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战略合作伙伴第二十次年会参观侧记
全球最大的醋酸及其衍生物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液体蛋氨酸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环氧及其衍生物生产基地,全国主要的乙烯、芳烃和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这些响当当的项目,如今都安稳地坐落于此——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11月24日一早,参加2024石油和化工行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峰会暨中国化工报战略合作伙伴第二十次年会的代表们到此参观时,放眼望去,一座座装置鳞次栉比,一条条管廊规范整齐,一片片小草睁开眼睛,一棵棵大树挺起腰肢,似乎都在说:“早安,江北。”
处处安全
“园区绿化不错,道路也规整,而且还有专门的危化品停车场,来的时候我还看到了国家危化品应急救援南京基地了,感觉他们的安全工作做得真好!”一位参会代表向记者谈起她的感受。
的确,参观过程中,园区的每一个场所、每一处设施都给人规范、安全的感觉。在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智慧园区管理控制中心,代表们看到了这里是如何为园区安全环保保驾护航的。记者看到,该中心现已建成了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慧能源、封闭化管理等多个系统,屏幕上的管理区域、企业红线、园区大气、河道监测点、公用管道线路卡口等实时情况一览无余,一旦数据异常,“智慧大脑”便会自动识别,实现自动报警。
园区的封闭化管理系统是一大亮点。据工作人员介绍,园区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进入园区的车辆人员信息,对进入园区的车辆人员进行管控,有通行权限的车辆人员方可进入园区,未授权的车辆人员禁止通行。
“系统还支持将不遵守园区管理、有违章违规行为的车辆及驾驶人员统统添加到重点名单库,一旦该类人员车辆进入园区,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工作人员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如何将未授权车辆添加至系统的“重点名单库”。
事事安稳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内包含20余家“世界500强”和“全球化工50强”企业,高质量的安全管理正融入每一家企业的每一个生产、运营环节中。
到达江苏中圣压力容器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时,代表们刚下车,就有工作人员热情地递上安全帽,并向代表们宣读安全告知,提醒每一位参观者“安全无小事”。
记者注意到,这里的现场管理井然有序,过程控制有条不紊。中圣装备江北制造基地总监王广法告诉记者:“公司的目标是打造全球一流的换热器专业制造厂和全球一流的有色金属设备制造厂。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安全是基础和前提。‘要抓生产,先抓安全’是我们每一条生产线、每一个业务部门恪守的信条。”
在高质量的安全管理护航下,中圣装备的各项业务安稳运行。他们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巴斯夫、陶氏、壳牌等国内外巨头紧密合作,产品远销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9月,中圣装备承制的年产10万吨高纯硅基材料项目多晶硅冷氢化反应器正式交付。这是我国多晶硅装置国产核心装备首次出口。
不独中圣装备一家,重视安全管理已成为园区所有企业的共识。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园区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为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人安心
在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安全不仅是硬件所撑,是制度所定,还是人心所向。
在中圣装备7号厂房内,记者看到,这里从事管束架设、管头焊接等工作的全员都是女性。这些精细活儿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但这些女焊工们巾帼不让须眉,每年焊接管头超百万根。
在代表们参观时,她们仍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几乎不受影响。这份“安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称赞。“正是管理制度执行得好、安全培训教育得好,员工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学军为她们竖起大拇指。
园区的安全工作不仅让企业员工们安心,也让周边居民安心。园区企业会定期组织居民和学生参观,借此进行科普宣传,消除公众“谈化色变”的心理。
在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创新材料展示中心,随着中心负责人付贝的脚步,代表们看到了园区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一系列拳头产品。“C919大型客机涡轮使用的树脂就是园区内的企业生产的;亚什兰生产的三肽-32活性物专门供给雅诗兰黛第七代小棕瓶,生产的乙酰基纤维素也供给同品牌面膜。”付贝介绍说,大到飞机火箭,小到化妆品、运动鞋,无论是“国之大者”还是生活必需,都离不开化工的支撑。当居民们了解到这些,对化工的印象得到了很大改观。
“通过这次参观,我收获了很多好的经验。”参观结束后,江苏梅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工部助理管理师商海燕感受颇深,“我们只有将安全做到位,才能走得更长久。”
图:张育/摄
继11月21日中国中化下属桂林蓝宇航空轮胎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国首条民航子午线轮胎装备空客A320飞机试飞圆满成功之后,11月23日举办的中国中化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创新成果发布暨产业链合作推进会上...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简称《扬帆升级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
到2027年年底,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更加健全,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统计调查制度、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餐饮行业、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
近日,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组织撰写的《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良好实践》报告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巴库现场发布。
抓住新一轮政策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以石化行业的锐意进取和实干担当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