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1月20日在京举行的202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十大新闻暨年度舆情报告发布盛典上,《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舆情报告》(下称《舆情报告》)。
根据《舆情报告》,在报社监测到的各类舆情中,经济形势、安全事故、专业志愿、社会责任、行业形象、化工科普成为2023年度具有行业性意义的舆情热词。《舆情报告》围绕舆情热词,从舆情事件、热点分析、我们有“化”说等3方面进行呈现,分别列举相关舆情事件并进行简要分析,同时介绍了报社在相关舆情上的立场和推出的举措以及为行业企业带来的影响。
此外,结合本年度热点舆情和行业发展态势,《舆情报告》对202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舆情作出分析和预测,提醒行业企业注意经济复苏、安环事故、“双碳”、美丽中国建设、海外经营、职业健康、化学谣言等方面舆情,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舆情报告》指出,面对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机遇,行业企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走过了不平凡的2023年,有或大或小的成就,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成绩和问题将形成合力,从而影响行业未来发展态势和走向,也构成了行业年度舆情报告的基础。了解个中重点,有助于全行业扬长克短,逐渐步入“最佳状态”。
自2014年起,报社每年都会发布舆情报告,旨在帮助行业企业了解关键舆情,更好树立“美丽化工”形象。2023年度舆情报告在以往基础上在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了重大创新,扩大了涵盖范围,侧重介绍媒体视角的立场和举措,并对新一年行业舆情给出预测及建议。 (记者 李东周)
前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从舆情视角来看,2023年更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年。
这一年,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散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回归正常。然而,发展环境的转换也带来了阵痛期,叠加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国际局势动荡加剧等因素,石油和化工行业遇到了比往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对经济形势的预期,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
这一年,安全事故多发也成为阵痛期的表现之一。谈“化”色变“邻避效应”等负面影响再度泛起沉渣。如何平稳快速适应后疫情时代,提升社会公众对行业的认知和好感度?行业需要联合各方力量,提出解决办法。
这一年,行业企业的人才之渴和用工之荒依旧没有得到缓解。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两头难”现象所折射出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突出。而矛盾的源头——高考学子专业选择和志愿填报,却在某些网络舆论的影响下又起波澜。如何应对社会舆论、扭转公众认知,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入行,是关系全行业未来的一件大事。
这一年,夏有洪水暴雨,冬有大雪地震。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在抗灾救灾、能源保供等方面,展现了担当。如何借此提升行业口碑形象、展现企业责任关怀,更是能让全行业受益的关键举措。
这一年,作为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副产品”,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也遭到了一些质疑。拨乱反正、澄清事实、提升业界乃至社会公众对民族工业的自信心,至关重要。
这一年,食品安全事件、农药标准调整等也受到舆论关注,对化工产品安全性的讨论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如何厘清事实,是行业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如何进一步做好科普,依然任重道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百年变局下的挑战和机遇,行业企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走过了不平凡的2023年,有或大或小的成就,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成绩和问题将形成合力,从而影响行业未来发展态势和走向,也构成了行业年度舆情报告的基础。了解个中重点,有助于全行业扬长克短,逐渐步入“最佳状态”。
2014年起,中国化工报每年都会发布舆情报告,旨在帮助行业企业了解关键舆情,更好树立“美丽化工”形象。《2023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舆情报告》针对报社监测到的2023年对行业影响较大的热点,择其要者而分析。报告更加注重借助大数据手段进行归纳分析,在以往的基础上,扩大了涵盖范围,并更加侧重介绍媒体视角的立场和举措,供业界参考。
注:本报告除特别指明外,所涉日期均为2023年,正文中不再注明。
热点舆情分析
热点一:经济形势(热度指数96.3)
1、舆情事件:
8月3日于郑州召开的2023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传出消息:行业运行呈现收入和利润“双下降”、进出口额“双下降”、产品价格同比环比“双下降”等三个“双下降”特征。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石化全行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万亿元,同比下降4.4%;实现利润总额4310.9亿元,同比下降41.3%。进出口总额4763.6亿美元,同比下降7.6%。
2、热点分析:
2023年上半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受国内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内生增长动力不足、进出口波动较大等影响,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甚至提出疑问:“今年是否会成为行业历史最差一年?”
