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工业的开路先锋

中国化学工程建设行业75周年发展纪实

我国化学工程建设队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组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严谨求实、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石化化工等工业的开路先锋。化学工程建设是发展化学工业的排头兵,是化工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在化工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75年来,化学工程建设行业经历了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改革开放和拓展海外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完成数万个国内外化学工程建设项目,铸就了辉煌灿烂的工程建设业绩,为发展国民经济、改善民生福祉和建设化工强国作出巨大贡献。

tu1.png

    贵州瓮福磷矿250万吨/年采选工程(资料图)

    1949—1978在薄弱基础和艰难环境中开辟化学工程建设新天地

化工勘察设计体系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前,化工生产基础薄弱,没有形成专业化工勘察设计施工队伍,专业人员和业务分散在数量很少的生产企业,化学工程建设体系基本是一片空白。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部、东北工业部和华东工业部的化工局先后成立设计处室和勘察队,大连化学厂、永利宁厂等企业设立了设计组,先后完成所在地化工企业的恢复和改扩建。1953年重工部集中主要化工设计力量在沈阳成立化工设计公司,将太原和吉林2支勘察队伍合并成立勘察队。1954年,该公司从沈阳迁至北京,1956年更名化工设计院并组建勘察公司。1957年,我国成立氮肥、有机化工、基本化工3个设计院和一个勘察公司,同时将轻工部橡胶和医药设计力量划归过来,分别成立橡胶和医药设计院,承担全国化工勘察设计任务。

为适应各地发展化工需要,1958年化工部抽调1000多人与各地化工设计力量合并,组建吉林、大连、华东、华中等8个区域性化工设计研究分院和5个分院勘察队。1960年,化工部成立设计技术中心站,到1989年有化学工程、工艺、总图、计算机应用等设计中心站21个,成立标准编辑、氮肥、煤化工等技术中心和专委会7个。

1964年,化工部对部属勘察设计单位进行调整,分别在北京、武汉、兰州、南京、成都、吉林等地成立9个化工设计院,分别在连云港、北京和上海成立矿山、橡胶、医药3个设计院。1966年,化工部在南京组建勘察公司,1972年在东北、华北等地区的16个省区组建地质队,1975年在沧州组建勘察公司,1978年成立地质勘探公司,在涿州成立矿山规划设计院和地研所,在长沙组建矿山设计研究院。至此,我国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化工勘察设计体系,勘察设计队伍不断壮大,承担全国化学工程和矿山勘察设计研究任务。

投身国内外化工建设项目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化工勘察设计队伍主要学习苏联经验,参加“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吉化、太化、兰化公司三大化工基地建设。期间,我国化工勘察设计人员圆满完成选择厂址、勘探测量以及设计所需原始资料收集工作,三大化工基地一期工程相继在1957—1960年建成投产。
    “一五”计划实施后,全国各地发展化学工业积极性很高,纷纷建设化肥、硫酸、烧碱等化工厂。但当时普遍采用苏联设计程序,一个大项目仅设计就需要几年。时任化工设计院院长的冯伯华带领设计人员大胆改革,简化设计程序,编制定型设计,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工成本。化工部先后编制推出省、地、县大中小3级合成氨厂和其他不同规模化工厂的定型设计,建设7个省级氮肥厂,2个地级化肥厂和北京化工实验厂,近200个800~2000吨/年县级小合成氨厂,还有一批规模不等的氯碱厂。随后,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一批中型氮肥厂投产后运转良好,缓解了当时极度缺乏的化肥和化工原料供给,为共和国初期国民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上世纪60~70年代,为解决人民吃穿用问题,国家引进和建设一批化工、化纤、化肥装置,化工勘察设计人员由此参与到引进成套装置、学习国际先进设计技术全过程。1973年,我国从美、荷、日、法等国引进13套具有先进水平的30万吨/年合成氨和48万~52万吨/年尿素成套装置。1975年后,我国从德国引进乙烯、乙醇等4套石化装置建在吉化,1978年引进4套3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4套30万吨/年乙烯装置。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决定向受援国提供成套装置建设无偿援助。到1972年,化工设计单位向越、朝、缅、巴等国家提供包括化肥、农药、医药、橡胶等20多个项目工程设计。

