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钻井液技术服务中心提供储层钻开液技术服务的面22-6-斜6井顺利完钻,标志着该技术首次在胜利工区成功应用。该技术在区块实现了多个突破:首次在沙四段灰岩、泥岩互层地层使用,井壁稳定效果优异;首次突破该区块水平段最长纪录,施工期间钻井液性能稳定,井下安全。
20载磨砺 攻克“拦路虎”
“钻井过程中,由于储层打开改变了原有的地层状态,使得钻井液中固、液相侵入油气层发生物理化学变化,造成储层渗油能力降低影响产量。”钻井液技术服务中心技术发展部主任王伟说。他和同事们每天最关心的事情之一,就是想方设法确保“油气健康”。
胜利储层保护技术历经20余年的持续研发,形成了储层钻开液等特色技术。截至目前,该技术在胜利、四川、鄂尔多斯、北疆等国内多个油气勘探开发区域应用,完成井数达到200余口,累计油气增产当量300余万吨。
“储层钻开液技术国外起步较早,价格高不说,而且在国内‘水土不服’。”该中心油田化学研究所蓝强博士长期致力于储层保护技术研究。他和同事们决心攻克这个“拦路虎”,他们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技术资料,调研分析多区域、多个区块储层物性特征、油藏特征,开展上千次体系配方构建、储层保护效果评价实验,最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黏土储层钻开液系列技术。经中石化鉴定,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中石化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抽丝剥茧 研发系列产品
针对储层钻井过程中固相伤害问题,蓝强博士和科研团队打破常规,基于无黏土理念开发了多级配填充封堵剂、环保降滤失剂EFR-1/EFR-2、活度调节剂等一系列关键处理剂,相继研发了可降解抗温增黏剂TV-1/TV-2、疏水暂堵剂,形成了适应不同储层的无黏土储层钻开液体系,大幅降低了钻井过程中对储层的伤害。
和常规的储层钻开液相比,无黏土储层钻开液体系特点更加鲜明,如固相解除效率高、密度调节范围广、高温稳定性好等。该体系还具有优异的封堵性能,可减少滤液侵入;活度平衡与较低表面张力协同效应,可提高有效渗流效率;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超过90%,环保效果良好。
为了更好保护油气层,科研人员针对不同储层特征,提出“理想充填”理念,优选出与其相匹配的一组完整暂堵剂粒径分布序列,经过长时间摸索,研制出多级配填充封堵剂,最大限度降低钻井对储层所造成的伤害。
量身定制 力促增产增效
技术研发的最终目的是增产增效。技术人员围绕保护油气层继续攻关,研制成功疏水暂堵剂,进一步完善了无黏土储层钻开液技术。该体系能够在近井地带中建立一个稳定的过油、疏水通道,“拦水不拦油”,在现场应用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埕岛油田是胜利油田上产主阵地之一,围绕海上“培育高产高效井”目标,科研团队“量身定制”有机盐无黏土疏水储层钻开液,专门用于储层段钻进,提高了储层保护效果。近3年,科研团队在埕岛油田共先后完成了埕北11NC-P3、埕北251GB井组等30余口井施工,初期投产平均日产油量、后期稳定日产量均超出设计方案预期,储层保护效果得到了甲方高度认可。
针对胜利工区地质条件复杂的实际,为维护长水平段高渗疏松砂岩井壁稳定,进一步增强储层保护实效,钻井液技术服务中心专门研制出醇基无黏土储层钻开液。该体系首次在桩139示范区试验应用,施工6口井,井壁稳定效果良好,试油增产176%。
10月31日,中国石油第三届创新大赛炼化和新材料专业创意比赛在成都落幕。经过5天的激烈角逐,大赛共决出一等奖16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35个。
近日,宜昌三峡化工工匠评价中心完成首期认定,并在湖北新宜化工有限公司举行颁证仪式,为此次通过认定的12名高级技师和7名技师颁发技能等级证书。
近日,西南油气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首次在页岩气单井实施集成式气举增压工艺并获得成功,威213井平稳运行两周,日产气量增加437%,工艺成本降低63%,有力支撑了页岩气井的高效开采。
“濮城采油厂文51-侧侧54井的产液量由之前的18.3吨上升至59.7吨,并平稳运行一个多月,多亏了电泵井智能控制系统。”10月31日,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机械采油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师刘卫红...
日前,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召开知识产权计划项目验收会,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承担的“企业特色专利信息服务品牌机构培育”项目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