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某化工企业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企业反应釜离心母液含有硫化物,生产过程中离心母液输送泵损坏,企业使用临时管线将离心母液接至吨桶转移。转移过程为敞口操作,使用的吨桶又曾经盛装过硫酸,残余硫酸与离心母液中的硫化物反应,生成硫化氢并溢出,致使现场2名作业人员中毒死亡。
类似的事故并不少见。2022年11月25日,陕西一家水处理剂生产企业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企业在使用吨桶转移含硫化铵废水的过程中,吨桶底阀自锁装置损坏,未关闭到位,造成含硫化铵废水从吨桶底阀大量泄漏遗撒,同时硫化铵废水吨桶储存区旁的氯化氢尾气吸收系统多个装置存在泄漏,且吨桶储存区的地势较低,导致地面积存大量的盐酸废液。自吨桶底阀泄漏的含硫化铵废水与地面积存的盐酸废液反应,生成大量硫化氢气体溢出,造成现场人员伤亡。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职业环境最高容许浓度10mg/m3,直接致害浓度430mg/m3,在高浓度(1000mg/m3)环境下,人体吸入硫化氢后可直接导致闪电型死亡。
很多人对硫化氢的认知是标志性的臭鸡蛋味,但有时恰恰是因为“臭鸡蛋味”太深入人心,导致大家对它存在一种误解:只要没有臭鸡蛋味就没有硫化氢。而实际情况是,只有在低浓度的硫化氢环境中,人才会闻到臭鸡蛋味,此时的浓度不会直接导致人员死亡;在高浓度的硫化氢环境中,人是无法通过臭鸡蛋味辨识。这也是化工安全领域典型的“幸存者偏差”。
分析上述两起典型事故,最相似的是,一个溶液可以提供酸环境,一个溶液含有负价硫,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这两种物质本不会接触,但由于生产流程的变更或者作业条件的变化,导致这种“没想到”出现在本不是重点风险辨识的环节。很多事故企业员工在事后反思时,第一时间提出的问题总是:“没想到这个地方怎么会有硫化氢?”
为了解决“没想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做一些工作。首先,生成硫化氢的必要条件要有硫和酸,因此管住这两个物质非常必要。如果企业有某一原料含有硫,特别是存在含硫化合物(负价硫),如硫化钠、硫化铵等,必须对该物质的全部流程进行辨识,认真分析其从投料开始到废料处理的全部流程中,是否有哪个环节可能与酸环境接触。这其中有可能是硫化物进入酸环境,也可能是酸液进入含硫反应系统。结合以往的事故教训,有错误投料造成反应釜原本的酸环境中混入了硫化物的;有含硫工艺废水进入污水处理环节后,废水中又混入大量事故废酸的;还有泄漏的废酸液在进行处理收集时,与前期积存的硫化物(吸收了硫化物的活性炭)接触的,这些都有惨痛的教训。
其次,从事故来看,目前大部分企业对正常反应过程的风险辨识相对完善,出事故的情况往往因为操作条件、工艺流程、反应设备、储存装置发生了变更,这就要考验企业对作业变更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针对涉及硫化物的工艺、设备开展变更管理时,务必要将硫化氢生成风险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研判,同时加强岗位员工应急技能培训,坚决避免遇有硫化氢中毒事故的不当施救,防止事故伤害扩大。
12月16日,在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公司周工作例会上,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汇报了生产区域安全监督检查情况、检查问题及整改回头看情况、安全专业方面的亮点等,类似这样的安全专业详细汇报,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周周如...
据博帕尔事故相关报道,12月3日凌晨00时15分,异氰酸甲酯(MIC)储罐内压力便迅速升高,有人在工艺区内发现了泄漏的MIC,但操作人员对少量的泄漏已经司空见惯。
12月13日,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公布了《滁州来安“6·29”较大爆燃事故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认定,该起较大爆燃事故是一起非法生产导致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年终岁尾,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榆林炼油厂全力保障各装置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紧盯生产“安稳”,严格杜绝运行“波动”。截至目前,榆炼各生产装置生产加工任务、收率指标等均超出去年同比指标,设备整体管控水平再迈...
“氢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3个关键点:经济、安全、方便。其中,安全是重要的前提。”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来斌在日前召开的2024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氢能产业链长,基础设施关键零部件较多、系统复...
12月18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二作业区测调班的车辆驾驶员们正在认真细致对车辆开展维护保养工作,全力排除生产安全隐患。进入冬季,为确保车辆时刻保持最佳状态,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第二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