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氢加氢技术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中化新网讯 近日,氨现场制氢加氢一体站示范项目启动仪式在福建省福州长乐举行,标志着氨制氢加氢技术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该项目是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州大学战略合作的重要内容,由福建石油联合雪人股份、福大紫金等福建省内新能源头部企业共同推进。项目以氨作为氢气的储能载体,通过氨在线制氢、分离纯化、升压加注等功能于一体的自主创新制氢加氢装备技术,解决高密度储运氢气的安全性问题,降低氢气储运成本,可灵活调整产能,实现氢气的现产现用,为零碳氨氢能源利用打造闭环产业链。

  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无机化合物,也是高效的储能和储氢介质,具有高能量密度、易于储存和运输、安全性高、环保(终端无碳排放)、易液化等特点。该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将显著降低氢气的储运成本、用氢成本并提高安全性,还能解决加氢站储氢用氢面临的问题,为交通领域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推广提供新途径。

  福州大学氨制氢催化技术研究团队创制出新型低温催化剂,突破了“氨—氢”能源循环的关键技术瓶颈,为发展“氨—氢”特色能源产业奠定了基础。该团队的氨分解制氢技术以液氨为原料,在铁、钌基高效低温催化剂反应条件下分解得到75%的氢气和25%的氮气混合气体。

  福州大学研究团队提供的数据显示,以吨氨价格3500元为测算基础,5.49吨氨分解产生约1吨氢气,氢气的原料成本约19元/千克。考虑氨制氢设备投资成本后,氨现场制氢供氢的价格可控制在35元/千克以内。若结合石化企业上游炼厂副产氢资源合成氨,成本优势更加凸显。从氨运输成本来看,氨现场制氢改变了氢气的运输状态。一辆液氨槽罐车载氨量可达30吨,相当于载氢5.29吨。与长管拖车单车载氢量不到400千克相比,该技术的液氨载氢量提高一个数量级,因此运氨成本很低。从氨运输安全性来看,液氨运输已十分成熟,氨储氢可以避免高压储氢的风险,具有较高的本质安全性。

  此前,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州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双方将利用各自品牌及资源优势,共同推进“氨—氢”能源技术国家科技示范项目,并在“氨—氢”能源技术联合研发、产品生产及商业应用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相关推荐

从团聚到均质:气相纳米材料分散调控对UV涂料的颠覆性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相纳米材料在涂料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气相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改善涂料性能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中,气相二氧化硅在涂料中可发挥优异的增稠触变、防流挂、防沉降等作用,气相...

2025-04-16     中化新网

永新县招才引智暨与井大战略合作活动在吉安举行

中化新网讯永新县“书记部长进校园”招才引智“活动暨与井冈山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近日在吉安市举行,校地双方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井冈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罗旭彪强调,井冈山大学立足吉安,服务吉安.....

2025-04-16     中化新网

百万吨级CCUS示范项目原油日产翻番

  截至3月底,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工程——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90万吨,示范区日产原油从投产之初的220吨增至450吨,累计增...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新能源领域重点实验室落户厦门

  4月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高比能新能源电池安全检测与评价技术)建设推进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这标志着该实验室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大连科利德电子特气产品获认可

  一季度,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销售高纯三氯化硼、高纯乙炔、高纯三氟碘甲烷等电子特种气体产品5815吨,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

仪征化纤PTA装置改造增效超千万

  近日,中国石化仪征化纤公司对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富氧空压机进行节能改造,实现了节约蒸汽并回收利用蒸汽余热发电的目标,日均可额外发电7万千瓦时。

2025-04-16     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