有的产业链条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提出了强链、延链、补链、建链的提质增效和招商引资新路径。
原料是延伸产业链的基础。该园区正在积极打造具有自身资源特色的原料生产体系,为发展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产业创造条件。“循环化工园区当前可用于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的原料仅有苯酐、顺酐、MTBE、甲醛、合成氨、甲醇、氯乙酸、己内酰胺等,种类有限且数量少,必须扩大原料资源,才能支撑千亿级的园区发展。”丁楠对调研组表示。
石炼化绿色转型发展一期项目投资108亿元,采用深度催化裂化工艺路线,利用现有炼化设备实施炼化一体化改造,预计可产出丙烯、乙烯、苯和混合二甲苯、化工轻油和醚后碳四等化工原料共计290万吨,并继续生产聚烯烃、环氧氯丙烷、异壬醇等绿色高端新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制造食品包装、医药中间体、胶黏材料、化妆品等产品,为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特色化工新材料创造条件。
“园区要进一步发掘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和煤化工发展潜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园区有限生产资料的高效利用,同时壮大园区化工新材料产业,打造冀中南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核心区。”丁楠表示。
苯酚丙酮是丙烯和苯生产的产品,是发展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的重要原料。目前园区正在谋划利用石炼化转型发展项目产出的丙烯和苯原料,建设国内领先的苯酚丙酮—双酚A一体化发展项目,为园区自身乃至京津冀地区发展环氧树脂等化工新材料创造条件。
此次石炼化升级上马的10万吨/年环氧氯丙烷项目也为园区延链强链创造了契机。园区谋划充分发挥氯碱项目资源,为建设环氧树脂基地创造条件。
走进石家庄白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现场几乎看不到工人。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表示,公司现有苯酐产能10万吨/年、增塑剂产能8万吨/年、顺酐产能4.5吨/年、不饱和聚酯树脂3万吨/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公司正在积极调整提升工艺水准,开发聚酯树脂新品种等产品,不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调研组与园区管理办公室座谈
栽下引凤“梧桐树”
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规划需先行。调研组了解到,循环化工园区立足园区实际做好全域空间规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以科学规划引领产业布局发展。
为打造高水平的专业化工园区,石家庄循环化工研究院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编制化工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向新材料、精细化工、电子化学品、合成生物、氢能源五个方向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环氧树脂生产基地、国内一流的电子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国内一流的氢能源生产基地。
“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园区核心产业做强做优做大;适度发展为高新区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配套的化工生产,适度发展新能源装备等特色装备制造业,打造一个规模适度、上下游一体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安全环保化的一流化工园区,争创国家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园区。”园区管办研究院负责人李晓飞表示。
与此同时,园区还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来此投资兴业的吸引力、归属感与获得感。园区管办综合部部长商海涛介绍说,近年园区确定了碳4烷烃、碳4烯烃、碳3丙烯和芳烃四类八条产业链,招商成果显著,引进中化、冀中能源、龙邦科技等一批高科技项目。2020年至2022年底,园区投资项目总数72个,总占地亩数1192亩,总投资69.8亿元,投资强度585.6万元/亩。2022年已投产工业企业34家,占地7731亩,2022年总产值506.7亿元,亩均产值655.4万元/亩。
“我们还坚持项目人才双招双引,引进了一批中组部‘万人计划’专家、科技领军人才带项目、带技术落地园区。”园区管办企业发展部部长朱克说。
随着全球高端电子电路产值往国内转移,高端电子化学品产品正迎来国产替代良机。循环化工园区抢抓机遇、顺势而为,提出依托园区新型电子显示材料和湿电子化学品的发展基础,配套石家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液晶中间体及液晶、电子级硫酸、电子级双氧水、电子级氨水等,推进国家实现液晶材料自我供应以及国家半导体和芯片生产的发展。
目前园区已经吸引相关企业入驻。其中典型代表就是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科学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北科技大学孙凤霞教授领衔的河北凯诺中星科技有限公司。
面向国家半导体产业的重大战略需求,凯诺中星积极开展光刻胶高端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投资3亿元建设的年产2000吨电子信息材料、2000吨功能精细化学品(一期)项目于2021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经投产。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调研组,凯诺中星通过自主攻关,已经开发出23个半导体芯片专用超净高纯KrF光刻胶和ArF光刻胶关键原材料核心技术,并实现13个产品的产业化生产,并完成半导体芯片专用蚀刻、剥离核心材料16个产品的关键技术的攻关和产业化。
“国内下游企业对国产电子化学品的认可度目前还不是很高,现在产品多数还是出口国外。希望有关部门在政策、财税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民族产业。”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还在推进二期项目建设。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在石家庄形成半导体化学品材料产业集群,为我国光刻胶实现国产化生产提供关键核心材料,填补国内光刻胶产业链空白。
在园区,调研组多次见到“聚焦千亿级、实现新跨越”的标语。园区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产值超千亿元的目标。
“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化学品、医用化工材料、助剂及添加剂、新型农药等产业,以安全绿色发展为根本,以‘三线一单’为准绳,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手段,积极构建原料生产基础牢固、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特色突出的‘一基两翼’化工生产体系。力争2025年园区产值达千亿;战略性新兴产品产值占比突破10%,2035年比2025年翻一番。”丁楠说。
当石家庄努力以顽强对抗失落、用摇滚反击平庸,闯出一条城市差异化竞争道路之际,循环化工园区始终保持奋进之姿,为这座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北国明珠绘就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公布第一批化工园区重大风险防控项目省级验收结果,钦州石化产业园最终验收得分为90.6分,等级为“优秀”,成为广西第一家通过自治区级验收的园区,也是区内评分最高、唯一一家以...
12月9日,山东省化工专项行动办公示了寿光侯镇化工产业园、嘉祥化工产业园、沂源化工产业园、东营河口化工产业园和文登化工产业园5家化工园区扩区情况。
今年以来,襄阳市创新推进安全生产分级分类监管执法,截至11月底,全市115家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109家非煤矿山企业、100余家工贸企业全部完成安全风险评定。
12月13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2024年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专家评审会。经前期征集,全国17家工业园区参加线上评审,专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评审。
今年以来,湖北宜昌市宜都高新区化工园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项目通过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评估;获批全国首个中国化工学会园区类继续教育基地;入围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和赛迪顾问省级开发区升级潜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