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碱生产的安稳长满优,与我们调度人员的工作密不可分,我必须全程参与、全力以赴。”近日,在山东海化集团纯碱厂主控室,杨龙珍紧盯大屏幕,正根据不断更新的数据,指挥着现场一次紧急操作处理。杨龙珍是海化纯碱厂生产管理部白班调度值长,曾获潍坊市突出贡献技师称号,2024年被评为首批“海化大工匠”。
勤学苦练,向“匠”而行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1996年,刚参加工作的杨龙珍被分配到纯碱厂盐水车间,老师傅倪承俊语重心长的一句话,成为他的座右铭。
为尽快掌握车间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并早日上岗,杨龙珍利用各种机会,学习理论知识和设备、工艺操作技术。“他领悟力强,设备操作略加指点,便能心领神会,又吃苦好学,业务能力提升很快。”老师傅于明华现在回想起杨龙珍的工作态度来,还会由衷赞叹。
没有勤学苦练,哪有硬功夫。一步步走来,杨龙珍先后担任盐水车间岗位主操作、值班长。2009年,他协助师傅们完成的QC成果课题“提高精盐水盐分”荣获山东省QC成果发布一等奖、山东省最佳发表奖。他所在的QC小组多次获得“山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突破创新,以“匠”之名
“目标已定,就要全力以赴。”这是杨龙珍常说的一句话。2012年,杨龙珍从车间调任纯碱厂生产部调度员,开启了参与全厂生产调度、全面了解纯碱生产工艺技能的历程。“这是一个全新挑战,也是难得机遇。新岗位需要新思维,要用全局的视角审视每一个工作细节。”上任之初,杨龙珍暗下决心,做就做到更好。
能力提升,责任也变得更大。2019年,杨龙珍升任纯碱厂调度值长,虽然工作更忙了,但他从没放弃各类技术攻关。近年来,他带领所在的QC课题小组围绕“降本增效”中心任务,开展多项研究,其中“提高纳滤产水率”“降低氨耗”等多个课题成效显著。杨龙珍参与的“一种碳化塔开塔方法”获发明专利授权,另一项“一种全自动电磁流体除铁器”技术正在进行专利申报。“正在申报专利的装置能够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料液除铁和磁棒清理的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操作,而且占用空间小,安装拆卸方便。”杨龙珍介绍说。
在日常工作中,杨龙珍坚持从细节上挖掘关键点,充分发挥专业能力,他提出的“无烟煤煤沫筛分再利用”“老线淡液塔废淡液储桶真空改造”等多项建议被采纳实施,对保障纯碱生产平稳高效运行作出了贡献。
以老带新,传“匠”之力
杨龙珍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到培养新人的工作中,传授生产理论知识和自己的工作经验。他所带领的班组连续11年获得海化“红旗班组”荣誉称号。
“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开展案例分析与互动交流,是提升员工业务能力的关键。”杨龙珍说。在去年的老线停车检修中,他带领团队从开停车方案制定、演练,到具体实施,全过程参与,实现了停车一次成功、停车无放空、停车零外排,做到了开车系统置换试压最经济、系统试压试漏最全面、开车恢复时间最短、系统物料损失最小。
“他会把自己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处理生产问题时,让我们多上手,给我们压担子,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调度员单悌光感慨道。同时,杨龙珍积极组织年轻员工参与到生产事故预案编制、事故预想库建立等工作中,多方面为年轻员工成长提供助力。
多年来,杨龙珍用时间淬炼本领,用汗水浇灌理想,将工匠精神书写在平凡岗位上。面对未来,他信心笃定:“进一步加强成本精细管控,从源头实现降低精盐水浊度,加强过程管控,提升产品质量,都是我们正在努力的工作。”
日前,AVEVA剑维软件集团旗下的泰尔文特控制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获得“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认定,并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授牌。
记者近日走进河南省驻马店高新技术园区“超级工厂”现场,这里的组合式厂房错落有致,公用工程单元排列井井有条,共同勾勒出一幅现代化园区工厂的壮观画卷。 据驻马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介...
近日,寰球北京公司成功研发新型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并通过优化专利申请流程,缩短专利授权周期,为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铺平道路。
为研究我国甲醇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探讨降碳减污的创新技术和实践经验,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将于4月22至24日在广西钦州组织召开2025年中国甲醇产业大会。
日前,中国中化旗下中化国际自主研发生产的sinapara对位芳纶成功应用于热塑性塑料管(RTP管)增强领域,在国内首次实现突破性应用,助力海底输油管道低成本长效运维,为海上油田开发提供更安全高效的...
近日,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院)自主研发的胺液脱硫系统节能与长周期稳定运行关键技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该技术适用于含硫化氢的气体净化过程,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