实际也应看到,2023年上半年,我国石化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5.6%,同比有所加快,行业生产运行平稳,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虽然面临一些困难,但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产业高端化绿色化稳步向前,一批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宏观经济稳定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随着地产、汽车、家电、纺织等市场修复回温,国内市场需求也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随着稳经济政策‘组合拳’陆续出台实施,深化改革开放红利不断释放,工业制造业能够保持持续恢复向好的态势。
3、我们有“化”说:
行业经济运行是行业发展的头等大事。为行业发展鼓与呼,为经济复苏树信心、找思路、鼓干劲,是中国化工报作为行业权威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代表了报社的立场。
实际上,中国化工报在这方面的相关工作从年初即开始并贯穿全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全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部署举措密集出台,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稳”“开门红”。因此,早在3月份,中国化工报就经过近半个月的采访,推出深度报道《春天来了》(3.17五版),从扶贫攻坚、人才培养、海外贸易、项目基建、粮食增收(化肥)等领域,选取典型人物和事件,反映了经济开新局的行业面貌。
而针对企业“今年是否会成为行业历史最差一年”的疑问,中国化工报在8月4日头版头条以《石化行业今年拒绝“历史最差”》为题作出明确回答,将专家观点和建议分享给业界。
8月25日, 7部门联合印发《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后,中国化工报随即在头版开设《稳增长 石化化工行业在行动》专栏,全面呈现各子行业、化工大省、行业协会、重点园区和企业等落实《方案》的典型做法和具体行动。
12月8日,中国化工报第十九次战略合作伙伴年会更将“稳增长、促转型、谋创新”设为主题,邀请多位院士专家、领军企业和优秀园区代表展开大讨论,并以《促进行业稳增长,听听他们怎么说》为题作整版专题报道。
事实证明,报社的预判准确,报道及时,收效显著。2023年第三季度,全行业经营数据比上半年明显改善,尤其是效益改善更加明显。到三季度末,全行业营业收入同比降幅由上半年的4.4%收窄为2.6%,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的同比降幅由上半年的41.3%收窄到28.3%,收入利润率也由上半年的5.71%提升到三季度末的5.93%。
因为在行业稳增长宣传方面的成绩,报社也收到了来自工信部原材料司的感谢信。
热点二:安全事故(热度指数98.7)
1、舆情事件:
事件一:1月15日13时25分左右,辽宁盘锦浩业化工有限公司烷基化装置在维修过程中发生爆炸着火事故,造成13人死亡、35人受伤。
事件二:5月1日8时36分,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氧水生产区双氧水装置发生爆炸着火事故,造成10人死亡、1人受伤。
事件三:9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亿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生一起重大高压气体泄漏事故,造成10人死亡、3人受伤。
事件四:12月19日15时25分,宁夏银川北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咔唑车间5层发生着火事故。
事件五:12月22日8时50分,四川川东材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合成车间发生火灾。
事件六:12月23日9时25分,齐鲁石化烯烃厂裂解车间起火。
2、热点分析:
对石油和化工行业而言,2023年并不“太平”,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复杂。全年安全事故多发,重大事故即有2起,极大影响了行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行业近年来在践行安全生产方面的决心之大、要求之严、谋划之深、举措之细都为史上少有。然而,2023年的安全生产“成绩单”表明: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后疫情时代,仍有一些企业建立的是以生产和利润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而安全管理体系则还停留在表面,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比较严重。行业要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真正贯彻权责对等的原则;同时,建立规范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刻不容缓。“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绝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安全生产,匹夫有责”应宣贯到每一个人。
3、我们有“化”说:
“安全生产大于天”既是石油和化工行业不容置疑的准则,也是报社在行业报道中坚持不变的信条。
作为行业媒体,中国化工报坚持对事故本身的报道客观、及时,不夸大、不炒作、不避讳;同时,针对问题本身,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以盘锦浩业事故报道为例,中国化工报刊发消息报道3篇,相关报道不失位;刊发新闻评论1篇,从媒体视角指出问题;刊发专家署名文章3篇,从不同角度分析事故原因,给出建议对策,为行业企业提供参考。
再以鲁西化工事故报道为例,中国化工报刊发消息报道2篇;刊发相关部委、行业协会与该事故相关的动态报道2篇;刊发专家署名文章1篇。
报社的态度是“预防比善后更重要”。一切报道的目的都不是炒作,而是帮助行业企业普及安全生产理念,宣贯安全生产政策,增强安全生产意识,监督安全生产工作,最终助力行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热点三:专业志愿(热度指数95.7)
1、舆情事件:
