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中国化工报头版刊登。
董家口港是海湾化学的立业之地、希望之地、启航之地。如今,一艘艨艟巨舰正载着千百人的梦想破浪前行。
目前,海湾化学已实现“三个1000万”,即亩均投资1000万元、亩均产值1000万元和人均产值1000万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特别是人均产值1000万元,这是很多业内企业甚至国际巨头都难以企及的数字。但在海湾化学看来,他们的梦想才刚刚起步,星辰大海才是远方。然而,面对西太平洋的狂风暴雨,他们靠什么迎接呢?
人,每一个人。
海湾集团南部董家口园区海湾化学氯乙烯装置。
研技赋能——人人是专家
在海湾化学,记者深切感受到,很多员工并非毕业于“985”“211”名校,却都勤于学习、勤于思考。从领导到一线员工,很多都是善于解决问题的专家。
自2010年10月决定舍弃电石法、选用乙烯法聚氯乙烯(PVC)工艺路线那一刻起,海湾化学就踏上了一条全新的航道。新的工艺路线、新的技术装备、新的产品布局、年轻的员工队伍……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唯一能做的就是直面种种困难和挑战,一点一点地摸索,一关一关地闯过去。
企业PVC项目建成投产后,产品质量难以满足透明膜等下游高端应用需求。2018年,海湾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明经过多方面调研分析,认为是氯乙烯(VCM)的纯度不够影响了PVC质量,提出将VCM纯度提高至99.99%。
海湾化学对聚氯乙烯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全力保障产品的稳定均一性。经过无数次反复的调整优化,如今,在较为“极端”的检测条件下,PVC非标鱼眼可减少至5-6个。
海湾化学氯乙烯厂厂长回忆说,当时专利商设定的指标上限是99.98%,经过两年多的磨合,装置实现稳定运行。尽管是万分之一的提高,但需要突破专利商原有的运行理念和大量运行指标,难度相当大。从网上查找不到任何资料,他们就只能采取排除法,通过不断调整温度、压力、液位等每一项变量,倒推升级方向,从中发现规律。“经过3个多月数以万计的反复调试,我们终于找到最优解,将产品纯度稳定在99.99%。虽然只是0.01%的微小提升,却让PVC产品在白度、晶点等指标上产生质的飞跃,一举迈入高端市场。”他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VCM二期项目却投产在即。国外专家不能到场指导,试车开车的重担就落在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0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大家铆足干劲、日夜奋战,最终交出了一次试车成功并快速达产的满分“答卷”。
在海湾化学,即便销售人员聊起技术话题,也能滔滔不绝。“我们的销售大都是技术型销售,下游客户在生产过程中碰到和技术有关的问题,我们销售团队会到现场去协助解决,针对具体问题,建议客户调整哪些参数、调整到什么程度等。”销售一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海湾化学还从旗下海湾研究院选调了一名博士担任销售部副主任,以强化销售队伍的“技术含量”。
海湾化学PVC厂厂长介绍说,每天下午4点是他们厂的“技术研讨会”时间。厂领导和技术骨干从南北两个装置区聚到一起,围绕如何提升品质、改进工艺、降低消耗等话题展开“头脑风暴”。在热烈的讨论中,一个个金点子不断涌现,节能技改的思路愈发清晰。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打磨的技术还常常带着“泥味儿”。
今年获评“青岛大工匠”的海湾化学VCM厂工段长位浩对此就深有体会。2015年,新厂区生产线投用在即,他当选VCM工段首任工段长。在项目建设初期,位浩就提前编制方案简图,待设备到位后,他跑到现场,挨个核对控制点——管道弯度、液位计位置、阀门方位……他用了两个月时间,把这些细节标注在工艺仪表流程图(PID)上,完成了100个单元的共沸干燥方案初稿,为项目提早开车争取了时间。与记者初见时,他刚完成工段今年890项检修,递交了249页总结报告——但这份成绩在他口中,只是普通的一句“还行”。
在海湾化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无论是中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一线普通员工,都可以围绕如何提升装置效率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只要可行,公司就会采纳并很快付诸实施。据海湾化学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自建介绍,装置投产后,他们仍然对国外先进工艺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与优化,陆续提出了1300多项技改举措。经粗略估算,各类技改的有效实施每年可为公司创效2.6亿元以上。
育人致远——个个做老师
“目前,我们把每个装置的独立专业方法都力争做到最优,关键还是依靠团队的力量。”说起海湾化学的成事之道,董事长李明点出其中关键,“得益于这几十年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我们上什么项目都能成功,这是我们最大的核心优势。”
对海湾化学而言,人才是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与搬迁前近2000人的庞大队伍相比,目前员工人数精简至1400余人,平均年龄32岁,高学历人才占比75%,这是多年来企业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的结果。
