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精彩故事

携手——纪念《中国化工报》创刊40周年

10.jpg

四十载,风华正茂;四十载,风雨同舟——我们的四十载,淋浴改革开放之春光,我们的四十载,携手企业发展共成长。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当李明手捧起第一期《中国化工报》,就注定了一场长达40年的学习陪伴:他向同事们分享报纸上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进展,他珍藏着有关南化的改革蜕变的所有报道。40年来,中国化工报坚持全面贯彻党对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要求,守正创新、融合突破,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目标,观风向,察冷暖,指航道,点亮企业健康前行的明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化工报的一个固定角落,范群干燥设备公司的品牌宣传总会如约而至,这是创始人范炳洪自认为做过最有价值的一件事情。阵地虽小但持之以恒,自1991年成立起,30年来,他坚持在每一期报纸上,推广先进干燥技术、树立优质品牌形象,在行业内备受尊重与信赖。40年来,中国化工报与数千家企业建立了良好关系,助力企业品牌传播和价值提升,而他们,大都是从创立之初,就与化工报携手同行,也正是互相信任的力量,让大家共同健康成长!

上海卡博特,连续第10年的公众开放日。对于每年都来的化工报记者张岸平来说,今天却有些不同,除了面向公众,他更需要向两位00后实习记者传授开放日的报道方法,这是对美丽化工后备宣传力量的培养与期许。40年来,中国化工报深入高校、社区、企业采访调研,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全景展示企业责任,消除社会公众偏见,还原真实石化形象(染料行业绿色发展调研、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染料中间体调研、化工园区调研、能源化工“金三角”调研、长江经济带化工产业调研,石化基地发展调研、黄河流域能源化工产业发展调研等),这一册册厚重的调查报告,见证了企业与化工报在践行绿水青山理念的共同进步!

天脊集团农化服务人员张晓健,每天奔波于广东的田间地头,与他一同奔波的,还有《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的专题片摄制组。他们的任务是跟拍张晓健服务“三农”的全过程,这组画面,将被剪入化工报出品的行业百集纪录片《印• 迹》,而这,正是天脊集团借用化工报新媒体传播手段宣传高端肥料科技、播撒先进种植理念的创新之举——近年来,报社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管理为保障、以人才队伍为基础,形成了以报、刊、网、视、微、端、号等形态构成的融媒体格局,在完成企业定制化宣传方案的执行中,促进了企业与自身的共同成长!

四十年风雨同舟,四十年砥砺前行。感谢每一位读者的信任,感谢每一位科学家、企业家的支持,感谢每一位通讯员、研究员的付出,感谢每一位行业领导的鞭策。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化工报》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石化联合会党委和报社党委坚强领导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守正创新、融合突破,按照“主战场、制高点、讲故事、生态圈十二字工作方针,不断提升报社全媒体平台内容制作与传播能力,推进“资政、咨询、产品”三个服务在行业落地,以实际行动服务于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石化强国宏伟事业,为建设一个更具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专业权威媒体而努力奋斗!

微信图片_20250110150641.jpg


大同——十六化建:以文化建设融入属地化管理

1736494412975081327_副本.jpg

自进入埃及市场以来,中国化学十六化建在当地积极推进属地化施工,用“传帮带”的形式解锁属地化用工潜力,把中国技术、中国装备、中国标准和中国文化引入埃及,培育了一大批技艺精湛、队伍稳定、能力突出的本土化技术团队。龙宇(Ahmed ElGaml)、马伟明(Shehab Eldin Ahmed)就是他们中的出色代表。《中国化工报》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独特的采访。

问题一:你在中国化学工作多久了?

How long have you worked at CNCEC?

龙宇:大家好,我是Ahmed ElGaml

Hello,I am Ahmed ElGaml

我的中文名字叫龙宇

My Chinese name is longyu. 

