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开展人工智能(AI)应用领域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征集申报工作,推动高校加快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需求、就业服务等提出的新要求,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工智能(应用)人才,更好促进校企人才供需对接。
通知明确,项目内容包括人工智能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习基地、人力资源提升等三类,用人单位应围绕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等人才需求及相关人工智能工具使用,以提升高校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岗位认知、实习实践、就业能力,促进用人单位相关领域人才挖掘、技术升级、创新发展。
根据通知,4月30日前,用人单位可随时注册登录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平台,提交“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指南,发布项目合作需求。审核通过的用人单位项目需求将在平台动态发布。教育部将适时向高校公布推广、推动对接。
据悉,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自2021年启动实施以来,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定向人才培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人力资源提升、重点领域合作、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人才求职招聘等合作,推进校企人才精准对接。目前,项目已成功实施3期,累计2400余家用人单位与2000余所高校对接合作,完成项目立项4.5万余个,惠及学生超过620万人。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将为石油石化行业带来变革机遇。这是记者近日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3月31日,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揭牌。面向具身智能的未来发展,研究院将重点关注基础模型、数据引擎、具身交互、本体研制、可信机制五大方向。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就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未来工信部将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持续提升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继“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最近这一热词又以独立章节形式写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