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精神 砥砺前进 ——写在新中国一号专利“侯氏碱法”签发70周年之际

QQ截图20230706163430.jpg

有一些历史不应该被遗忘,也永远不会被后人遗忘。连日来,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党组书记、局长田力普在内的一批老领导老同志,以及福建福州台江区、四川乐山五通桥区等地有关部门,都在不约而同地关注着一个历史事件——1953年7月1号,时任中国工商管理局局长的许涤新签发了新中国第一件发明证书,发明家是侯德榜,发明名称是侯氏碱法。“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70年过去,一号专利诞生的历史始末,以及其彰显出的可贵的创新、奋斗、爱国、奉献精神,穿透历史的长空依然轰鸣回响,并为我们走好眼下的路、看清未来的路带来了思想之光、勇气之源。

这件泛黄的一号专利证书,目前其原件收藏在天津永利厂展馆,已经成为一件珍贵的史料文献。发明证书是国际公认的一种知识产权,新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实行了一段时间,还颁发了证书,一号专利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但不同于现有专利制度严格界定知识产权,每件专利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含“金”量,那个时期的发明证书,更像是国家给个人创新成果的一份荣誉证,仅此而已。

微信图片_20230706165226.png

侯德榜(左)与范旭东(右)-资料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天津塘沽被日军占领,设立于此处的永利碱厂也被日军抢占。不仅是塘沽永利碱厂,日军随即又对南京永利铔厂垂涎三尺,意欲吞之而后快。“只要合作,即可保全”的几番游说利诱不成, 日军开始以武力威胁。1937年8到10月间,日本军机多次向南京永利铔厂轰炸扫射,工厂遭到严重破坏,生产被迫停止。在民族大义面前,永利厂的两位创办人范旭东侯德榜,虽然心在滴血,却始终坚如磐石,“宁举丧,不受奠仪!”直至当年12月14日,随着南京沦陷,永利铔厂也终沦入侵略者之手。

怎么办?国难当头,碱作为重要民生物资,硫酸硝酸作为重要军需物资,生产一刻也不能停下来。“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最后的胜利必属于中国”,抱着这样的信念,范侯二人强忍悲痛,抓紧整理重要设备、图纸,组织厂里骨干人员西撤,另择地重建永利厂。辗转湖南、四川等多地,二人最终选定产盐丰富的四川乐山五通桥老龙坝,1938年初开始重建永利川厂。

QQ截图20230706163745.jpg

永利川厂老照片-资料照片

在大山里建厂,谈何容易。开山洞、凿石条、铺青瓦、建厂房,制碱精英们联合当地力量,真切地当了一回“愚公”,硬是建成了四川乐山地区迈入现代工业文明的第一家企业。不到一年时间,永利川厂拔地而起,范旭东亲题“新塘沽”,只为“燕云在望,以志不忘耳。”

厂子是建起来了,但“水土不服”的问题接踵而至。制碱需要用盐,但四川只产井盐,成本高,而永利厂此前采用的苏尔维法对盐的利用率低,在这种情况下被迫寻找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当时范侯等人最初的想法是引进当时还比较小众的德国察安法专利,因为察安法的盐利用率高。受范旭东委托侯德榜随即赴德谈判购买专利,但德方除提出高价技术转让费外,还提出永利碱产品不得在中国东三省销售。面对此等丧权辱国条约,侯德榜断然停止谈判,回国后决心自己研发新的工艺技术。“蓝眼晴黄头发的人能干,我们黑眼晴黄皮肤的人也能干!”这就是侯德榜的执拗。

QQ截图20230706163914.jpg

原永利川厂纯碱厂

当时四川开展化学试验的条件非常有限,有时甚至连温度计都买不到,侯德榜只得辗转香港、美国等地进行。试验是很枯燥的,但也是很严谨的,有些环节要求上百次重复验证。历时近三载,经过上千次试验,1943年侯德榜终于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不仅于世界通用的索尔维法外独辟出蹊径,也规避了察安法当时仅能不连续小型间断生产的弊端。采用联合制碱法,原盐的利用率提高至95%以上,碱的成本比索尔维法降低40%,而且生产中产生废物充分利用,基本无废弃物产生。联合制碱法以其广适应性、循环高效、绿色环保等独特优势,时至今日依然是举世公认的先进制碱工艺,真正大涨了中国人的志气与尊严。

此后的历史进程便“透明”起来,功业卓著、荣誉等身,侯德榜作为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先驱,不仅缔造了一个光明的纯碱工业,也成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奠基者和领路人。1953年7月1号,侯德榜获颁新中国一号专利证书。他没有用专利去赚钱,他始终认为科学无国界,应该为世界造福,并认为专利穷人需要付不起,而有钱人付得起却不用。作为一个纯粹的学人,他更热衷于把毕生制碱心得写成书,公诸于众,共享给全行业。

QQ截图20230706163840.jpg

由范旭东亲题的“新塘沽”石碑

如今70载过去,斗转星移,巨变沧桑,今日之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化工大国,成就足以告慰先人。此刻,我们回顾那段峥嵘历史,除了向开创历史的先贤致敬,更有从历史中于当下、于前路向先贤汲取力量、信心和勇气之意。中国式现代化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随着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抓紧对中国的高科技领域的围堵打压,国内创新驱动发展的环境,正在陡然承压吃紧。怎么办?相信上面关于新中国一号专利诞生始末的介绍,已经说明了一切!

精神不死,仅换了皮囊;国祚永续,不变的脊梁。


相关推荐

转型发展 绿色未来——2024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在京开幕

9月7日,2024全球能源转型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盛大开幕。本届大会定位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以“转型发展、绿色未来”为主题,荟集中外专家、行业领军企业家、学者等各界人士,开启一...

2024-09-07     中化新网

第十三届中国(廊坊)国际管道博览会开幕

9月5日,第十三届中国(廊坊)国际管道博览会在河北省廊坊市开幕。

2024-09-06     中化新网

2024中国石油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辽宁盘锦召开

9月4日至6日,为谋求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石化强国建设,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石化新未来”为主题,由中...

2024-09-06     中化新网

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暨高峰论坛指出——推进管理创新建设一流企业

  9月5—6日,第十七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暨高峰论坛在山东曲阜召开。

2024-09-06     中国化工报

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53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代表团团长和非盟委员会主席,于2024年9月4日至6日在中国举行中.....

2024-09-06     中化新网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摘要)

  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摘要)  1.序言  2024年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和53个非洲国...

2024-09-06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