今年我28岁

I am 28 years old

在中国化学工作已经四年多了。

I have been working for CNCEC for more than four years

我毕业于南开大学

I graduated from Nankai University

目前我担任埃及分公司的商务经理。

Currently I am working as Commercial Manager in CNCEC16 Egypt branch

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宝贵的职业生涯,

This experience is a very valuable career for me

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企业文化,

which gives me the opportunity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Chinese corporate culture

为中国化学在埃及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NCEC in Egypt

马伟明:我叫Shehab Eldin Ahmed,

My name is Shehab Eldin Ahmed

我中文名字叫马伟明,

My Chinese name is MA Weiming

现在35岁,

I am 35 years old

我在中国化学工作8年了,

I have worked at CNCEC for 8 years

参与了公司很多重要的项目,

and participated in many important projects

苏荷那磷肥项目,

Includ the NCIC phosphate fertilizer plant project

埃及阿斯旺光伏发电项目,

186MW Photo-voltaic Plant Project in Aswan

苏伊士湾500兆瓦风电项目。

And the 500 MW Suez Gulf Wind Power Project

问题二:你的中国同事是什么样的?

How would you evaluate your Chinese colleagues?

龙宇:我的中国同事们都非常开朗和热情,而且非常专业,

My Chinese colleagues are very cheerful, enthusiastic and professional

在中国化学,公司并没有刻意区分埃及人和中国人,

CECEC does not deliberately distinguish between Egyptians and Chinese

我们上班是并肩作战的同事,

We are like comrades in arms at work

下班后是可以一起分享生活的朋友,

after work we can share our lives as friends.

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

We respect and help each other, and work together towards a common goal

马伟明:我的中国同事都非常友好且乐于助人,

My Chinese colleagues are very friendly and helpful. 

他们注重团队合作和互相支持

They focus on teamwork and support each other,

大家一起解决问题和创新

We work together to solve problems and innovate

他们都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的精神。

They all have high professionalism and dedication

问题三:在中国化学工作,你感受最不一样的是什么?

What do you feel most different about working at CNCEC?

马伟明:在中国化学工作最让我感到不同的是

What makes me feel most different about working at CNCEC is

公司的全球视野和致力于创建国际一流企业的目标,

They commitment to creating an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enterprise

通过本地化发展和技术交流

Through localized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exchange.

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出色

CNCEC not only performs well in the domestic market, 

还在国际市场不断扩展,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

but also continues to expan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howing a strong influence

龙宇:公司非常重视在海外的本地化发展,

CNCEC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overseas countries,

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尊重当地文化,

actively integrates into the local society, respects local culture

并努力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and strives to creat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economic benefits for the local community.

此外,中国化学在技术软联通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

CNCEC has also done a great job in the soft connectivity of technology.

公司注重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They focuses on the exchange and sharing of technology and experience

通过各种培训、研讨会等形式,

brings China's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to Egypt

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埃及,

through various training and seminars.

同时,也积极学习和借鉴埃及的本地经验,

And  also actively learns from local experience in Egypt

真正实现了技术和文化的融合与互通,

truly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technology and culture.

这种双向的交流和学习不仅提升了我们的专业能力,

This two-way exchange and learning not only improves our professional ability,

也促进了中埃两国之间的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

but also promotes technical cooper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Egypt.

问题四:通过这些年在中国企业的工作经历,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中国?

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a?

龙宇:在中国化学工作多年,我深刻感受到,

Having worked in CNCEC for many years, I deeply feel that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推动者,

China as an important promoter of the BRI

更在全球范围内推动高质量的合作。

They are more committed to promoting high-quality cooperation around the world

通过与中国同事们的合作,

Through cooperation with Chinese colleagues,

我逐渐体会到中国“万里为邻、美美与共”的精神,

I realized the spirit of "neighbors across the country, sharing beauty and prosperity" in China.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与邻国的合作上,

It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还深入到每一个项目的实际执行中,

but also deeply embedded in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every project

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whether it i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r cooperation in the high-tech field.

中国都在以一种务实且合作的态度推动着全球化的进程,

China is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with a pragmatic and cooperative attitude.

这种国际化的思维方式,以及积极地合作态度,

Due to China's international mindset and proactive cooperation attitude

也让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I am full of confidence in China's future development

结尾

中国文化追求“天下大同”,

Chinese culture pursues “Universal harmony”

这是我很喜欢的思想理念。

which is an idea I like very much.

期待未来某一天,

I look forward to one day in the future

能有机会作为外籍职工代表,

I can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be a representative of foreign employees

走进中国,感受中国,拥抱中国,

step into China, feel China, embrace China

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

and welcome a bright future together.


致敬词:你挟龙腾之势在新时代重下西洋,让中华传统文化思想落地他乡,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播向四方!

