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今年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价格(简称“碳价”)呈上涨态势。截至目前,碳价较2021年开市价格实现翻番,今年涨幅也已超三成。业界普遍认为,虽然连创新高,国内碳价波动仍处于合理区间。
在今年碳价上涨过程中,4月是个重要节点。4月24日,碳价首次突破100元/吨关口,此后接连创下历史新高。4月29日,碳价以103.47元/吨收盘,为2021年开市以来最高点。5月7日后,碳价虽有所回落,但仍保持高位。至5月15日,碳价收盘价97元/吨,较2021年7月开市时48元/吨的价格翻倍。而自今年开年以来,碳价已累计上涨超过三成。
此外,进入4月后,与往年履约期过后市场整体交易意愿大幅减弱不同,碳配额买入需求及成交量、价格都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今年碳价上涨原因何在?从供应端看,市场担心配额收紧是重要因素。在碳市场启动初期,为避免对控排企业造成较大冲击,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配额分配较为宽松,且为免费。而据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逐步推行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碳配额分配方式。此外,市场也预期下一步碳配额会全面收紧,驱动了本轮碳价上涨。据天津大学教授张中祥介绍,第二履约期发电企业配额分配基准值下调,使得更多控排企业出现配额缺口,导致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在现有配额存量有限和预期未来配额进一步缩减的情况下,重点控排单位出于未来履约考虑,会更加珍惜配额而选择惜售。
从需求端来看,扩容预期进一步催热了碳交易。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陈洪波告诉记者,近期碳价上涨与碳市场扩容预期有关。全国碳市场启动至今,从单一的电力行业扩容到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的呼声一直持续。与此同时,国务院和相关主管部门针对扩容的准备工作也在持续。去年10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全国碳市场扩容基础性工作启动。今年3月和4月,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铝冶炼行业、水泥熟料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被认为是碳市场扩容的强烈信号。在扩容预期带动下,碳配额竞争程度加剧,导致价格提升。
虽然碳价创下新高,业内认为对比国外主要碳市场,国内配额价格仍有向上空间。陈洪波表示,当前百元左右的碳价处于合理区间,长期仍将看涨。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任大明表示,碳市场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企业的履约成本和经济效益,控排企业可通过参与绿电交易来降低自身的碳排放和碳市场履约成本。
截至3月27日,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试运行累计注汽313天,累计注汽3.3万吨,替代天然气215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4639吨,电热熔盐储热注汽装置热效率值达到92.28%,这是世...
进去的是棕褐色的地沟油,出来的是清澈透亮的生物质基液,在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油田化学研究所实验室内,所长单海霞正带领科研人员进行这场“点污成金”的“魔法”实验。
3月29日,上港集团能源公司(下称“上港能源”)旗下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轮在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为韩国“HMMGreen”轮加注约2900吨国产绿色甲醇。这标志着上海港实现国产绿色甲醇的首次批量加...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储能大会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4年度电化学储能电站行业统计数据》(以下简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电化学储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日前,以“契合电力脉搏,激发储能动能”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储能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会上,专家指出,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将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创造”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月31日,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世界绿色设计论坛上,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标准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华林通报了绿色设计国际标准工作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