化工施工队伍不断壮大

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几乎没有专业化工施工队伍。上世纪50年代初,锦西、大连和沈阳化工厂等组建一些小型建筑安装队伍,使一些化工老厂相继投产,在东北化工企业恢复扩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三大化工基地建设启动,东北各化工施工骨干队伍被改编为吉林、大连和太原3个工程公司,投身到基地建设中,并形成化工专业施工队伍雏形。承担吉化一期工程施工的冶金化建上万名职工实行机械化、工厂化和立体交叉作业,与重工业部专业安装力量和吉林市义务劳动大军一起会战,1957年底提前全面建成投产。之后,冶金化建第八机械安装公司将70%的力量调往兰州组建化工部第一机械安装公司,用1年半时间完成肥料厂安装任务,随后又建成橡胶厂。二化建承担太化基地一期工程,1956年动工,1960年相继建成了化工、磷肥、制药和氮肥厂。

在化工基地建设中,年轻的化工施工队伍迎难而上、锻炼成长,人数由1953年8061人发展到1957年3.4万多人。1958年,全国掀起化工建设高潮,支援全国化工建设的专业施工人员达1.3万多人。上世纪60年代,各地化工建筑安装队伍建设了28个项目,还承担了100多个小氮肥厂的施工任务。上世纪70年代,国家引进13套大型氮肥装置和2套大型乙烯装置。15个项目投资总额72亿多元,涉及大型设备吊装、精密设备安装、特殊钢材焊接、自控仪器调试等关键技术,施工技术难度大,工程质量要求高,参建施工队伍经过艰苦努力、奋力拼搏,如期圆满完成任务,其中5套大氮肥装置被评为国家优质工程。

在全国各地化肥建设中,化工部和各省化建公司同石油、建工系统建筑队伍协同配合,化工施工建设捷报频传。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共有34家化工施工企业,职工总数10万多人。

tu2.png

    我国独立自行设计的第一个化肥厂——四川化工厂(资料图)

1978—1999在改革开放和全面振兴中书写化学工程建设新篇章

改革体制机制,实行工程总承包

改革开放后,国家建委1979年在全国18个勘察设计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化一院、化三院和化八院为试点单位。1981年后,化工部进行设计体制和方法改革,试行工程总承包,化四院、化八院为试点单位。1984年,4家化工设计院改为工程公司,化工设计院改建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简称寰球公司),化四院改建中国武汉化工工程公司(简称武汉公司),化八院改建中国成都化工工程公司(简称成都公司),化一院改建中国天津化学工程公司(简称天津公司)。武汉公司在镇海石化52万吨/年大型尿素工程建设过程中,借鉴国外购买技术与合作设计、采购和制造的建设方式完成了工程设计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化工部1984年在勘察设计行业全面推行技术经济责任制,实行企业化管理,通过招投标承担建设任务。武汉公司总承包江西氨厂改产尿素工程,一次试车成功产出合格尿素,获国家优秀设计铜奖和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到1983年,除青海和西藏外,各省区市都建立了化工设计机构,总人数达6000多人,完成大量地方化工建设任务。1987年之后,武汉公司、成都公司、天辰公司(原天津公司)、寰球公司、化六院成为全国工程总承包试点。

1992年,寰球公司成为全国勘察设计行业第一个由事业改企业的单位,实现体制改革一大突破。随后五环公司(原武汉公司)、成达公司(原成都公司)、天辰公司先后改制为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后,各单位逐步拓宽业务领域,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全方位、多元化发展。

工程建设能力增强,优质工程大量涌现

上世纪70年代末到上世纪90年代,各单位通过体制机制和程序方法改革,工程建设实施能力迅速增强,在全国各地建成一大批大型化工项目,促进大型合成氨、尿素、乙烯、合成橡胶、磷胺、离子膜烧碱、子午线轮胎以及精细化工等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快速发展。

上海化工院和化四院合作设计制造国内第一套大型化肥成套装置30万吨/年合成氨、24万吨/年尿素工程在吴泾建成投产,吉化院自行设计国内第一套11.5万吨/年乙烯和6万吨/年芳烃抽提装置在吉化一次试车成功,化一院设计国内第一个大型有机化工3.8万吨/年丙烯酸酯项目在北京投产,化二院设计的45万吨/年焦炭在太原竣工验收,上海医工院设计的国内最大1000吨/年维生素C项目在东北制药总厂建成,南化院设计的国内最大20万吨/年硫酸装置在南化投产、设计的世界第一套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1000吨/年克百威在太仓投产,湖南院设计的全国最大规模6000吨/年丙二醇在云南玉溪投产。

