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研发成功离场电催化技术,并在室温、常压下实现硫化氢全分解制氢和硫黄,有望替代工业现行的克劳斯技术,实现天然气开采、炼油行业和煤化工过程中硫化氢的消除和资源化利用,并成为低成本制绿氢的新路径。
据介绍,李灿院士团队在2003年就开始致力于采用非常规技术进行硫化氢分解反应的研究,先后采用光催化、电催化、光电催化等技术探索了硫化氢分解制氢和硫黄,原理上验证了光电催化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在此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解决了规模化分解硫化氢工程放大问题,通过电子介导对驱动,将化学反应和电极表面的电荷交换反应解耦,并利用现代化工反应器,将氧化反应(硫黄生成)和还原反应(放氢过程)转移并离开电极,开发了离场电催化技术。在电化学池外部连结釜式反应器和悬浮床/固定床反应器上,他们分别实现了硫化氢分解制硫黄和放氢反应,同时利用电化学池进行电子介导对的再生。目前,该研究团队已完成100升硫化氢/日的小试技术验证和长周期运行实验,硫化氢转化率可大于99.9999%,含硫污染物排放低于百万分之一,氢气纯度达到99.999%以上。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环境领域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审稿人认为,该离场电催化技术是硫化氢全分解制氢和硫黄领域的重大进展,提供了一种可与当前克劳斯技术竞争的有前景、原创性的新路径。
目前,该技术共申请专利17项,其中7项获授权,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系列技术。此外,该技术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多家企业正在筹划该技术的转化落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的硫化氢产量约为80亿立方米,全球范围每年约为700亿立方米。硫化氢消除并资源化利用是天然气开采、炼油行业和煤化工等工业中长期面临的课题。现行的高温氧化克劳斯工艺通过将硫化氢氧化成硫黄和水而消除,但尾气中有大量的含硫化合物排放需要进一步二次处理,且即使经过多步克劳斯过程,含硫污染物也并不能完全消除。另外,克劳斯工艺只获得硫黄,氢被转化为水从而造成了资源损失。
12月24日,记者从天津大学了解到,采用天津大学一碳化工团队开发的氢氧化钙羰基化合成甲酸钙成套技术,在山东建成的5万吨/年钢厂尾气高值化利用制甲酸钙装置开车投产。
寒冬时节,湖南石化炼油一部装置区,一派井然有序的繁忙生产运行景象。“目前装置已进入长周期运行后期,安全平稳生产是头等大事。”12月23日一早接班后,湖南石化炼油一部加氢脱硫片区运行一班班长、高级技...
近日,我国首个海上膜脱碳示范工程项目——惠州32-5平台伴生气回收脱碳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全面建成投用,项目每年可回收伴生气超1800万立方米、封存二氧化碳6000吨。
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CCUS技术研究中心联合浙江公司宁海电厂自主开发的高性能二氧化碳(CO₂)吸附剂完成第一批5吨生产。
为提升企业安全总监知识水平和履职能力,加快培养安全管理后备人才,保障化工企业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天津大学、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第三届化工企业安全总监及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