微信图片_20250110150641.jpg


智算——司南智能:为流程装置装上“智能大脑”

08.jpg

节煤9100吨,减排二氧化碳2.1万吨,年效益超千万元……当杭州司南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欧丹林站在首届化工AI大赛的领奖台,为全球首个煤气化RTO大模型项目举起奖杯的一刻,他想起了2021年的初春,一群从事数字化技术的战友立下决心,共同创立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让每套流程装置都用上智能化工艺包。

“智由知生,再造流程”,流程工业积累下的数据海洋广阔浩荡,行业机理博大精深,筛选、整合……年轻的司南智能研究团队不断收集与精炼,将化工行业专家数十年的实践经验转化为软件产品,自主研发了国际领先的新一代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基于工艺计算的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技术(EMPC)。这项有着高精度和高延展性的技术,能够“自行自适”, 不仅可兼容复杂的流程“地形”,也能适应多变的控制目标。司南智能在此基础上不断钻研,以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为名,将技术整合为具有自主产权的“木牛”智能巡航软件包。

“司南指路,木牛逸步”,四年间,司南智能扎根于流程工业迅速成长,每一行代码,每一次算法优化,都书写着坚持和突破,相继开发了基于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智能控制软件、机理模型和大数据 AI 技术双驱动的智能优化系统等16个研发项目。公司拥有发明专利及软著三十余项,建有一支从控制算法、软件开发到工程实施的完整团队,并积累了数十套聚烯烃、气化/制氢等复杂大型化工装置的成功实践经验,服务客户包括上海赛科、镇海炼化、海南炼化、上海石化、天津石化、云天化等,通过智能化改造,切实指导和提升了客户相关装置的一线生产运营操作水平。

2024年6月,由司南智能承接,云天化信息公司、大为制氨、华为、华东理工大学共同建设的大为制氨煤气化先进控制项目顺利验收,标志着集成华东理工大学的气流床气化炉机理模型、华为盘古大模型RTO实时优化、司南智能APC先进过程控制等多项技术构建的全球首个煤气化APC+RTO项目应用实践成功!

工艺与数字技术一相逢,便胜过人工无数。以前,煤气化装置采用DCS控制,但受原料煤和入炉煤等多变量影响,致使其运行周期短,稳定性差,操作强度大,比煤耗高……而对于华为盘古大模型和模型预测技术来说,“寻优”+“稳定”本就是它的强项。经三次性能对比测试,APC+RTO都交出了优异的答卷——工艺参数波动降低45.70%,比煤耗下降1.33%,操作频次降低95.58%……操作员干预少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却大幅提升,每年节约下来的煤炭能为企业带来千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从0到1,煤化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又一块多米诺骨牌被推倒,而司南智能在流程工业数智化道路上的旅程仍在继续。浙江省尖兵重点科技计划、中石化A类科技攻关计划……站在科技与行业融合的潮头,司南智能还有更多的技术要去突破。

致敬词:乘风破浪,拨雾寻花。智能算法的海洋里,你是技术的实施者,也是价值的新创客!

微信图片_20250110150641.jpg


锤炼——宏程重工:走装备强国路 筑世界工业梦

07.jpg

傍晚时分,江苏宏程重工有限公司石化设备焊接车间内,弥漫着金属的特有气息。工人们身穿防护服,手法娴熟地操作着手中的焊接设备,弧光频频闪烁,与四溅的火花交织成一幅忙碌而有序的生产画面。在犹如广阔操场般的装备加工车间内,一座硕大的塔器倒放中央,“身上”搭建了密密麻麻、错落有致的脚手架,宛如一座钢铁森林。工人们头戴安全帽、身穿安全装备,穿梭其中,忙碌着自己手中的工作。晚霞透过车间的窗户,温柔地洒在工人们沾满油污和汗水的工作服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片由钢铁与汗水浇筑的舞台上,他们用坚守和智慧,不断锤炼出一台又一台质量过硬的“国之重器”。这些重器制造完成后,将陆续发往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大型石油炼化项目基地。

这里就是座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八桥工业集中区的江苏宏程重工有限公司。自2004年创建以来,宏程重工奉守“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用户满意”的质量方针,持续增强“宏程”品牌效应,致力于打造享誉内外的装备制造供应商。

