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碳管理,技术是重点

 近日,赛迪研究院发布《发达经济体工业碳管理政策动向及启示》(简称《启示》)指出,工业碳管理已成为发达经济体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选择。截至目前,美国、加拿大、欧盟及成员国德国等发达经济体均发布了工业碳管理相关的战略或政策。

赛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上述国家和地区将碳管理技术作为关键技术,持续关注二氧化碳捕获、储存、运输和使用以及从大气中清除。对于我国来说,在实现碳达峰后,碳管理技术也会是实现碳中和目标必不可少的技术,是工业碳管理的重点。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既可以从发电和工业过程相关的排放源中分离二氧化碳,又能从大气中捕集并转化为有用产品或永久性封存,是碳管理技术框架的核心。”该负责人说。

美国力推工业碳管理技术商业化。美国在《碳管理商业化道路》中提出碳管理规模化发展路径,包括到2030年,乙醇、天然气加工等高纯度二氧化碳行业开发并运营碳管理技术项目;2030年以后,提高较低纯度二氧化碳和分布式工艺排放行业的碳管理技术项目经济性。2024年2月,首次将碳管理技术纳入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据了解,2020年以来,美国在CCUS技术研发与示范方面的投资已超过67亿美元。

加拿大侧重成熟碳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2023年9月,加拿大发布《碳管理战略》提出,建设更加有竞争力和稳健的碳管理体系,到2030年,实现CCUS支持脱碳,同时加快开发早期阶段的碳管理解决方案;到2040年,减排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快速应用;到2050年,碳管理技术广泛应用,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欧盟侧重工业碳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管理框架构建。2024年,其公布的《工业碳管理战略》提出分三阶段实施工业碳管理。第一阶段到2030年,每年至少封存5000万吨二氧化碳,建设由管道、船舶、铁路和公路组成的相关运输基础设施。第二阶段到2040年,大多数地区建立起经济可行的碳价值链,二氧化碳成为欧盟单一市场内封存或利用的可交易商品,所捕集的二氧化碳超三分之一被利用。第三阶段在2040年后,工业碳管理成为欧盟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生物源碳或大气碳成为碳基工业过程或运输燃料的主要来源。

据了解,我国也已开始着手推进工业碳管理。今年5月,全国首个工业碳管理平台——上海工业碳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营。目前,该平台已内置风电、太阳能等高端装备类,锂电池等电子信息类,食品、家具、纸制品等消费品类,钢制品、钢制零部件以及各种能源类型驱动的汽车等50余个核算模型,可拓展连接更多应用场景,帮助企业低门槛、低成本开展碳足迹核算与认证。此外,《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实施指南》等一揽子政策均对碳足迹管理、平台建设进行部署和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工业碳管理全面发展,上述负责人建议,我国要加大工业碳管理关键和前沿技术研发力度。一方面,针对CCUS高成本的技术瓶颈,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力度,降低产业链关键技术成本。另一方面,将传统的CCUS技术和多样化扩展的碳管理技术融合布局,面向新型高效碳捕集系统等前沿热点方向重点发展颠覆性技术。

赛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还表示,通过分析比较发达经济体工业碳管理政策发现,布局建立工业碳管理监管框架和工业碳管理政策支持体系很重要。对于我国来说,可在现有《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基础上,尽早研究出台层级更高且覆盖CCUS安全存储、运输、利用全产业链各环节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构建符合国情的工业碳管理监管框架;针对当前工业碳管理技术成本高、商业模式不明确、激励措施不足等短板,构建有效的财税、产业、市场等政策保障体系,比如引导金融机构支持CCUS技术发展和示范、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推动CCUS项目与碳市场衔接等,营造有利于工业碳管理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关推荐

普光气田气提工艺脱硫率达90%

9月4日,从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传来消息,普光气田集气总站气提工艺优化项目顺利投运后,工艺运行平稳,脱硫效率达90%以上,达到预期效果。

2024-09-13     中国化工报

吉化合成树脂厂实现无异味检修

“今年大检修,原料罐区现场无异味产生。”9月1日,吉林石化公司合成树脂厂第一ABS车间副主任宋师达介绍,“今年我们车间在丁二烯储罐采用密闭蒸煮后,苯乙烯、丙烯腈储罐也采用密闭蒸煮,杜绝了有毒有害气体排...

2024-09-13     中国化工报

天伟化工投用电动叉车

9月2日,在新疆天业天伟化工厂装卸区,一辆辆纯电叉车穿梭其中,装卸、搬运等工作井然有序。

2024-09-13     中国化工报

产品碳足迹核算国标正式发布

日前,《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GB/T24067—2024)国家标准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2024-09-13     中国化工报

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启动

9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优先聚焦市场需求迫切、外贸压力严峻、减排...

2024-09-13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