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地球物理技术攻关团队在普光探区东向斜须家河组部署的评价井普陆201H井压裂后,获日产6.16万立方米的工业气流。
“这是我们运用叠前深度域成像及水平井快速随钻处理技术,揭示普光探区须家河组具备规模增储建产条件的又一重大成果。”中原油田地球物理软件研发方向专家李庆洋说。
一直以来,中原油田物探研究院地球物理技术攻关团队秉持“地质引领、物探先行”工作理念,做优采集设计、做强地震处理、做精圈闭评价等工作,全力提升地震资料品质和井位部署成效,为油田高质量发展夯实资源基础。
地震采集:从高精度到高密度跨越
地震数据采集是油气地震勘探工程中第一道工序,也是油气勘探的“源头”。
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原有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已无法满足地质目标识别与精细描述的地质需求,地震采集行业加速进入“高密度节点”采集时代。
西南洼陷带高密度采集项目是中国石化重点项目,也是油田历经十余年后首次在东濮凹陷实施的大型地震勘探混采项目。由于该地区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与西部斜坡带之间,各区带之间成藏条件变化大,要想在该地区收集到高品质的地震资料绝非易事。
该团队运用高精度逐点井深设计技术,不仅让表层结构解释精度提高到1米,还让单炮一级品率达到91.4%。同时,该团队自主研发的障碍区物理点布设软件,实现地震资料缺口小于800毫秒,取全取准了复杂障碍区地震资料。
从高精度到高密度,高品质的地震资料不仅支撑了普光海陆相、东濮南何家、方里集等地质储量预测评价工作,也为油田下一步增储上产打牢了坚实基础。
地震处理:从时间域向深度域进军
地震资料高精度成像是接续高密度地震采集之后的又一重要物探技术,就像给地球做CT,通过破解地震成像技术难题,高清透视地下深层构造,为寻找更多优质油气藏提供技术保障。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目标由常规油气向非常规、由中浅层向深层复杂地质体进军,原先的时间域地震成像技术已无法满足地质需求,亟须破解地表、地下“双复杂”地震勘探条件下的深度域地震成像、聚焦关键技术。
为解决深度域地震高分辨成像难的问题,该团队通过反复论证和推演,研发出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技术。该技术不仅克服了不同观测系统的影响,还提高了盐下高陡复杂构造带的成像精度,使井震深度误差小于0.36%、断点符合率达85%以上。
随后,科研人员利用反演成像理论和全波形反演技术,创新提出多尺度宽波数技术,解决了成像聚焦问题。“该技术就像在原先‘时间标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把‘距离标尺’。可以先用望远镜看远处的山景,再用全波形反演技术进行聚焦、对焦,实现对山上细节的刻画,从而看清山上的‘一草一木’。”该团队成员孟祥羽博士说。
目前,该团队不仅完成了通南巴地区580平方千米的成像技术应用,还围绕东濮凹陷文濮结合部、普光毛坝—大湾构造带等12个重点区带和领域开展地震资料处理攻关。该技术不仅极大提高新区勘探的成功率,也使老油田的勘探开发焕发出新活力。
地震解释:从常规油气藏向常非并举转变
地震解释及储层预测是地震处理资料的应用延续,它把“抽象”的地震资料转换为“生动”的地质语言。近年来,随着油田剩余常规油气资源品质整体变差,该团队将目光从常规油气资源向非常规油气资源转移,实现“常非并举”。
在无现成经验和技术可借鉴的情况下,该团队采取跨专业、多学科、大兵团作战模式,通过对岩芯的物理测试和地球物理参数分析,形成了页岩油气储层双“甜点”地震预测技术系列,不仅评价了文西、前梨园、濮城南地区页岩油地质、工程“甜点”,还参与了濮7601H井部署及文页1HF井、濮页1HF井风险井论证。
由该团队与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联合部署的雷页1井,自去年5月投产以来,累产气量达1188万立方米,为普光气田储量接替提供了全新资源。此外,该团队相继承担中国石化、中原油田重大科研项目37项; 部署的文319井等多口新井相继获高产,探井成功率100%; 提交预探圈闭11个,提出勘探井位目标17个。
12月20日,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重要项目之一的炼油厂9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巳经成功开车50天,生产运行数据显示,各项技术指标完全达到质量标准,技术改造效果显著,根据目前运行情况进行效益测...
编者按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但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重大问题和发展瓶颈需要引起重视。为此,北京化工大学的研究....
截至11月底,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乙烯运行二部今年已累计生产乙烯46.11万吨、丙烯24.18万吨、丁二烯9.21万吨、加氢汽油20.65万吨,乙烯装置日产量1461.3吨,创历史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