据了解,海湾化学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实施战略合作,通过5年贯通的定制式培养,为企业输送大批高技能人才;组织中层助理以上管理人员参加海湾集团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实施的“百硕MBA英才计划”,为管理人员进阶提升赋能。截至目前,企业共有90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培训,其中27人顺利通过国家MBA联考,数百万元的培训费用全部由企业支付。
海湾化学90余名中层以上人员参加海湾集团与青岛科技大学联合实施的“百硕MBA英才计划”。
与此同时,面向全体员工、基于打造学习型团队的学历提升计划,员工技能自主评价,工匠人才与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工作也在持续推进。受此带动,企业中的“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大工匠”“青岛工匠”“青岛市劳模”“青岛市创新能手”以及各级“工人先锋号”等先进典型也层出不穷。
工作中的“传帮带”,是海湾化学的优秀传统。
一提起自己的“师父”赵鑫,“青岛工匠”、海湾化学PVC厂聚合工段长苏秀龙就打开了话匣子。“我当班长的时候,他是工段长;我当了工段长,他是副厂长。他一步一步把我教出来,对我在业务、管理方面的提升帮助非常大。”苏秀龙回忆说,刚当班长时,因为自己说话急,和同事闹了矛盾,是“师父”赵鑫帮忙调和,并以自身经验教导他如何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苏秀龙透露,几位工段长私下里交流也非常多。“比如说‘青岛大工匠’、电解工段长于作甜的现场管理是我们几个里最好的,所以我们现场的‘6S’精益管理都跟着他学。苯乙烯厂苯乙烯工段长毛文平对人员素质提升、人才培养有一套自己的办法,我们就通过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苏秀龙说。
位浩告诉记者,自担任工段长以来,他从不吝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同事,至今已“带”出了近10名工段长。他们分布在海湾化学的各个装置现场,为装置稳定运行发光发热,为人才培养开枝散叶。谈及这样做的初衷,他只是腼腆地说了一句:“‘师父’也是这样带我们的。”
海湾化学氯碱厂电解工段开展技术比武。
协作齐心——事事有担当
在与海湾化学的员工交流中,很多人都会提到同一个词——责任。如果说共同的目标让这支团队凝聚在一起,那么,强烈的责任意识让每个岗位、每个人都变得重要起来。
在双酚A装置建设及投产过程中,没有现成经验可学,唯一可用的只有专利商提供的全英文资料。为实现顺利开车,公司技术骨干们率先“啃”起了资料,熟练掌握开停车流程,认真梳理装置运行参数。许多员工的操作手册被翻得卷了页,每页PID和工艺物料流程图(PFD)都被密密麻麻的圈画批注填满。大家还深度参与装置的PSSR(开车前安全检查)、吹扫置换、设备调试、水联运等工作,最终使系统内部干干净净,员工操作驾轻就熟。
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海湾化学也乐于助推行业进步。现任PVC厂厂长是当年被派到天津大沽化工有限公司学习英力士技术的团队骨干之一。在那里,他结识了很多其他化工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多年过去仍保持联系。知道海湾化学的PVC装置开得好,这些企业在做技改、调参数遇到瓶颈时,总会打电话向他请教,而他也会无私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巧。
海湾化学大楼。
海湾化学也从未忘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近年来,公司在当地扎实推进资金扶贫、项目扶贫、人才扶贫,彰显了国企的责任与担当。在海湾化学董家口基地所在的泊里镇,公司为大学生返乡就业提供了优质的岗位、平台,更为镇域普通居民就业提供了极大便利。
生于此,长于此,发展于此,奉献于此。
这是海湾化学的起点,也是她的归途。
回顾几十年发展历程,她有过春风得意的欢畅,也有过龙游浅滩的窘迫;有过惊涛骇浪的考验,也有过满载而归的收获。然而,歌舞升平从不属于她,一劳永逸从未眷顾她,她只是站在黄海之滨,遥望着地平线上悬着朝阳的桅杆,挂起碧海青天里系着白云的锦帆,高喊着水手的号子,向未来远航。
12月12日,《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第四党支部一行到青岛,与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举行党建交流活动。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在了重要位置。对于正在加速从大国向强国跨越的石油和化工产业来说,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12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海南三亚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发表了重要讲话。
12月17日,在工信部举行的“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黄瑜表示,工信部将加快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提升六大能力。
1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新闻发布会,介绍《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有关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共计35个集群上榜。工信部明确,各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科学谋划,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加大对国家级集群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