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年来,伴随祖国飞速发展的脚步,辽宁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辽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由石化大省迈向石化强省的步伐坚定有力。
辽宁石化工业在1949年至1978年迅速崛起,建立了以抚顺石油、锦西炼油厂、锦州炼油厂、大连石油等企业为主的石油生产和加工基地,新中国的第一滴合成石油、第一块合成顺丁橡胶,都从这里诞生。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过大地,辽宁石化工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辽阳石化成功产出第一批国产“的确良”化纤原料,摆脱了国人穿衣难的问题。1982年,抚顺石油一、二、三厂和抚顺市化学纤维厂、化工二厂组建抚顺石化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石蜡生产和出口基地。1986年,辽河油田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成为全国第三大油田。
在2000年进入新世纪后,辽宁石化工业在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跟随“减油增化”的战略指导,实现了从传统的石油加工向现代化工的转型。如辽阳石化从国家四大化纤基地之一发展成为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企业,恒力石化建立以每年加工2000万吨原油和500万吨原煤为基础的综合炼化体系等。与此同时,辽宁石化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沈鼓集团成功研制出中国首台乙烯压缩机,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随后又成功签下全球规模最大的180万吨/年乙烯“三机”项目。
随着党中央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目标、新要求,辽宁省委研究部署了辽宁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战略,一批大炼化项目陆续建成投产,辽宁石化产业向一体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向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目标持续迈进。2023年,全省石化行业规上企业1098户,实现营业收入10399亿元,居全国第五,占全省规上工业总营收的29.1%;化工精细化率达46.2%。其中,乙烯、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产能均位居全国前列,催化剂产能占全国比重超过10%;部分化工新材料填补产业空白,实现进口替代,各类特种气体工艺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当前,辽宁省已形成了大连、盘锦两大石化产业基地,构建起“一地两极”为轴、沿海与内陆两翼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省内已建成认定化工园区31家,化工企业入园率接近70%,形成了本地龙头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同时,辽宁省还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建成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沈阳化工学院新农药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沈阳化工研究院化工新材料、大连洁净能源、盘锦精细化工等多个化工中试基地。
2024年上半年,辽宁石化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扬农大型农化、三木苯酚丙酮产业链、金发生物生物基材料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恒力新材料聚酯科技产业园项目全面投产,大连石化搬迁改造、抚顺石化和辽阳石化乙烯能效达标改造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下一步,辽宁省将继续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加快建设万亿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推动辽宁石化行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坚定有力向石化强省迈进。
40年前,原化工部决定成立中国化工报社。1985年1月5日,《中国化工报》正式创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主管化学工业的陈云同志为本报题写了报头。自此,石油和化工行业有了“娘家报”,建立了自己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