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禁塑令”舆论热度下降,国内市场对传统塑料制品的消费习惯有所反弹,可降解产品的推广力度减弱。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关议题再次引发关注,多位代表委员就限塑、废塑料回收和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废塑料“变废为宝”潜力巨大。目前工程塑料、中空瓶体硬质包装类塑料等已实现较好的回收利用,但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尚处空白。目前,我国可多次重复利用的塑料制品原级循环比例仅约2%,废塑料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研究仍待加强。
马永生认为,应加强宏观指导和示范引领,加快推动低值废塑料资源化利用,研究出台有关指导意见及政策实施指南,鼓励龙头企业牵头建立一批低值废塑料循环利用回收示范项目。在技术方面,还应以化学回收技术突破引领废塑料资源化利用,重点开展包括再生塑料高值利用技术与装备、绿色改性剂开发与应用、低值废塑料能源利用与污染防治技术等研究,加快与生活源低值废塑料回收利用相匹配的首台套技术装备研发。
他还建议完善分层次全覆盖回收体系,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按照“谁生产谁处理,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原则,完善低值废塑料规模化、精细化回收体系,同时鼓励回收站点、回收企业进行标准化、规范化、连锁化、全品类运营,促进回收行业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党委书记莫鼎革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城市虽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将废塑料纳入可回收垃圾,但并未出台针对废塑料的专项分类政策,废塑料回收、分拣、预处理存在较大困难。废塑料产业与石化行业的规模化、稳定化的衔接也尚未建立。
对此,他建议进一步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统一有效分拣、品质控制、价格制定等环节;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拓宽原料来源,降低原料成本,提升国内企业废塑料回收及应用的积极性。同时,针对性打造区域废塑料回收循环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充分发挥石化产业集群的规模化生产和炼化一体化全流程优势,在制度政策、土地资源、污染物总量、能源指标、上下游一体化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废塑料物理、化学回收与石化产业深度耦合,加快推动废塑料资源循环利用。
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则认为,随着民众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和可降解塑料等产业快速发展,禁限塑工作的基础越来越扎实,推动全面实施“禁塑令”的时机已趋于成熟。为此,应加强“禁塑令”执行和监管力度,提高日常执法检查、不定期专项抽查等频次,禁止传统塑料进入禁限塑终端消费领域,加大对限制领域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产品的处罚力度。同时压实地方政府属地责任,将“禁塑令”的实施成效,作为评选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旅游城市的评价指标。
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引发了更多讨论,今年全国工商联提交的团体提案就针对此事提出建议。这份提案指出,塑料再生对于推动中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的意义。以PET聚酯为例,生产端每生产1千克原生PET聚酯,产生二氧化碳排放2.15千克;而1千克再生聚酯的碳排放仅为0.45千克,即再生聚酯能够有效减少约79%的碳排放量。
提案认为,当前,我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原生塑料行业缺乏明确的再生塑料使用目标,导致废塑料循环利用规模不稳定。二是再生塑料消费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三是塑料回收高值化利用的进展不及预期,难以实现原料替代范围的扩大化。
为此,全国工商联提出3条建议。首先要制定清晰、有约束力的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战略。建议国家发改委牵头,借鉴欧盟《一次性塑料制品条例》等,在充分调研国内塑料行业的基础上,对于原生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提出阶段性、定量化的分类回收利用要求,明确包装中再生材料的使用比例,有效地稳定全社会塑料循环利用规模。给予再生塑料生产和使用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促进废塑料利用的规模化和多元化。
其次,设立以PET聚酯材料为代表的塑料包装回收利用基金,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ERP)制度,为废塑料闭环循环建立可持续市场化运作机制的资金保障。建议遵循“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从产业相对成熟的PET聚酯材料着手,试行由塑料包装生产企业缴纳基金,支持PET包装的收集、分选、回收和再利用,以激励生产商减少塑料包装,开展产品生态设计,促进再生材料利用。
再次,全国工商联还建议加快推进食品级塑料原级利用,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相关主管部门加快出台食品级再生塑料应用的政策法规标准,畅通和拓宽再生塑料应用渠道,扩大废塑料替代原生资源规模;加快推动塑料产品碳足迹核算和碳标识认证,由国家发改委牵头,鼓励政府和龙头企业加大绿色低碳产品的采购力度,引导绿色消费,激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碳足迹较低的再生塑料产品。
11月21日,2024年上海化学工业区第八届责任关怀“消防运动会”暨公众开放日活动在巴斯夫化工消防站举办。本次活动是2024年上海化工区“119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历年消防宣传月的“品牌”活动。
近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应对气候挑战、加速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而对于石化、化工等高碳产业来说,经济手段——绿色金融作为一种较新的减碳工具,其发挥的效用将越来越大。
近日,广东石化公司炼油二部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装置外排污水治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烟脱外排污水多项指标同时达标。处理后的含盐污水悬浮物含量≤20毫克/升,COD≤50毫克/升(以亚硫酸钠计),pH...
伴随雨雪天气来临,新疆地区居民天然气用气量逐日增大。连日来,河南油田新疆采油厂通过优化天然气生产结构,动态调整天然气产量,减少自用天然气气量,减少非居民用气销售等举措,确保焉耆、博湖两县和新疆建设兵团...
日前,由国务院国资委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企业论坛在京召开。论坛发布了“中央企业责任管理·先锋30指数(2024)”榜单,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位列第四;在“中央企业上市公司ESG·先锋100指数(2024)”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