石化装备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多年来,宏程重工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成功掌握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不仅满足了国内众多大型石化炼化项目装备需求,也极大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让“中国制造”在全球石化装备市场声名远扬。

“自主创新、攻坚克难”是宏程重工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宏程重工近年来陆续攻克了双管板换热器内管板的强度胀接极容易泄漏、不同温度工况下碳钢的腐蚀等行业难题,成功完成大炼化领域超重型高参数化设备的制造任务,包括各类塔器、高压容器、反应釜、大型储罐、脱硫脱硝设备、化纤工程压力容器、合成氨尿素设备、换热器、加热炉等,成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裕龙石化、中科炼化等大型知名石化企业的供应商。

“不仅要立足国内,还要放眼世界。”宏程重工将目光投向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国外市场,特别是在遥远的南美洲大地,在浩瀚的海洋之底和广阔的土地之下埋藏着巨量天然气能源的国家——巴西。2018年初,巴西国家石油立项该国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工厂—UPGN项目,世界各国的大型装备公司都涌向巴西,争抢订单。凭借优秀的销售能力和过硬的专业技术,宏程重工得到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青睐,组织专家来到宏程重工进行深入考察后,决定达成合作意愿。2018年9月,宏程重工成功斩获巴西国家石油公司UPGN项目大型塔器出口项目。面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宏程人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为巴西客户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2020年8月,宏程重工完成该项目塔器制造任务,并装载发往巴西里约热内卢港口。其中,最大塔器单台重量约900吨、最大直径9.2米、最高81米,刷新了宏程重工所制造的单体装备最大纪录。此次合作不仅标志着该公司在美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大型天然气项目迈出了历史性步伐,也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海外市场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真正的彰显了国之重器的风范!

岁月流转,未来已来。宏程重工将继续肩负国家重任,坚定不移秉承“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用智慧点亮企业未来。”的核心理念,力争为我国石化工业打造更多引领行业的“国之重器”,为我国石化装备制造业繁荣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


致敬词:你,以钢铁为毫,蘸技术之墨,书写石化重器传奇。大气中国,让“中国造”闪耀世界。

微信图片_20250110150641.jpg


转型——兰石集团:“向“新”而行 “氢”启未来

1736493732718050909.jpg

2024年12月17日,天空湛蓝,暖阳高悬。兰州市首辆氢能大巴从兰州新区兰石集团高端装备产业园“氢”装出发,历经一小时车程,顺利抵达兰州市区,完成首次跨区域试跑。

氢能大巴的氢源来自兰石集团建设的甘肃省首个绿氢制储用一体化试验示范基地。此次实验,标志着兰石集团打通了绿氢“制储输加用”全产业链,在助力构建氢能产业链新生态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兰石集团始建于1953年,在浩瀚的中国工业版图上,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风雨洗礼,填补了国内能源装备领域百余项技术和产品空白,被誉为“装备中国功勋企业”。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装备制造企业,兰石集团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智慧,主动拥抱时代的变革,立足于自身在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积淀和优势,以绿色低碳、安全高效为方向,在推动传统炼油化工装备、油气钻采装备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的同时,积极打造以“核氢光储”新能源装备,拥抱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迈上了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正大力推进能源结构变革。氢能作为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构建新业态模式、拓展新能源领域等方面具有全面引领能力,是能源体系转型的重要方向。在这场绿色革命浪潮中,兰石集团敏锐地捕捉到了氢能产业的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果断决策,将氢能装备研发与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引擎,全力投入这片蓝海之中。

转型之路并非坦途,面对氢能技术的复杂性和高投入,兰石集团依托70余年的装备制造经验和技术积累,组建了跨学科的研发团队,聚焦氢能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从电解水制氢装备、氢能储运装备到加氢站成套设备等,逐一突破技术瓶颈,取得丰硕成果。

目前,兰石集团正在加快氢能“制储输加用”五位一体全产业链布局,建设了兰石—仙湖氢能及氨氢融合装备技术联合实验室、甘肃省氢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兰石集团氢能装备调试测试平台三个研发平台;自主研发1000Nm³/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98MPa高压气态储氢容器、国内首台离子液氢气压缩机等核心产品,开发出甘肃首套100Nm³/h PEM电解水制氢系统、温和氨分解制氢撬装装置等模块化撬装装置,形成了制氢加氢一体站、生物质(垃圾)炭化气化制绿氢绿醇、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等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走出一条具有兰石特色的氢能产业发展道路。