随着国家各种科技奖励制度恢复和建立,各单位优质工程和科技成果大量涌现。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成都公司总体设计的30万吨/年乙烯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万吨/年合成氨国产化项目获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成果特别奖,武汉公司设计的52万吨/年尿素装置获国家嘉奖……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部分单位取得对外经营权,通过招投标承揽海外设计业务。成达公司承担香港天厨1万吨/年离子膜烧碱精制盐水总承包一次试车成功,五环公司向越南出口尿素造粒装置成套设备、向巴基斯坦提供70万吨/年尿素溶液浓缩和造粒系统设计服务,化三院设计伊朗日产10吨三聚氰胺、30吨硫铵项目通过验收,中蓝连海院磷矿选矿技术成功打入美国市场。

深化企业改革,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1980年,化工部成立基建总公司,后改名中国化学工程总公司(简称中国化学)。各施工企业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和经营权,实行经理负责制,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技术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施工建设能力显著增强,率先在全国实行工程总承包责任制,相继建成国内绝大部分大型化工石化项目和一批海外建设项目。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相继建成大庆、齐鲁、扬子3套30万吨/年乙烯联合装置,吉化11.5万吨/年乙烯装置,北京3.8万吨/年丙烯酸树脂装置,乌鲁木齐30万吨/年合成氨和52万吨/年尿素装置等大型项目。1981—1990年,中国化学施工企业累计完成工作量42亿元,年增长率20.8%;实现利润近3亿元,年增长率18.2%。上世纪90年代,化工施工企业建成一大批大中型工程项目,包括铜官山12万吨/年磷铵装置,大连、南京24万吨/年磷铵装置,王集磷矿工程,瓮福30万吨/年磷酸工程,大连500万吨/年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和煤油加氢装置等,有力促进了化肥、农药、石化、橡胶以及精细化工等重要产业的迅猛发展。

在长期工程建设实践中,各化工建设企业开发出双桅杆抬吊、倾斜单抱杆偏心提吊法等大件设备运输和吊装技术,气顶法、水浮法等设备仪器安装技术,各种特种焊接技术和新型衬胶防腐工艺,实现绝热保护层材料国产化。通过对化工施工技术和装备持续更新升级,到2000年,我国化工施工建设基本实现机械化、装配化和专业化。

2000—至今在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中开启化学工程建设新征程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勘察设计实力增强

进入新世纪,国家加快推进勘察设计行业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化六院改称华陆工程公司(简称华陆公司),改制成由职工持股股份公司。化三院改称东华工程公司(简称东华公司),联合成立股份公司。据统计,到2009年,42家省区市院中完成改制为产权多元化的有28家,约占70%。化工勘察设计行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同时,各单位还对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改革和探索。寰球、五环、成达公司等大型设计企业全面推行国际通行的设计程序和方法,努力创建国际型工程公司。原大型勘察企业通过组建岩土工程公司拓展业务,中小勘察企业努力扩大业务范围,经营活力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

为适应机构改革和行业发展需要,中国化工勘察设计协会1985年成立,2002年更名为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下设技术、行业、项目、培训、注册工程师等部门和28个分支机构,主要承担工程和技术推广、标准和诚信建设、行业统计分析、人才培训等各项服务工作。中国化工施工企业协会1985年成立,2024年更名中国化工建设企业协会,下设技术服务、培训教育、安全质量、国际化、信息化5个分支机构,承担企业信用、工程项目、安全文明、绿色施工、化工装备拆除能力评价,提供优质工程推荐、技术成果鉴定和工法评审宣传等服务。

