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还需“提质扩面”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有效破解短板问题,促进传统制造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中之重。

日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下简称《报告》)中提出,数字化转型还面临解决方案供需不匹配、转型要素不足等难题,制造业要加快建设健全推进体系,让数字化转型提质扩面。

数字技术迎来跨界融合爆发期 石化行业数字化转型表现突出

“数字技术处于群体突破和跨界融合的爆发期。”《报告》指出,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裂变式创新和群体性突破,与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等技术交叉融合,为制造业植入数字化基因,引发技术、产品、模式、业态的持续创新和扩散。与此同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战略焦点。据了解,全球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纷纷出台战略规划,多措并举打造竞争新优势。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具备良好的数字化转型基础条件;国际上,德国、美国等均部署了工业互联网发展战略。

众多行业纷纷跻身于数字化转型行列中,石化化工等传统行业表现尤为亮眼。据《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石化化工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工业云平台应用率分别达79.6%和53.4%,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水平。石化、锂电池等领域系统集成能力国际先进,底盘一体化压铸、电芯精密制造、光伏组件柔性装配解决方案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产品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工业互联网加快进园区、进基地、进产业集群,为产业集聚发展注入了创新动能。据介绍,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数字化转型全国领先,广东、长三角、成渝地区等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方案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短板明显

《报告》指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虽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还面临着多项难题有待解决。特别是,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通用化供给与个性化需求不匹配,导致不少企业转型积极性不高。

从需求端看,企业担心数字化转型见效慢、周期长、投入产出比不理想。如今,日益增多的新型安全因素也会增加敏感数据和机密信息暴露的可能性,导致企业缺乏转型积极性。在有转型意愿的企业中,因制造业行业门类、运行机理差异大,导致其数字化转型场景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对解决方案的个性化、异质化具有较高要求,很难找到可以直接复制的模式和经验。从供给端看,大部分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常常会聚焦设备连接、财务管理等回报周期短、市场前景广的领域提供解决方案,面对机理复杂、定制程度高的领域普遍不会主动加大投入,导致“一米宽、百米深”的转型场景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报告》认为,开展数字化转型需要资金、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的大量投入,占比超过我国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的短板尤为突出。在资金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小,面对周期长、成本高的数字化转型,无力负担需要持续投入的资金成本。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约200万元,很多企业无力负担。在人才方面,中小企业对高端数字化人才吸引力不足,且基本没有建立完备的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既懂工业又懂数字化的人才队伍较为缺乏。在技术方面,多数中小企业仍处于自动化补课和数字化起步阶段,设备连接、数据采集等转型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导致数字化转型效果大打折扣。

建构“12345”的推进体系 整体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赛迪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提出,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范围广的系统工程,要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建构“12345”的推进体系,整体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1”是指以构建“1”套政策体系为牵引。相关部门要面向原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绘制分行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系统梳理各行业转型需求、痛点难点,分行业分类梳理数字化转型“牛鼻子”场景清单、高价值场景清单,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差异化、专业化路径指导。

“2”是指以实施转型标杆示范和转型标准化领航“2”大工程为抓手。面向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行业以及安全生产、绿色制造等领域,以发榜形式征集生产设备数字化改造、生产工艺优化升级、生产计划排程调优、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培育一批低成本、高通用、可复制的系统解决方案,加快形成“一行业一标杆”。

“3”是指以深化企业、行业、区域“3”类主体应用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分类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推动区域数字化转型,引导重点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化改造升级。

“4”是指以夯实数字技术、新型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数据要素市场“4”大能力为基础,加快核心器件、智能硬件、工业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关键软硬件技术研发,着力突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底层框架、算法等核心技术,强化开源协作,加快研发行业大模型,提高模型应用可靠性和成熟度。

“5”是指以健全机制、资金、服务、安全、人才“5”大体系为保障,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质扩面,为高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提供强大支撑。

相关推荐

江汉油田:构建强大的“地下交通”指挥系统

今年以来,江汉油田利用智能地质导向平台,强化智能地质导向技术运用,让钻头按照操作指令,加速快跑,主动绕障避障,取得良好效果。今年,该油田利用智能导向技术,完成了81口井的长水平段钻井任务,累计钻井进尺...

2024-09-11     中国化工报

中安联合RPA报账机器人上线

8月底,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RPA报账机器人上线。

2024-09-11     中国化工报

中国石油管道局:以智能创新引领储运领域转型

9月5—7日,第十三届中国(廊坊)国际管道博览会在河北省廊坊市举行。

2024-09-11     中国化工报

迁安中化智能化升级促降本增效

近日,迁安中化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工段智能化升级改造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2024-09-11     中国化工报

《数字技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指出: 产业数字化规模已占数字经济八成

9月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腾讯研究院、腾讯云三方联合撰写的《数字技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十大产业实践案例分析》(以下简称《报告》),在2024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正式发布。

2024-09-11     中国化工报

“5G+工互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启动

9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聚焦发展政策、基础设施、行业应用、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建设重点组织开展先导区试点。

2024-09-11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