兰石集团的转型故事,是传统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缩影,更是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未来,兰石集团将积极拓展更多氢能领域应用场景,加快技术、装备及整体解决方案的市场化推广,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兰石力量。


致敬词:石化机械脊梁,“双碳”践行先锋!你,向新奋进,蓄势待发,以氢能领域创新谱写绿色新篇。

微信图片_20250110150641.jpg


开元——蓝廷:开启MOF材料规模化生产新纪元

05.jpg

大家好,我是来自蓝廷公司的曹文晓。从2015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读研究生,到毕业后在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我在实验室和装置现场守了10年,却从未想过会有一天,在这样一个舞台上,把工作成果当成故事讲出来。

今天这个故事的主角不是我,而是一种名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新材料,简称MOF材料。MOF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和超高比表面积,如果将1克这种材料展开,面积比足球场还要大。因此,MOF材料在药物载体制备、催化反应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被科学界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材料之一。然而,MOF材料虽然可以在实验室制备,但一直没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无数企业都在为此努力,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公司首席技术官吴大勇博士在这一领域深耕多年。

2023年10月,巴斯夫(BASF)宣布,首次实现MOF材料的规模化生产。那天,吴博士举着手机对我说:“我们也可以量产,这个值得做,我们有技术积累,一定能实现。”

我说:“交给我吧。”

这次对话成为蓝廷公司MOF材料项目实施的起点。

作为一名研发工程师,我习惯于在现成的平台上做项目。但这次,项目的基础是我一个人和几间毛坯房。国内在该领域也是一片空白,参考信息几乎为零。但转念一想,世界上一切创新成果,哪个不是从零起步的呀?!

说干就干!从产线的规划建设、团队的组建管理到原料的遴选采购、试验的实施推进……我几乎全天泡在现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也得到了充分的信任。从小试到中试,吴博士给了我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中试那天我很紧张,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后,产品成功出炉!所有人都欢呼起来。

随后,我们对生产线进行优化,实现了稳定运行,装置年产能达到10吨,产品性能优异。2024年被称为MOF商业化应用元年,我们实现了与国际同步,为民族工业争得了话语权。

在这里,我也要感谢《中国化工报》的关注,和第一时间的报道。报道刊发后,公司市场部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

实话说,蓝廷公司是一家成立才几年的新公司,我也只是从事研发工作的一个小角色,但我们最终开启了国产MOF材料商业化应用新阶段!因为,我们始终怀揣希望、拥抱梦想!


致敬词:你以独研之智,开启MOF商业化元年,使中国和世界同步;你以初绽之姿,点缀新质生产力春景,让发展与时代共鸣。

微信图片_20250110150641.jpg

启航——桂林蓝宇:民用航空轮胎项目蓄势启航

04.jpg

2024年11月21日,一架装配“三环”牌国产轮胎的空客A320飞机平稳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条民航子午线轮胎装机试飞取得圆满成功。

航空轮胎是影响飞机起降安全的关键配套,是民航客机起降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目前我国民用航空轮胎98%依赖进口。

研制航空轮胎,难在哪里?

航空轮胎被称为轮胎行业技术的“金字塔尖”。与地面轮胎相比,其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工艺要求极为严格、试验验证也异常苛刻,全球一千多家轮胎企业仅有10余家能研制航空轮胎。

航空子午线轮胎是当前结构最为先进的产品构型,在轻量化、寿命、安全可靠性方面都独具优势。1981年法国米其林率先研制出子午线航空轮胎。作为我国航空轮胎核心研发力量,桂林蓝宇启动了航空子午线轮胎技术论证,受限于基础理论、关键材料、制造装备等因素,历经230余个方案900条轮胎试验,最终于2008年实现了技术突破,解决了航空子午线轮胎“有无”问题;而在从“有”到“好”的发展道路上,桂林蓝宇直面与国际巨头产品性能差距,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大力支持下,发挥国家级创新平台优势,积聚行业优势力量,历经16年全方位推动技术持续迭代升级,最终在2024年实现了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应用于进口民航客机的重大突破。