事件一:5月29日,应急管理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高等学校设置事项的公示》,称将合并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申报设立应急管理大学。而在早些时候,教育部发布《2023年新增目录外专业》中,设立全国首个“安全生产监管”专业。上述消息受到业界及高考考生关注。
事件二:5月—6月,一场某网络大V和高校教授之间关于高考专业的争论引发全网关注。“生化环材”等所谓“天坑”专业再度被翻出,安全类专业亦受波及,并形成舆论热潮。
2、热点分析:
此番舆情爆发使2023年高考异常热闹,给相关专业造成了肉眼可见的影响。从各地录取数据来看:“生化环材”等专业更加远离考生的第一选择。究其原因,舆情爆发只是导火索,本质是“就业为王”的时代产物。
然而,石油和化工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一方面,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驱动,大量高精尖技术的研发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参与;另一方面,行业要发扬“工匠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加依赖大量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无论哪方面,吸纳优秀学子“入行”都极其重要。
3、我们有“化”说:
石油和化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包括安全类专业在内的相关专业生源的质量,长远而言,关乎行业未来发展的根基是否稳、后劲是否足、上限是否高。毫不夸张地说,人才素质关系到行业未来发展的潜力和上限。
鉴于业界对应急管理大学的申报设立讨论较多但无更多详细信息,中国化工报组织记者针对该消息及安全类专业报考等方面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采访,采访人员达数十人之多,涵盖了行业专家、政府、企业、学校师生、考生家长等各方面意见;最终在高考专业志愿填报期间,推出了深度报道《凭君传语报“安全”》。
报道主要面向考生、家长及相关企业。一是为安全类专业正名;二是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参考;三是助力改善安全类人才就业环境,并提出相关建议。
报道收获了来自北京、山东等地多所重点高中师生的反馈与好评。来自行业的安全专家认为,大力宣传扭转对于安全管理“业内了解、业外误解”的现象十分必要。政府基层执法人员也对该报道十分欢迎。
针对公众误解,中国化工报还通过微信公众号、化工号刊发署名文章《化工专业是“天坑”?我们必须为它喊个“冤”》,条分缕析地驳斥了社会上认为化工专业是“天坑”的观点,并以大量数据证明:只要热爱行业,扎根行业,通过不断努力和积累,所谓“天坑”其实是“金坑”。
热点四:社会责任(热度指数95.1)
1、舆情事件:
事件一:2023年入汛(3月24日)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复杂,高温等极端天气事件多发。截至10月31日,中央气象台共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716期,其中暴雨预警280期、强对流预警169期、台风预警117期、高温预警50期、其他预警(沙尘暴、大风、大雾)100期。7月—8月,我国华北、黄淮、东北等地出现极端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石化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迅速行动、高效联动,第一时间增援灾区,全力做好救援工作,不遗余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石化人的责任与担当。
事件二:12月中下旬,我国天气形势异常复杂,集中出现了寒潮、雨雪、低温、冰冻等各类冬季灾害性天气。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低温黄色预警。面对寒潮,各地石油和化工企业加大统筹力度,多措并举,积极应对降雪降温极端天气,在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的同时,极力做好物资保供,确保平稳过冬。
事件三: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石化等石化央企迅速排查抢修受损的电力、通信、交通、供暖等基础设施,积极参与抗震救灾。
2、热点分析:
2023年是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一年。暴雨、高温、台风、暴雪、地震轮番登场肆虐,给石油和化工企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关键时刻,行业企业一方面积极自救,减少对生产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力践行社会责任,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救灾工作中。无论暴雨、暴雪还是地震发生后,救灾队伍中都有化企身影。
此外,随着冬季保供“大考”临近,国内石化央企全力以赴,攒足“气力”,扎实做好冬季能源和化肥保供各项工作。
3、我们有“化”说: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面对肆虐的自然灾害,石油和化工企业一方面能够稳得住,确保生产不受影响;另一方面能够站得出,有能力、有实力助力抗灾救灾工作,充分体现行业担当。作为行业媒体,中国化工报对这种有利于提升行业形象的报道自然不遗余力。
关于防汛抗汛,中国化工报推出了《石化企业筑牢防汛“安全堤”》(8月2日头版头条)、《石化企业驰援防汛救灾最前线》(8月8日头版头条)、《嘉化能源捐赠消毒水驰援涿州》(8月11日头版)、《中阿公司援助舒兰五常两地》(8月25日八版)、《福建化企:抢险重建 加快复产》(9月4日四版)等报道。
关于应对雪灾及保供,中国化工报推出了《全力以赴打赢迎峰度冬攻坚战》图片专版报道、《石化央企攒足“气力”迎保供“大考”》(11月3日头版头条)、《中石油全链发力打好冬供攻坚战》(11月20日头版)以及《石化企业全力抗风雪战寒潮》(12月19日头版头条)等多篇报道,并刊发了《应对极端天气要实细严快》等新闻评论。
关于抗震救灾,中国化工报推出了《石化央企抗震救灾显担当》(12月22日头版)、《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12月26日图片专版)等多篇报道。
热点五:行业形象(热度指数96.2)
1、舆情事件:
