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肿瘤乏氧这一难题,我们将设计合成的氮杂氟硼荧类光敏剂与抗癌药物多柔比星,共同负载到绣球花结构的MnO2纳米颗粒中,制备了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的降解纳米平台,从而提高了肿瘤治疗效果。”南京工业大学董晓臣教授说。
据董晓臣教授介绍,肿瘤微环境具有“乏氧”(供氧量不足)的特征,虽然癌细胞比较适应这种乏氧环境,但许多氧气依赖性的治疗方案,却无法在肿瘤患者体内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比如光动力治疗,就需要肿瘤内的氧气转化成单线态氧以杀死癌细胞,如果没有氧气,就没有足够的单线态氧生成。日前,董晓臣课题组这一研究工作发表在权威期刊《Biomaterials》(生物材料)上。
为了克服肿瘤乏氧,董晓臣课题组将设计合成的aza-BODIPY(氮杂氟硼荧)类光敏剂与抗癌药物(多柔比星,DOX)共同负载到具有绣球花结构的MnO2纳米颗粒中,制备了肿瘤微环境(TME)刺激响应的可降解纳米平台(MDSP NP)。“将光敏剂和抗癌药放到绣球花结构的孔洞中,纳米平台中的MnO2遇到微酸性、多过氧化氢的肿瘤微环境,与其中的H2O2和H+快速反应,产生氧气,从而克服肿瘤乏氧问题。”论文第一作者、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唐倩云介绍,“同时,还实现了抗癌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原位释放,极大提高了化疗与光动力治疗的疗效。而光敏剂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光热性能可以诱导轻度热疗,使得血流加快,带来更多氧气,进一步缓解乏氧,促进纳米粒子的摄取,进一步降低耐药性,提高治疗效率。”
“MnO2具有荧光淬灭效果,与光敏剂一起时会淬灭光敏剂的荧光。但由于它与肿瘤微环境中的H2O2和H+会快速反应降解,这样就能实现荧光打开,实现药物释放的监测;而体内荧光和光声成像又能揭示纳米平台优先累积所在的肿瘤部位,这样就可以‘看到’肿瘤部位的具体情况。”唐倩云表示,体外和体内研究证明,这种肿瘤微环境刺激响应性自产氧纳米平台,可以实现成像介导的肿瘤化学/光动力学/光热协同治疗。
关于肿瘤微环境,研究团队的成员邵进军解释,“与正常组织不同,肿瘤尤其是实体肿瘤为了满足自身快速生长的需要,发展了一个由肿瘤细胞本身以及基质细胞、微血管、组织液、细胞外基质等共同组成的独特的肿瘤生长环境——肿瘤微环境。”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代谢途径的改变以及肿瘤血管发育不完全、分布不均一等原因,使肿瘤微环境具有微酸性(H+)、乏氧(缺少氧气)、有比较多的过氧化氢(H2O2,即双氧水)、各种相关蛋白质过度表达等几大特征。“而伴随着细胞的癌变以及积累,由于肿瘤组织中癌细胞的快速增殖以及肿瘤血管发育不完全、分布不均一,导致供氧量不够(即‘乏氧’)这一显著特征。”邵进军说。
近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所属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聚萘二甲酸二甲酯(PEN)单体百吨级中试项目步入落地实施阶段。这是国内首个煤基PEN材料单体百吨级中试装置。
近日,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和独山子石化公司联合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高苯乙烯含量双端基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SSBR3540F,在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轮胎应用评价。
日前,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赵黎明教授领衔的“氨基葡萄糖全生物法高效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提出了全生物法制备氨基葡萄糖(以下简称氨糖)的绿色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