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大创新方法解决燃料电池 “卡脖子”难题

  中化新网讯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高转换效率、低排放、零噪音优势的能量转换装置,但它的商业化发展面临一个“拦路虎”:热机械不稳定性——电池在热循环中容易开裂、分层、破损。对此,南京工业大学固态离子与新能源技术团队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热膨胀补偿的策略,实现了燃料电池阴极与其他电池组件之间的完全热机械兼容,从而解决了阻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商业化进程的一大技术难题。这一突破性成果3月10日刊登于顶级期刊《自然》上。

  “所谓热机械不稳定性,是指由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需要在高温下运行,而燃料电池不同组件之间的热膨胀行为不匹配,会引起较大的内部应变梯度——在不同的位置应力不一样,导致电池退化、分层或破裂。”研究团队周嵬教授介绍,由于具有出色的氧化还原催化活性和高电导率,燃料电池最受欢迎的阴极材料是含钴的钙钛矿氧化物,然而钴基钙钛矿阴极的问题在于,它们的热膨胀系数非常高,远远大于常用的电解质,导致热机械不兼容。

  鉴于此,为了大幅度降低钴基电极的热膨胀系数而不对氧还原反应施加负面影响甚至带来正面作用,邵宗平和周嵬教授团队设计了热膨胀补偿策略来克服上述技术瓶颈:通过固相烧结将具有高电化学活性和热膨胀系数的钴基钙钛矿与负热膨胀材料结合在一起,在两者之间引发了有益的界面反应,从而形成具有与电解质良好匹配的热膨胀性能的复合电极。 “热膨胀补偿策略是指用负的热膨胀去抵消正的热膨胀。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物体一般都是热胀冷缩的,而所谓负热膨胀材料却正好相反,它是‘热缩冷胀’的。”论文第一作者,周嵬教授的第一届博士章远解释。这一想法在周嵬教授2015年回国工作不久后就开始酝酿,并于2017年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团队成员在邵宗平、周嵬教授带领下,经过近六年的反复实验摸索、接近一年时间的论文修改,才取得目前的可喜成绩。

  结果,所获得的复合电极材料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出色的热机械稳定性。具体而言,在600 ℃下,复合电极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单位面积电阻值低至0.041 Ωcm²(电阻值越低则催化活性越好);在经历40次热循环后,性能仅下降了8%。

  优化的钙钛矿化学组成和良好的热机械稳定性,这些优点共同促进了这种复合阴极的出色电化学性能,并为未来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极设计开辟了一条崭新路径。

关键字:燃料电池
相关推荐

制储输用,氢能全链条发展待提速

当前大规模电解水制氢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液氢和管道输氢技术成熟度如何?氢燃料电池未来应用前景怎样?9月中旬在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召开的第二届“智领未来·氢聚人才”氢能产学研高端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给...

2024-09-20     中国化工报

中国气协系列展会在杭州召开

9月4日,由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举办的“2024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气体设备、技术与应用展览会”“2024中国国际氢能、加氢站及燃料电池设备、技术展览会”等系列展在杭州召开。

2024-09-06     中国化工报

5项氢能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5项氢能国家标准。新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实施,主要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PEMFCV)用氢气,包括4项检测标准和1项采样标准。

2024-08-16     中国化工报

荣程新能首批搭载氢扬动力氢燃料电池氢能重卡交付

8月6日-7日,天津荣程新能集团首批200辆搭载了荣程氢扬动力Fe6-150kw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重卡正式交付使用。

2024-08-09     天津石油化工新闻

中船风电风光氢储试验场投用

近日,由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风电)投资建设的敦煌风光氢储试验场项目建成投用,实现了风光离网制氢和氢燃料电池发电。

2024-07-31     中国化工报

广州石化供氢中心扩能项目竣工

日,广州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扩能改造项目机械竣工,进入生产准备阶段。

2024-07-24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