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一直是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不可或缺的篇章。如今,迈向高质量发展,潍坊滨海开发区同样把海洋视为战略要地,坚持向海图强,在逐梦深蓝的赛道上破浪前行。
经略海洋,潍坊滨海开发区在海洋产业升级、科技赋能提升、对外开放合作、美丽港湾建设和科学用海管海等方面持续攻坚发力,努力走出一条“陆海统筹、科技引领、产业集聚、生态优美、开放合作、治理高效”的特色海洋发展之路。
科技兴海 提升创新发展活力
将创新驱动作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潍坊滨海开发区不断推动海洋科技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为经略海洋增添新底气。
去年以来,潍坊滨海开发区发挥山东海科院、山东海洋科技大学园等平台优势,先后组建海洋化工及石化盐化等4个产业联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去年累计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0家、山东省瞪羚企业4家,入选2024年度技术创新项目44个,均创历史新高。
去年12月,国内首家海洋化工技术中试基地——海化集团现代海洋化工中试基地启用,标志着滨海开发区建立起从海洋化工科技研发到产品落地的科研成果转化全链条。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潍坊滨海开发区的蓝色“底色”愈发鲜明。加快形成海洋向“新”力,潍坊滨海开发区正以强大的海洋科技创新实力,为海洋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经略海洋铸就强引擎。
港产融合 优化开放发展布局
借助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所催生的新资源、新平台、新动能,潍坊港勇担“海洋强省”建设等历史责任,在一体化格局中实现综合实力快速提升,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特别是立足新发展阶段,潍坊港以融合优势和高效服务质量为引领,抢抓时机,多方联动,抢抓货源,积极优化航线布局,新开通“潍坊—东南亚”“潍坊—日本”集装箱新航线,集装箱航线达到17条。
而港口对腹地的牵引远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产业链融合支撑和更深更广的开放发展。依托港口龙头带动作用,潍坊滨海开发区不断放大临港产业效能,大力提升优势产业能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临港服务业,构建起“港区引领、样板示范、多点联动”的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新格局。
新开工的高端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依托临港优势,打造集贸易、仓储、加工、包装、展示、配送为一体的供应链智慧产业园区,将形成年仓储10万吨粮食、年拣选加工芝麻50万吨的能力。
港口从来不只是港口,更是陆海统筹、融入全球的重要支点。用好潍坊港这一全市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对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战略,潍坊滨海开发区发挥“浅水浅用”优势,积极打造区域性枢纽港、集装箱战略港,与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实现联动互补。
耕海牧渔 壮大海洋经济规模
近年来,潍坊滨海开发区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广阔的滩涂空间,立足渔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趋势,强化陆海统筹、协同发展,大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渔业发展。
龙威海洋牧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海洋牧场,实现潍坊市国家级海洋牧场零的突破;潍坊日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家单位成功入选省农业农村厅2023年度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省级骨干基地名单,成为首批省级骨干基地;大家洼街道获评农业产业强镇(渔业产业)……
乘着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潍坊滨海开发区精心谋划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在做强现代海洋渔业的同时,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禀赋,全力做好旅游“文章”。
优势在海、潜力在海。展望“十五五”,潍坊滨海开发区将围绕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城市提升、改革开放等重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汇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近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迎来新项目落地。由深圳市微联星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微联星智卫星核心部组件制造基地项目在此签约。这是上虞首个空天项目,意味着上虞在商业航天、空天经济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近日,从山西省能源局传出消息,山西长治高新区正式获批成为山西省首批绿电产业园试点园区,标志着高新区在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迈出关键步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3月25日,上海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在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开幕式上发布。此次发布包括前瞻部署10条重点产业链、首批“市区协同”千亿产业集群建设成效、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
为吸引更多生物医药高精尖人才,广州开发区日前启动2025年生物医药招才引智对接会,围绕人才扶持、产业政策等内容,推出了系列普惠措施,致力于打造高精尖人才汇聚“强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