建设优质高效工程,推出大批创新成果

新世纪后,赛鼎公司(原化二院)设计建成国内首套70万吨/年焦炭和多个60万~100万吨/年焦炭和180万吨/年洗煤工程,天津渤化设计建成国内首套60万吨/年联碱工程、世界首套80万吨/年联碱工程,中蓝长化设计国内首套用盐湖卤水生产2万吨/年硫酸钾装置在罗布泊试车成功,天辰公司国内首套丁二烯法己二腈项目2022年生产出优质产品。华陆公司设计完成国内首套2万吨/年苯酐和2.5万吨/年1,4-丁二醇装置,5万标准立方米/年硅基纳米气凝胶项目2022年成功投产。五环公司总承包的世界首套哈密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2021年建成投产,世界首套常温常压有机液体储氢加注一体化装置2023年在上海全流程贯通。

各单位积极承揽海外业务。成达公司承建印尼、美国等多国尿素、烧碱、甲醇等总承包工程,天辰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建设项目超过110个,这两家公司分别连续和多年入选国际工程承包商225强、设计公司150强。东华、五环和华陆公司分别在俄罗斯、巴基斯坦、伊朗等多国承揽硫酸、化肥、乙二醇、石化一体化等总承包项目。晨光院、蓝星工程、江苏省院、天津渤化、一勘院等单位在亚、欧、非洲等地区承接海外工程。

在国家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进程中,各单位陆续推广智能化和数字工厂建设,快速提升了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化肥工业自行开发设计的50万吨/年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装置达到国外同类先进水平,农药工业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产品设计形成比较完整生产技术体系,化工原料工业掌握了以乙烯为龙头的有机化工原料和烧碱、纯碱、硫酸等无机化工原料生产技术,橡胶工业掌握了30万套/年子午线轮胎工业化生产技术,医药工业掌握了抗生素、合成药、制剂等各类药物工程设计技术。到2019年,我国在大型化肥、乙烯、合成橡胶、离子膜烧碱、子午线轮胎、胶磷矿选矿等领域的设计技术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立技术创新平台,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进入新世纪,化工施工企业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007年,中国化学牵头国内16家高校和企业集团组建新一代能源化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平台,突破煤化工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化工施工行业突破一大批关键技术。

在大型特种设备吊装与安装、大型机组安装调试、大型低温储罐建造、复杂工况及特种材料焊接、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复杂自控系统安装调试等现代化施工领域,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二化建研制出世界陆地起重重量最大的6400吨液压复式起重机屡建奇功,三化建国内首创大型火力发电间冷钢塔建造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六化建联合研制全位置自动纠偏焊接机器人成功应用于炼化一体化项目,十四化建研发的大型低温储罐制作安装和配套技术成功应用于16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扩建项目。

中国化学将信息化技术向工程建设和项目管理全过程延伸,开发出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智慧建造应用成果、设备材料“云采集”平台系统,智能数字化技术促进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到2019年,中国化学形成地基与建筑物、设备制造与安装、管道敷设、防腐与清洗、无损检测等系统工程,拥有一大批核心专利技术和工法标准。

化工施工行业和企业发挥在化工石化、石油炼制、基础工程建设中的优势,出色完成大批优质工程建设任务。在国内,各单位建成中海油80万吨/年尿素、云天化50万吨/年合成氨、榆林180万吨/年乙二醇等项目,承建浙江舟山、连云港盛虹、大连恒力等千万吨以上炼化一体化项目,其中有多项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在国外,中国化学先后建成孟加拉24万吨/年磷铵、越南金瓯50万吨/年合成氨等项目。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化学工程建设行业和企业将努力通过政策引领、制度完善、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智能平台建设等战略支撑,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以过硬的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能力,积极参加国内外重大工程建设,继续当好化学工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开路先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相关推荐

管道设计院中标阿联酋大型井口连头设计项目

拓宽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2024-10-16     河北石油化工新闻

渤钻钻四打造“一小时党建协作圈”激发党建新活力

发力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2024-10-16     河北石油化工新闻

石家庄市油漆厂荣登销售收入前50

加快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化工强国贡献金鱼力量。

2024-10-16     河北石油化工新闻

沧州化肥厂入围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国家工业遗产第六批拟认定名单和第一、二批拟通过复核名单,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沧州化肥厂入选。20世纪70年代初期,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引进了13套大....

2024-10-16     中化新网

潞安化工天脊集团锁定目标开展周期性检修

  生产装置大检修,是潞安化工天脊集团(以下简称天脊集团)生产经营中极其重要的大事。全体干部职工必须紧紧围绕大修任务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字当头,担当作为,确保大修任务高质量完成。  对装....

2024-10-16     中化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