为充分验证航空轮胎研制技术和质量安全性,开展起降模拟测试是研发的重要环节。桂林蓝宇建成了国内首台航空轮胎动态模拟试验台,多年来该试验台完成了数十万条航空轮胎试验任务,随着航空轮胎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技术要求的升级,桂林蓝宇历经近10年论证和建设,于2024年建成了新一代测试平台。该平台是国内首创可实现复杂工况航空轮胎动态试验测试的专有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航空轮胎性能评价提供了一流的测试评价手段。

然而,励精图治完成航空轮胎的研发和测试,离和国际巨头同台竞争还缺少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先进制造。为确保每一条航空轮胎的品质可靠性,在中国中化集团和昊华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桂林蓝宇实施了高性能民航轮胎生产线建设项目,由桂林蓝宇多年工艺技术积淀转化,由蓝星工程总体设计施工,汇聚清华大学、北京橡胶院等30余家行业优势单位共同承建,实现了我国航空轮胎工业制造的首次数字化蜕变。

走进生产车间,数十台有轨制导车、自动导向车和工业机器人穿梭其间,各级别的制作执行信息系统和近2万个传感器实时采集跟踪,实现了生产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这些智能化的设计,将制造过程无缝串联,实现了无人为干预、精准运输,保证了半成品品质、实现了航空轮胎“低尘生产”,提升了产品本质安全,助力国产民航轮胎应用正式启航。该生产线每年可生产10万条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产能可满足我国目前民用航空轮胎每年40%的需求量。

未来,桂林蓝宇将始终聚焦民航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立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先进的航空轮胎产业基地,为塑造中国航空轮胎民族品牌,建设世界一流航空轮胎企业而不懈奋斗。


致敬词:他们是轮胎技术“金字塔尖”的攀登者,数十年砥砺攻关只为逐梦蓝天,塑造航胎民族品牌是他们前行方向。

1736494925353092867.jpg



友谊——玲珑轮胎:中塞友谊谱新篇 共筑合作新典范

03.jpg

金秋九月,一个光辉璀璨的里程碑时刻在塞尔维亚的土地上闪耀。2024年9月13日,在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的亲自见证下,位于塞尔维亚兹雷尼亚宁的玲珑国际(欧洲)有限公司正式量产。量产仪式上,武契奇总统与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笑容满面,亲切握手。从他们的眼神中,传递出中塞两国坚不可摧的友谊和对未来合作坚定不移的信心

这个工厂是中国轮胎企业建设的首个欧洲工厂项目,总投资9.9亿美元,是两国合作的又一力作。随着量产仪式的结束,王锋董事长和武契奇总统在众人的陪同与记者的关注下,一同走进了这座凝聚了无数心血和智慧的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轮胎生产基地。

新工厂巍峨的大门上,“LINGLONG TIRE”的字样,在阳光的照耀下,璀璨夺目。厂区内,环境整洁、绿化良好、布局合理;车间内,各种现代化设备井然有序,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机器人手臂灵活高效……目之所及,无不体现出玲珑轮胎对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执着追求。

武契奇总统曾这样说道:“这个项目将给兹雷尼亚宁市带来城市面貌的改善,带来基础设施的升级。我们一直骄傲的是,中国是我们最真诚的朋友,我们真诚地欢迎每一位中国人。我们爱中国,我们爱中国人民。”这番话不仅表达了武契奇总统对两国友谊的珍视,更体现了对玲珑轮胎项目的期待与信心。

中国和塞尔维亚“钢铁般的友谊”源远流长,塞尔维亚也一直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汽车制造业是当今塞尔维亚最重要的工业部门。身处汽车产业链的玲珑轮胎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全球化布局,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厂时,选择了落子塞尔维亚兹雷尼亚宁。

这个总投资9.9亿美元的项目,不仅是中国轮胎企业建设的首个欧洲工厂、玲珑轮胎的第二个海外生产基地,更是塞尔维亚迄今最大的绿地投资项目。项目不仅显著提升中国轮胎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还进一步推动塞尔维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这一中塞合作,是生产上的强强联合,也是轮胎产业的深度变革。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化生产体系,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管理,让深入探访欧洲玲珑生产车间的领导与嘉宾,纷纷表达了由衷的赞叹,更有人称这是其所亲历的轮胎制造领域中的典范,更是智能化程度超乎想象的“奇迹工厂”。

这一中塞合作,是生产上的紧密协作,也是经济领域的共赢发展。工厂雇用超过1500名的塞尔维亚工人,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极大促进兹雷尼亚宁市及周边巴纳特地区的经济发展,彻底改变了当地面貌。