12月,某国外媒体以《世界最大绿氢工厂面临问题》为题“爆料”,直指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电解槽“有问题”——一直以不到其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的负荷运行。该文在氢能圈广为流传。部分国内自媒体随之跟风炒作。
2、热点分析:
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于今年8月30日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万吨级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零的突破。该项目充分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采用光伏发电直接制氢,结合塔河炼化公司用氢需求,建设产、储、输、用氢一体化的绿氢炼化项目。据悉,全球已投产的项目中,仅有新疆库车绿氢项目电解槽规模达到260兆瓦。
该项目不仅在绿氢规模化应用领域有开创和示范意义,而且极大地推动了国产电解槽的技术进步。有分析认为,外媒炒作库车项目运营问题,是欧洲对中国电解制氢技术日益进步的排斥。中国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规模化的生产优势,以及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和生产效率提升,已经让国内电解槽厂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3、我们有“化”说:
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中国绿氢规模化应用领域的“开山之作”。中国化工报曾安排记者进行过专访,项目建设殊为不易,项目成果货真价实。面对外媒的炒作,作为行业媒体,我们坚定地站在行业企业一边,拨乱反正、澄清事实。
舆情爆发后,中国化工报及时联系,刊发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已稳运4200小时》的最新消息报道,并配发评论《真示范不怕“有问题”》。
评论指出:抛开外媒报道背后的政治和商业目的不论,就事论事地说,库车绿氢项目是示范项目,其建设目的一是积累建设和运行经验,二是检验技术和设备,三是推动国产技术与装备开发。因此,总结经验以资借鉴、发现问题以求改进、建设生态以促发展,本就是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之一。
评论认为,库车绿氢项目在未来的运行中,可能还会发现更多可提升之处,但只要有利于项目改进,就是一件好事。
热点六:化工科普(热度指数96.7)
1、舆情事件:
事件一:9月12日,“为什么阳光玫瑰越来越便宜了”冲上热搜。这种超市售价曾一度高达300元/斤的葡萄,近年来价格却出现断崖式下跌。媒体记者在多地采访获悉,当月阳光玫瑰葡萄价格多在每斤10元左右,甚至低至每斤四五元。有网络传言称,阳光玫瑰葡萄为了保证高甜度需要泡农药多次,这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和讨论。
事件二:5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2022)正式实施。该标准将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从0.2毫克/千克调整为5毫克/千克。
事件三:12月20日,多家媒体报道,8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因在某短视频平台做科普,受到广泛关注,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榜单。资料显示,金涌院士在该短视频平台账号的粉丝数目前已超过130万。
2、热点分析:
阳光玫瑰葡萄价格跳水事件引发的“葡萄泡农药”的传言之所以大行其道,一方面是公众对如何提高葡萄品质并不了解,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农药长期被妖魔化。而对韭菜中腐霉利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进行合理调整的呼声由来已久。腐霉利是韭菜灰霉病防控常用药剂,按农药毒性分级标准,WHO判定为“未显示出急性毒性”。我国农药登记机构综合判定为“低毒”,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原标准无论较之于国外发达国家,还是较之于国内其他蔬菜作物和水果,均过于严苛。
由此可见,公众化工素养仍然偏于薄弱,行业科普工作仍然任重道远。金涌院士抖音账号受欢迎则是一个好消息,表明公众对化工并非天然拒之千里。只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化工科普工作仍然大有前途。
3、我们有“化”说:
大力推进化工科普为行业正名,让公众了解化工、拥抱化工。是包括中国化工报、农资导报等报社旗下各媒体的职责所在。
针对阳光玫瑰葡萄价格跳水事件,《农资导报》刊发评论《“为农药正名”的脚步不能停!》(9月22日)。文章指出,作为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投入品,农药科技是农业科技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农药的生产与使用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文章呼吁,要纠正“农药等于毒物”“农业生产可以不使用农药”等错误观点。
实际上,为化工正名,报社一直步履不停。早在2011年,中国化工报在“国际化学年年度系列报道”中就曾专门撰文,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农药;2023年3月30日,农资导报微信公众号发布视频,通过采访专家指出,韭菜农药杀菌剂残留限量上调符合规律且安全。此后,农资导报刊发深度报道《今后吃韭菜还安全吗?》(4月21日C4),报道指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出不等同于农药超标。因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只要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就是安全的。
在化工科普方面,中国化工报从10年前就启动“美丽化工”活动,并牵头组建化工科普联盟,面向公众做相关科普。科普内容也一直是报道的重要内容。值得一提的是,金涌院士长期以来对报社科普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2024年,中国化工报还将启动“绿色化工美好生活”主题活动,联合各方力量,推动化工科普工作更好地开展。
预测及建议
