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打造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

  10月6日,从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外发布的《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中获悉,该省将利用3年时间建成郑汴洛濮氢能走廊,倾力打造国家级千亿元氢能先进制造业集群。

  根据《规划》和《方案》,到2025年,该省氢能产业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领域取得突破,产业链基本完备,产业链相关企业达到100家以上,氢能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适度超前布局建设一批加氢站,推广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5000辆以上,车用氢气供应能力达到3万吨/年,氢气终端售价降至30元/千克以下,绿色低碳比例不断提高,建成3~5个绿氢示范项目,郑汴洛濮氢走廊基本建成。到2035年,该省氢气制、储、运、加及氢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形成,氢能供应网络不断完善,低成本绿氢供应比例进一步提高,液化储氢、管道输氢经济性优势进一步体现。氢能在交通领域应用基本实现产业化,在储能、分布式能源、工业等领域融合应用不断拓展,适应氢能发展的政策体系基本完善,最终建成世界一流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集群。

  河南省是化工大省,焦炭、烧碱、合成氨、甲醇等产业年副产氢气约55万吨,且品质较好、价格较低,可为氢能产业初期发展提供充足低价的氢源保障。《规划》和《方案》提出,鼓励氯碱、合成氨、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企业优化副产氢提纯技术,建设纯化装置,提高氢气品质,降低用氢成本。积极探索化石燃料制氢与二氧化碳捕集封存技术有机结合。结合濮阳、安阳、焦作、济源、许昌、平顶山等地焦化、氯碱企业的副产氢资源,建设豫北、豫西北、豫中南3个氢能供给基地,在保障原有工业企业用氢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工业副产氢品质,为燃料电池应用提供低成本、稳定供应的氢源保障。鼓励使用节能和低碳技术,降低工业副产氢能耗和排放水平。谋划建设盈德气体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原料气合成公用工程、河南心连心深冷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氢气提质改造项目等清洁、低成本制氢项目。

  据悉,豫氢动力、骥翀氢能、捷氢科技、氢枫能源、中沁泰康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相继在河南落地,燃料电池电堆、空气供应系统、70兆帕储氢瓶、固态储氢设备、氢气管束拖车、加氢站建设运维等领域发展初具规模,郑州、新乡、开封、洛阳、濮阳等地相关产业开始集聚。濮阳市依托中国石化新能源产业研究院,联合国内氢能产业知名企业,组建了氢能产业联盟。新乡市政府与河南师范大学成立了新乡电池研究院。河南投资集团与上海交大、宇通客车与同济大学深度合作,在河南组建了科研团队。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平台成立运营,新乡、濮阳等地氢能产业园基本建成。

  目前,河南省已建成加氢站6座,设计加注能力合计4210千克/天。郑州已有223台燃料电池公交车分别在20条公交线路投入运营,累计运营里程超过1000万千米。以郑州为牵头城市的“1+N+5”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已获得国家批复。郑州、新乡、濮阳、洛阳等地也相继制定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引导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氢能电气化能源系统的必要补充、终端用能领域化石能源的有效替代作用,不断丰富氢能利用场景。以燃料电池为重点,以交通领域应用为突破口,推动氢能应用加速落地。


相关推荐

2025年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专家指导服务启动

应急管理部4月10日消息,2025年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专家指导服务于近日启动。今年专家指导服务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园区,围绕项目安全准入、封闭化管理、智能化平台应用、特殊作业和承包商管理等重点难点任....

2025-04-10     中化新网

营口仙人岛经开区: 全力推进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4月2日,营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振兴新突破决胜勇争先”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营口仙人岛经济开发区就园区经济发展情况、重点工作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5-04-09     辽宁石化新闻

多企循环 联体联利 抱团发展 ——磁县加快构建循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磁县依托河北漳河经济开发区(河北磁县经济开发区),加快构建循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2025-04-08     中国化工报

大力发展生物能源 建设零碳石化园区——访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客座研究员冀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作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阵地,石油和化工园区在建设零碳园区过程中面临哪些机遇?生物...

2025-04-08     中国化工报

宁夏盐池:延伸产业链 激发绿动能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是重要的油气储藏和生产区,登记注册的油气勘探开发面积超过8000平方千米,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99%。

2025-04-08     中国化工报

南川工业园区探索低碳发展新范式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以零碳工业园区建设为目标,积极深入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园区,进一步支撑保障西宁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2025-04-08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