这一中塞合作,是生产上的携手共进,也是两国文化的汇聚交融。项目启动以来,欧洲玲珑积极履行企业责任,回馈当地政府和民众,加强双方文化融合,在当地赢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了中国轮胎海外投资建厂的典范。

这样的合作,武契奇总统都感叹:这是我们为塞尔维亚做的最好的事情,并希望中国民营企业玲珑轮胎能成为塞尔维亚的第五或第六大出口商。

目前,玲珑轮胎正以势如破竹之势蓬勃发展,并于今年8月正式宣布启动欧洲玲珑二期扩建项目。项目完成后,将新增年产各类高性能子午线轮胎110万条,以及液体再生胶、光伏发电等项目。这一壮举预示着玲珑轮胎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全球化布局向纵深推进。

玲珑轮胎在塞尔维亚的扎根发展,不仅书写了中国轮胎企业海外投资建厂的新篇章,更为中塞两国的友好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未来,玲珑轮胎将持续以中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立足主业、扎根当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优秀企业文化,为中塞合作高质量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致敬词:跨越国界,共谱华章。你,以玲珑之心,铸轮胎典范,耕“一带一路”沃土,促中塞友谊恒久绵长。

微信图片_20250110150641.jpg


速度——万华化学:因化学而生,由创新而盛

02.jpg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4000天,40余人,从300秒到60秒,从落后于同行到领先于世界。万华化学以不断突破的材料科技,帮助家电行业刷新生产效率,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

当前,全球家电产业正在迎接新的变革,节能、低碳、提效等趋势日渐明确。冰箱能够做到长久保鲜节能省电,秘诀就在于箱体的聚氨酯泡沫保温层。多年来,聚氨酯泡沫的固化时间一直是冰箱生产效率提升的瓶颈。速度每提高一秒钟,都能显著提升整个冰箱产线的生产效率,对整个家电行业的效率提升以及冰箱的节能环保意义重大。

为家电行业实现高效生产,让消费者能用上更节能、更环保的产品,这是万华化学研发团队的初心。一场冰箱保温层快速固化技术的探索之旅,由此开始。

研发伊始,万华化学技术团队凭借对聚氨酯泡沫以往的研发经验,尝试打破分子结构的局限,并且开发了新的催化剂系统,通过一步一步优化配方,最终实现了300秒到180秒的突破。

然而,从实验室研发到客户生产线批量生产,带来了不可避免的产品波动。伴随着速度的提升,让万华化学研发团队没想到的质量问题也一一浮出水面,来自客户的投诉纷至沓来。万华化学的工程师发现,新方案为了缩短泡沫固化时间,而牺牲了配方的流动性,导致了箱体出现收缩的问题。客户现场一台台报废的箱体,意味着180秒固化项目的失败。

放弃从来不属于万华人。没有指责,只有行动,通过不间断地分析问题,调整方向,最终解决了由工艺放大带来的问题,固化时间再次缩减到150秒,从300秒到150秒,万华化学的研发团队走过了5年。

50%的提效,让客户满意的品质,这让团队沉浸在极大喜悦中。然而新的挑战悄然而至。

万华化学的技术团队受邀到意大利进行技术交流,对方却表示,未来几年和万华化学都没有合作的计划。当追问原因的时候,对方表示,你们的同行实现了100秒的固化时间,而你们做不到。这让万华化学工程师心里五味杂陈。

如果说300秒到150秒的提升,是万华化学敢想敢干、突破自我的不断革新,那这之后的每一秒进步,都是在对化学材料自身性能和反应极限的不懈挑战,都更为艰难。

一家全球冰箱巨头希望开发一款高性能的冰箱组合料产品,万华化学基于原有的配方体系进行研发,经过多达6次的优化和客户的测试,依然未能达到客户要求。关键时刻,万华人决定背水一战,将配方体系推倒重建,4种原材料全部升级,5种助剂替换4种,整个体系脱胎换骨。