结合本年度热点舆情和行业发展态势,对202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舆情作出如下分析和预测:
1、2024年,处在新一轮产能扩张阶段尾声的化工行业,经历了2023年市场普遍下跌的低谷行情后,在经济稳步复苏的预期下,或将迎来修复行情。因此,行业经济复苏仍将成为关注焦点。
2、随着企业对利润的追逐加剧和一大批项目建设的推进,部分企业对安全环保的投入和重视程度可能降低,安全环保事故仍将是舆情热点。
3、随着绿色低碳发展要求进一步趋严,“双碳”热度将再度提升。业界对化工行业纳入碳市场和CCER重启的关注还将持续。
4、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或将有新举措。特别是鉴于长江流域生态保护成效显著,黄河流域生态环保工作可能掀起新热潮。
5、由于全球经济发展前景和国际政治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加,外贸进出口、企业海外经营或受舆论影响。
6、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社会对健康的关注度将大幅提升。职业健康可能成为热点话题。
7、目前,行业科普工作仍然薄弱,缺少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传播手段和工具。相关谣言的滋生基础仍存,不排除“一个谣言毁掉一个企业甚至细分领域”的情况发生。
针对上述预测,对行业企业新闻宣传和舆情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在舆论宣传中,突出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稳大盘”的作用和贡献(特别是对就业人员的吸纳能力)。同时,充分展现行业从业者良好的职业前景,有利于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2、做好应对安全环保事故相关舆情的准备和预案。
3、做好应对化学品相关谣言传播的准备和预案。
4、在涉及黄河流域的业务宣传中,应注意与生态环保相关的部分。
5、在与海外业务有关的宣传中,避免涉及敏感地区、敏感事件、敏感话题,特别应注意避免网络舆论争议的漩涡区。
6、关注员工健康,做好企业健康管理,在避免出现舆情的同时,推动企业宣传。
7、做好宣传队伍建设,加强与主流媒体、行业媒体的日常交流和互动,及时关注并了解行业发展相关态势。
8、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行业企业无论是新闻宣传还是舆情公关,均应以各方认可的事实为基础,寻找合理应对措施,避免陷入“用一个谎言圆另一个谎言”的雷区。
结语
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应对不当,可能毁掉一个企业甚至行业;应对得当,则可能成就一个企业乃至行业。
如何正确应对舆情?
有人把目光聚焦于各种公关手段:删帖、造势、雇佣“水军”……殊不知最关键的钥匙在自己手中。正如要扛过一场大病,治疗固然关键,但身体素质才是基础。因此,要用好舆情这把双刃剑,归根到底,还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时代潮流,洞察社会态势,把握行业脉搏,把该做的事做对、做好、做实。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高明的舆情公关也绝非巧言令色的狡辩,而是在事实基础上,向受众梳理、还原、呈现清晰的事件事实和正确的发生逻辑。至于是非曲直,自有公论。
中国化工报发布这份舆情报告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行业企业了解行业热点,做好应对预案,在遇到各类舆情时心里不慌、手中不乱、脚下不停,能够迅速拿出合理的方案,作出正确的应对。同时,也让行业企业了解报社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从而加强与媒体的联系、沟通、交流——这既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作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权威媒体,中国化工报一直以行业为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以推进行业健康发展为己任,未来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按照“主战场、制高点、讲故事、生态圈”十二字方针,不断创新资政、咨询、产品服务,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图:张育/摄
商务部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21日对外发布。 政策措施包括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优化跨境贸易结算;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扩大特色农产....
11月20日,江西省企业联合会、江西省企业家协会在南昌发布了“2024江西企业100强”“2024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0强”榜单。在百强企业榜单中,铜硫化工龙头企业——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553...
国家能源局1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0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2.32亿个。其中,风电5.30亿个,占43.01%;太阳能发电1.97亿个,占16.02%;常规水电3.92亿个,占31....
工业和信息化部20日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简称《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提出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
11月15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向社会公开征求有关《山东省精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或建议。《方案》提出,到2027年,山东省精细化工产业营业收...
11月19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八场新闻发布会,忻州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