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利用自主开发的页岩油智能分析技术成功应用于陆相页岩油实验项目。这标志着中海油实验中心成功进军页岩油实验领域,有力支撑了中国页岩油储量评价和产能建设。
近年来,中海油实验中心以“检测自动化、识别智能化、运行智慧化”为攻坚方向,致力于打造智慧实验新引擎,3年落地25个数字化转型业务场景,经营效益提升1.6倍,极大推动了陆相页岩油高效开发。
高端在线测试技术大显身手
随着海上勘探向深层、潜山转移,储层的精细研究越来越重要。在细如发丝的地质微区,让高端实验关键技术大显身手,成为研究油气藏的核心手段。然而,样品中碳酸盐矿物含量在几十毫克以下,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很难精准检测出这些矿物的含量,全自动在线检测设备成为中海油实验中心的重要研发方向。
“没有全自动在线检测设备,我们就自己做。”中海油实验中心实验人员臧春艳说,2019年11月,20余位地质、化学技术人员组成的攻关团队,历时两年终于成功自主研发出超高精度激光微区碳氧同位素在线测试系统。
据介绍,该系统是全球首套小于100微米,可实现在线、三重提纯的激光碳氧同位素测试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系统可以对碳酸盐岩、变质岩等复杂储层进行多尺度、高精度表征及形成机制分析,精细刻画和定量反演油气形成的地质环境。
据悉,渤海湾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的发现,该系统立下了“汗马功劳”。该系统自投用以来,运行平稳,每年创造产值1000余万元。
生物显微镜拥有“超强大脑”
古生物化石和岩石显微图像是地质研究的重要依据。随着勘探走向复杂领域,古生物化石和岩石图像分析工作越来越多。
2019年,古生物鉴定工程师杨娇娇连续加班两周,仍然有100多张薄片没有看完,鉴定组组长姚雅琴说:“要是生物显微镜拥有‘超强大脑’就好了。”2020年,中海油实验中心启动“古生物及岩石薄片智能识别技术研发”科研项目。历经两年攻关,他们成功打造中国海油首套岩石薄片和古生物化石全景自动扫描鉴定系统。
该系统不但构建起渤海油田7.6万余张孢粉、介形、岩石薄片数字图像样本库,而且自动移动薄片进行不同区域的扫描、采集、存储。古生物及岩石薄片鉴定,从传统的一小时一张,升级为5分钟一张,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渤中26-6、石臼坨浅层岩性勘探等多个重点勘探项目,工作效率提升5倍。
数据智慧系统让数据入湖
中海油实验中心是勘探开发领域基础数据的重要来源,对数据治理,让化验分析数据进入中国海油数据湖,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入湖解决了传统数据存储方式中的数据孤岛问题,提高了数据的可访问性和可用性,同时也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了便利。
2022年7月,中海油实验中心以天津为试点,启动数据智慧系统开发工作。当年,试点产生的勘探开发化验分析主数据约20万条,业务数据约230万条,数据入湖的工作量非常庞大。
中海油实验中心经过调研发现,业内没有成熟的可移植的案例,无法满足在国家认证认可要求下的实验检测个性化定制和实验数据源头采集需求。“不能因为这条路没人走,我们就止步不前,实验人要敢于啃下这块‘硬骨头’。”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地质实验首席工程师龚胜利说。
中海油实验中心抽调各路技术骨干,历经一年多攻关,于2023年12月在渤海油田率先建成中海油实验智慧实验室信息系统。该系统为百余项实验分析项目量身定制数据采集模块,从设备源头直接采集数据,实现样品全生命周期产生的数据通过线上流转自动入湖。截至2024年3月,该系统已向数据湖自动推送24万条业务主数据。
不仅如此,中海油实验中心还在上海、深圳、湛江等地快速推进实验数据自动入湖工作,让实验研究成果在协同研究平台上及时展现,让数据实现价值共享。
近日,福建古雷开发区南部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有序推进,智能生产设备、高空中来回穿梭的无人机、携带气体检测仪的机器狗、可视化BIM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处处展现着项目现场科技与智慧的魅力,成为项目“加速奔跑...
“滴滴……请聚集人员尽快分散。”11月12日,在抚顺石化公司腈纶部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胸前的人员定位工牌发出急促的警报声,安全管理人员的电脑同时报警。经查看,原来是人员定位系统检测到,腈纶部丙烯腈装置区...
11月11日,在上海举行的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建设与学科交叉发展论坛上,该校发布化学领域大模型ChemGPT2.0和以具身智能机器人化学家“华24”为核心的自动化化学合成平台。两项新成果将进一步促进....
11月15日,由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固碱包装线自动化应用研究项目”,通过由陕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以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教授齐宝金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