最终,万华化学团队开发出第九版配方,也接到了客户下的最后通牒。团队顶着巨大的压力,接受客户实验室最后的一次考验。伴随着70秒时间的定格,万华化学聚氨酯泡沫的固化性能完全满足客户要求。随后的测试表明,万华化学开发的超快速脱模低导技术,每一项技术指标都完美达标,实现单台冰箱制造成本下降8%~10%,每台冰箱耗电量节省2%。如今,万华化学已可以将泡沫固化时间缩短到60秒,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今天的万华化学,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第一核心竞争力,创建受社会尊敬、让员工自豪、国际领先的化工新材料公司,及时响应全球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帮助家电等下游客户不断刷新行业生产效率,引领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升级。未来,万华化学将继续秉承“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探索让化学更绿色的发展之道,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万华力量”。


致敬词:万华化学致敬词已定:十年专注,淬炼出领先速度;一份初心,雕琢出过硬品质。创新突破,万华化学一直在路上。

微信图片_20250110150641.jpg


燎原——航天工程:百年化工梦,星火已燎原

01.jpg

2024年11月6日,对于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宏志来说,是最为忙碌而紧张的一天——再过1个小时,由他负责的内蒙古宝丰项目航天炉装置就要点火试运行,他和同事们必须抓紧时间做好最后的检查,他们,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更加认真,因为,这次宝丰项目是首次应用4000吨激冷型航天炉,该项目的开车,将是航天工程在祖国大地上点起的第100台航天炉……

21世纪初,中国的煤化工产业核心设备和工艺仍需进口,中国航天挺身而出!他们拥有航天高温燃烧、传热、系统控制等技术,也拥有多年化工领域关键设备研制经验,于是,通过将火箭技术与煤气化技术成功嫁接,2008年10月,第一台航天炉成功投料运行,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粉煤加压气化炉就此诞生。经过短短16载,宝丰项目航天炉装置的点火,将标志着他们实现从一到百的阶段性突破——随着控制人员喊出3、2、1,大家把目光都紧紧盯在屏幕上,随着气化炉系统一键启动,第100台航天炉顺利点火成功,现场的掌声雷动……

如果说2008年第一台航天炉,是航天人在民用化工领域点燃的第一颗火种,那么,从2008年的第一台,到今天的第一百台,航天工程人,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燃起了绿色低碳的燎原之火!而从一到一百的过程,正是航天人不断刷新煤气化技术发展新高度的过程——2022年,由航天工程公司牵头承担的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技术及应用”,在山东瑞星示范项目上应用实现了单体日投煤3500吨,以及6.5兆帕气化压力稳定运行的双突破;2023年,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投产的半废锅气化炉,原始开车后不间断安全稳定连续运行已超480天,并且半废锅蒸汽产量不衰减,至今仍在安全稳定运行;2024年,针对新疆地区的煤种特性,有效解决了高氯、高碱金属煤种在气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航天技术在新疆高氯煤安全高效转化技术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16年来,73个项目成功签约,178台航天炉遍布全国,可高效利用原料煤3000万吨,服务的项目投资3000亿元,激冷流程气化炉实现了不间断运行489天、气化烧嘴最长运行1141天的世界纪录,压力等级从4.0到6.5兆帕,气化流程从全激冷、半废锅到全废锅,日投煤量更大、技术指标更优、一次性投资更省、运营成本更低,广泛应用在煤化工各个领域。至今,4000吨级超大型气化炉已签约40台,6.5MPa高压气化炉已签约37台,半废锅气化炉已签约13台——最终,航天炉技术在大规模、高压化、半废锅领域已日益成熟!

响应“双碳”战略,践行绿色理念,航天工程公司聚焦工业废盐等典型固废、危废造成的高污染、难处置的行业痛点问题,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废盐综合利用技术”,将实现工业废盐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循环高效利用。同时,基于中国空间站生命维保系统中的电解水技术,结合公司多年来在化工领域的技术积累,按照化工设计体系和安全评价准则,他们自主研发出碱性和纯水两个系列的电解制氢装备,并采用“核心装备+EPC工程”的业务拓展模式,致力于核心技术研发和工程难题研发,为化工、电力、冶金、交通等高碳排放工业领域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

未来,航天工程公司将始终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坚持核心技术相关多元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共建美丽中国,共创美好生活,在迈向“世界一流的绿色低碳工程技术公司”的道路上,与您一路前行,共同成长!


致敬词:国有所需,你总能挺身而出。从零到百,你已是星火燎原。你深耕在广袤大地,你不愧为国之重器!

微信图片_20250110150641.jpg